-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1-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447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19738
- 相冊
- 1
- 日誌
- 16
狀態︰
在線上
|
客家的草鞋有兩種,一種叫稈草鞋,一種叫布草鞋。稈草鞋以麻繩為“經”,以稻草索為“緯”,編織成腳底形的底,前尖設“鼻”,左右兩邊和跟部設“耳”,用適度長短的繩索穿過“鼻”,“耳”,繞於腳盤紮實,即可穿緊於腳底走路。布草鞋,用糨糊把舊,爛布糊成的多層的“布拍”加麻竹殼為底料,剪成腳底形,再用錐子鑽孔,用苧麻線密密紮實為鞋底,前沿設“鼻”,左右兩邊和跟部設“耳”,再用適度繩索穿過“鼻”,“耳”,繞腳盤而穿緊。稈草鞋,布草鞋式樣相同,男女均可穿著。只是布草鞋的耐磨性比稈草鞋好,穿著也比較舒服,不易磨起腳泡。舊時多為窮苦人上山,挑擔走長途時穿著。有錢人,如父或母死了,也必須穿稈草鞋,披麻服,扶孝杖治喪。否則,被斥為失禮教。
木屐有三種,一種叫皮屐,一種叫布屐,一種叫棕屐。三種屐皆以諸如鴨腳樹一類質體比較松疏的乾燥木塊制底,底高約一寸半,底之面刨平,底形如腳形。在屐底前沿,釘一塊約一寸寬的牛皮或帆布,膠皮為屐面的,叫皮屐。用布製成屐面的,叫布屐。如用棕繩編成屐面的,叫棕屐。
客家人多為晚上洗澡後穿著木屐入房睡覺之用。如白天下雨,就近走動,亦有穿木屐者,因為屐底有一定高度,可防泥水濺濕褲腳。
木屐皆可自製,客家婦女尤善自糊布屐。布屐屐面一般不用白,黑布,因白,黑為“掛孝”標誌。常見的屐面多為紅,青,綠布。舊時姑娘出嫁時一定要糊兩雙布屐,兩雙屐底皆漆成紅色,屐幫紅布面繡鴛鴦,或綠布面繡連理紅花,稱為鴛鴦屐,作為嫁妝於迎親時送至男家,並於洞房花燭夜新婚夫婦啟穿。故當地有“千石萬石(糧),不如床下兩雙屐”之說,意為祝愿夫妻白頭偕老,共創美好幸福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