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6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曾慥丹道養生思想初探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6-2 18:02:4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曾慥(?~1155年),字端伯,號至遊居士,祖籍晉江(今福建省晉江市),生於官宦世家,曾伯祖曾公亮為宋朝名宰,父曾讜知荊南州。曾慥本人也通過科試走上仕途,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為倉部員外部,紹興元年(1131年)除江南西路轉運判官,紹興九年(1139年)為戶部總領應辦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司大軍錢糧,紹興十一年(1141年)以疾自請提舉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玉隆觀,紹興十四年(1144年)起知虔州,紹興十八年(1148年)改知荊南,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移知廬州,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去世。

  曾慥博學能詩,一生編著的作品甚多,計有《類說》六十卷、《道樞》四十二卷(其中《至遊子》二卷、《真誥篇》一卷單獨行世,實為《道樞》的一部分)《集仙傳》十二卷、《高齋漫錄》一卷、《高齋詩話》一卷、《樂府雅詩》五卷。另據《宋史·藝文志》記載,曾慥還編撰有《宋百家詩選》五十卷,《續選》二十卷、《通鑒補遺》一百卷以及《百家類纂》六百二十餘種,可惜這些書現今都已亡佚。曾慥的作品於文學、道教學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均有不菲的價值。其中《類說》已有今人王汝濤等校注出版,復旦大學郭紹虞教授在《宋詩話考》中則對《高齋詩話》在文學理論方面的貢獻作了介紹和肯定,並在前人的基礎上對該書進行了輯佚。《樂府雅詩(附拾遺)》亦由商務印書館標點著作出版,收入《叢書集成初編》。但曾慥另外兩部與道教密切相關的著作《道樞》、《集仙傳》,至今未見有人系統研究過。尤其《道樞》一書廣集南宋以前道教修煉方術之精要,它在道教養生學(特別是內丹養生學)方面的價值尚未被發掘。本文試圖對曾慥的養生思想作一初步考察,求教於諸方家。

  《道樞》成書於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前後。‘道樞’一詞,出於《莊子·齊物論》:‘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唐成玄英注疏曰:‘樞,要也。體夫彼此俱空,是非兩幻,凝神獨見而無對於天下者,可謂會其玄極,得道樞要也。’曾慥給這部道教類書取名《道樞》,寓意他所輯錄的是各家養生方術的獨到之處,閱讀此書是修道之關鍵。《道樞》所徵引的著述上起漢魏兩晉,下至北宋,全書四十二卷,二百二十二篇(明《正統道藏》太玄部收此書四十二卷,一百一十八篇),洋洋大觀。從《道樞》所收書的時間跨度以及取材廣度,當知曾慥是在廣為披覽的基礎上精心編撰成書的。《道樞》的編撰有兩個鮮明的特點,從中我們可以窺見曾慥養生的指導思想。

  1.以道為主,兼及儒、釋。《道樞.崑崙篇》至遊子引仙君申言曰:‘內照返靈光,太一含真芳。馨香散華穀,鬱鬱生紫房。天門開上蒼,默默朝玉皇。知此則靈光自照,內境精明矣。吾觀夫竺乾之象,其頂出白色在平圓光之中,而坐寶蓮。然則道之成矣,佛老豈有異乎。’這表明了曾慥佛道一致,‘多出不如少出,少出不如不出。……佛家謂之胎息,道家謂之太一含真氣,儒者謂之養浩然之氣,殊途而同歸。曾慥道、儒、釋合一的養生思想傾向在《道樞·碎金篇》中也有鮮明的體現。曾慥在該篇四言提要中開宗明義:‘漆園之玄,竺乾之空,均乎正心,與儒同功。’篇中又借晁文元之口說:‘教豈有異哉?吾嘗貫三道為一焉。’ 《道樞》輯錄的養生方術,雖不排斥儒生、釋子的學說,但大多出自道士或道教學者之手。該書所收的道士和道教學者,有姓名可考的有:鍾離子(鍾離權)、譚子(譚峭)、正一先生(司馬承禎)、晁文元、崇玄子(吳筠)、朝元子(陳舉寶)、純陽子(呂洞賓)、純粹子(楊谷)、杜契、乖崖子(張詠)、中嶽真君(蘇子玄)、黃敬、海蟾子(劉昭遠)、中條子(名章,不載其姓)、易成子(彭仲堪)、鴻蒙子(張無夢)、孫真人(孫思邈)、嵩岳仙人(李奉時)、何真人(何仙姑)、含興子(範德昭)、張平叔(張伯端)、崇真子(晉道成)、虛穀子(劉烈)、華陽真人(施肩吾)、王子(王庭楊)、亢龍子(段昊)、抱黃子(張抱英)、抱朴子(葛洪)、天真子(張中孚)、清虛子(王元正)、探玄子(曹聖圖)、衡岳真人(陳少微)、光辯天師(葉法善)、永元真人(羅公遠)、草衣子(婁敬)、雲牙子(魏伯陽)、陰真君(陰長生)、李傅、崔公(崔希範),至遊子—)—曾慥本人的見解也夾雜書中。此外姓名不可考者,也不在少數。而涉及儒士、僧人等僅見《道樞·眾妙篇》有昆台真人(世傳富文忠公為昆合真人)、仇池真人(蘇子瞻自號雲)、會稽千歲沙門三人言道以及宋徽宗問道的記載。可見曾慥摘錄前人的養生成果以道為主,又不拘於一家。

  2.以內丹為要,輔以諸法。明白雲霽(道藏目錄詳注》稱《道樞》卷一至十二‘俱言修樞要’;卷十三至二十四,言性命雙修。卷二十五至三十三,‘俱修養導引法’;卷三十四至四十二,‘言內外之用’。實際上,《道樞》大道小術,莫不備載,全書內容包括內丹、外丹、有存思、守一、服氣、導引、咽納、存神、煉精、內觀、胎息、房中、攝養等,而以內丹為主。曾慥在全書首篇《玄軸篇》就明確指出:‘心勞神疲,與道背馳,冥心湛然,乃道之幾’另在《眾妙篇》中有‘至遊子曰:吾有修命之宗,世未之知也,上納於氣,下勿泄於精,於是運之與玉池之淵相合,久而斯為丹驕。’由此可知 ,曾慥認為心性修煉乃養生要旨。又如在卷三《容成篇》中他引魏伯陽、莊子的話批駁禦女之術,‘魏伯陽曰:割肉於內於腹不可以成胎,則外物不可以為丹也明驕。是知學道以清淨為宗,內觀為本者也。於是深根固蒂,使純氣堅守,神不外馳,至於坎離交際,而大藥可成矣。善乎莊子之論曰:必淨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這亦表明了曾慥是主張內丹修煉術者。事實正是如此,《道樞》全書一百一十八篇,除《玄軸篇》、《五化篇》、《集要篇》、《玄綱篇》、《真誥篇》、《太極篇》、《服霧篇》、《內景篇》、《外景篇》、《神景篇》、《頤生篇》、《平都篇》、《煉精篇》、《枕中篇》、《內想篇》、《胎息篇》、《契真篇》、《太清養生上篇》、《上清金碧篇》等,其餘篇卷皆涉及內丹。而曾慥論內丹,則主要摘錄鍾呂內丹著作。《道樞》全書以鍾呂金丹派三部要典《西山群仙會真論》、《鍾呂傳道集》和《靈寶畢法》作結,而且該書曾慥自撰部分也大體依據鍾呂凡道,可見曾慥對鍾呂內丹道法青睞有加。

  曾慥博覽廣收,輯成《道樞》一書。實際上《道樞》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類書,曾慥廣收眾家,但不衹是簡單地照錄原文:全書各篇皆經剪裁,加以串寫,每篇篇名下均有曾慥的解題十六字,為四句四言韻語,提綱挈領,點明是篇要旨。更有價值的是,曾慥不僅對前人的養生思想加以提煉總結,還結合自己的煉養實踐,將個人的養生心得夾雜在《道樞》各篇卷間,以‘至遊子曰’的形式標明。在《道樞》中,直接體現曾慥自己養生思想的,共有十六篇,它們是:坐忘下、容成、周天、水火、坎離、火侯、甲庚、崑崙、服氣、還元下、呼吸、修真、真一、五行、眾妙、入藥鏡中。這十六篇也以內丹米,涉及服氣、房中等修煉術。限於篇幅,本文僅就曾慥的內丹修養術作一粗淺探討。

  內丹煉養之道,可溯源到先秦,是守一、行氣等方術在養生實踐和宗教化過程中發展成熟的產物。漢末魏伯陽作《周易參同契》,提出了‘參同相類’的修煉模式,隱晦而又系統地闡述了內外丹煉化之道,此書因而被稱為‘萬古丹經王’。‘內丹’之稱,最早見於六朝,梁陳時佛教天臺宗三祖慧思在《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中談到:‘借外丹力修內丹,欲安眾生先自安’。此後隋青霞子蘇元朗著《旨道篇》、《龍虎金液還丹通元論》,拉開了以心煉之法探討內丹術的帷幕。據《羅浮山志》記載:‘自此道徒始知內丹矣’。唐末五代,外丹術極盛而衰,內丹學則逐漸形成。鍾離權、呂洞賓、施肩吾、崔希范、彭曉、劉海蟾、陳摶、張無夢等一批內丹家著書立說,收徒授法,掀起一股‘內丹熱’。至了北宋頤寧八年(1075年),張伯端撰《悟真篇》,對丹功的全過程作了系統的論述,至此內丹學說成熟。曾慥生活在兩宋之際,此前道教內煉著作大量湧現,內丹術漸趨興盛,士大夫好言內丹修煉,在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下,他集前代養生方術之精華,編撰了《道樞》一書。該書以言內丹為主,包含了曾慥本人的內煉心得以及他對前人的注解、評議。內丹術以人的身體為爐鼎,以精、氣、神為藥物,經過一定時間的修煉,實現精、氣、神三位一體,凝結成丹,稱為‘聖胎’。其修煉的過程分築基、初關(煉精化氣)、中關(煉氣經神)、上關(煉神還虛)四個階段。曾慥的內丹養生功法注重水火既濟、坎離配合。

  曾慥水火既濟、坎離配合的內煉思想在《水火篇》、《坎離篇》、《泥金篇》等篇章中論述得比較集中。水為陰,火為陽,就人體而言,腎屬水,心屬火。道教內術中又有真水、真火之說。心屬火,屬木的肝氣引腎水自下而上至於心,相交薰蒸於肺,故肺液自心而來,複又下降至腎,名為‘真水’;腎屬水,屬金的肺液降送心液下至於腎,相交浸潤於膀胱,故膀胱之氣由腎而來複蒸騰於心,名為‘真火’。坎離原為八卦中的兩個卦象,坎卦的卦象為,為陰中有陽,亦即真水中藏有真火之象;離卦的卦象為,為陽中有陰,亦即真火中藏有真水之象。水火、坎離實則皆陰陽,水火既濟、坎離配合實際上就是陰陽兩氣,交互融合。曾慥是很重視這種陰陽交合的內煉功法的,他認為水火相濟,才能丹成不死;取坎填離,才獲長生不老。《道樞·水火篇》,提要一語道破:‘火本司天,水本司地,一昇一降,用乃既濟。’ 該篇中對水火既濟的原因及功用展開闡述,他提出:‘學者於是當明水火既濟之法,夫火在心為性者也,水在腎為命者也。二者實相,須以濟焉。腎之水非心之火養之則不能上昇矣,心之火非腎之水藏之則不能下降矣。夫能長養成就,上際下蟠,旁通曲引於三元九宮,五藏百節,斯可以保固而長存者也。’《道樞·坎離篇》則論述了坎離配合之道。至遊子認為:‘天地相去八萬四千裏,在人之身,其心則天也,其腎則地也,相去八寸四分,合乎天地之數者也。故天氣下降則心氣下至於腎,腎為坎者也。地氣上昇則腎氣上至於心,心為離者也。天地交泰,萬物生焉;坎離既濟,黃芽出焉。’‘厥陰生坎,厥陽生離,深明其用,久視之基。’曾慥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不僅闡明瞭水火既濟、坎離配合的重要性,還在此基礎上總結了一套具體的行功辦法。曾慥在《道樞·泥金篇》中提出:欲修身者,先明四象五行焉。……變轉四象,不失五行,內外坎離,金木相配,數壓卦爻,日月開時,混沌交泰,天地合而三才足矣。從子至午,修水火之運,伏想禁制,六周六甲,子七返之道畢矣。……修氣者從冬至子之時,先之以沐浴,入於靜室然香,東向平坐,閉目冥心,扣齒三十有六,次鳴天鼓三十有六。於存想焉,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後有玄武。然後以舌漱玉液,相連咽之者三十有六,相續不斷。既以存心在於下丹田,其神氣集於一,其名曰水火相交,曰子母相守,必使其口鼻封鎖出入之氣,如入禪定,始為妙也。平旦至於午,而如斯焉。凡子之後,午之前,行止寢興,惟存心於下田,使其氣相守。至四月六日,陽生既足,其神不散。至十月六日,陰生既足。一年周匝,其氣乃成,結珠於下田,大如雞子,而常動轉焉。九年氣足形圓,其光滿堂。十有八年,發黑齒生,寒暑不侵。八十一年……其氣珠離於下田,而上結黃芽。一百八十年,其氣珠上朝於泥丸,時轉於頂,其足常浮,此上昇之侯也。……冥心閉目,其玄珠從頂而出,化成一身,逍遙自在,是為真人。曾慥水火既濟、坎離配合的內丹養生思想脫胎於鍾呂內丹術,並在自己內煉實踐上總結出來的。它是否具備長生不死的功用,我們大可質疑,但作為一種比較嚴密的內丹功法,對後世丹道養生的借鑒意惱是不言而喻的。

  《道樞》中曾慥本人的內丹養生思想實不止水火既濟、坎離配合功法這一方面,他對內煉中呼吸、火侯以及一些注意事項均有獨到見解。曾慥的內煉思想還體現他的詩詞作品中,如《詠道》、《臨江仙》等。曾慥養生重內丹,但他對其他養生術也有涉及,除《道樞》相容並包外,《道藏·修真十書》收有曾慥《勸道歌》三首,主要論及飲食養生。總之,曾慥的養生思想中還有諸多方面可以深入發掘,有志者上下求索之。


注釋: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3,卷47,卷133,卷140,卷152,卷158,卷165五 ,卷168。
《道樞》卷8《崑崙篇》。按:本文所引之《道樞》,出自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本《道藏》,1988年出版。
《道樞》卷3《碎金篇》。
《道樞》卷1《玄軸篇》。
《道樞》卷35《眾妙篇》。
《道樞》卷3《容成篇》。
《道樞》卷7《水火篇》。
《道樞》卷7《坎離篇》。
《道樞》卷11《泥金篇》。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8 03:4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