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4-1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242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17817
- 相冊
- 1
- 日誌
- 11
狀態︰
離線
|
客家人流傳有一種習俗:女兒出嫁必備兩把傘(油紙做的或布做的)作為嫁妝,因繁體的傘字為傘,字中有多個人字組成,以傘送女出嫁,取其“多子多孫”的吉意。
中國是傘的故鄉
“古今注”記載:“傘古謂馓,原出於蓋,昔蓋黃帝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止於帝上,有花芭之象,因故而做華蓋。”作為六朝古都的北京在過去自然是華蓋尤多。但雲羅傘是皇家帝王身份的象徵,其他人等是不能越制使用的。那時的傘多用布綾紗棉製成,並非是我們所說的生活用傘。
漢朝以後,人們開始用廉價的紙來代替昂貴的絲帛塗以油脂,使之經久而耐用。由於物美價廉,經濟實用的特點,得以廣泛的流傳和使用。現在我國的製傘業已由古時的華蓋而發展成為紙傘,布傘,膠油布傘,塑料傘,尼龍傘,折疊傘等品種繁多,式樣各異。歐洲直到16世紀才有傘的出現,由此可見中國是傘的故鄉。
傘賦有美好寓意
油紙傘的製作大致要經過製傘架,糊紙,上油和裝髹這四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的完成都是靠傳統的手工技藝來完成。上油時先上桐油,桐油幹後再上亮油和光漆。圖案的完成有手繪和貼圖樣兩種,其中手繪的更為人喜愛。其圖案以山水,花卉為多,也有竹鳥,魚虫等,使古樸典雅的油紙傘變得五彩繽紛,美不勝收。
我國台灣有“製傘王國”的美稱,其中油紙傘以古色古香,圖案美觀,輕盈靈巧而暢銷海內外,與廣東潮州,浙江杭州共為“中華美傘之鄉”。據民間傳說,油紙傘為春秋時期的魯班所發明,所以舊時的製傘作坊都供奉“巧聖先師”的魯班像和牌位,作為自己的守護神,並貼有“片片彌逢遮而露,一桿樹立拓乾坤“的聯文,十分形象而生動。
在台灣製作油紙傘的多為粵籍的客家人,客家人流傳有一種習俗:女兒出嫁必備兩把紙傘作為嫁妝,因繁體的傘字中有多個人字組成,以傘送女出嫁,取其“多子多孫”的吉意。兒子16歲成年之際,父母也會送給他一對紙傘,因“紙”與“子”同音,且張開後呈圓形,以示他已成年,要開始自己的事業,預示其日後事事如意圓滿。
“洋傘”最早是權威象徵
在歐洲,直到16世紀時,傘才在意大利的街頭最先出現,並被看做是一種權威的象徵。1680年,傘傳到法國時,最初被人們認為是一種怪物曾受到一些人的揶揄和嘲笑......直到18世紀,傘才在歐洲各國普遍使用起來,一些國家還把它作為舞台的道具而形成“傘舞”也有的國家將傘作為愛情的信物,以示共度風雨。
目前,傘的家族日益擴大,法國發明了“無柄頭傘”,如斗笠狀,撐開戴在頭上即可;日本發明了“雙人情侶傘”,如並蒂蓮狀,一人撐傘兩人受益;美國發明了“音響傘”,“照明傘”,在傘上安裝了收音和照明的設備;英國發明了“催淚護衛傘”遇有歹徒按動開關,便可噴出催淚瓦斯以保護自己;俄羅斯發明了“太陽傘”以借助日光來加熱食物......
轉自:客家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