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39|回覆: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上香的問題 [複製連結]

Rank: 12Rank: 12Rank: 1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4-24 05:23: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上香的時候
有的人上一支
有的人上三支
上三支香是否較好?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SOGO榮譽會員

只要大家攏甲台灣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4-24 09:32:02 |只看該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1-6-10 07:08:27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 KYHOLE 的帖子

心誠則可!一般禮拜!神佛是以三支香!祖先一支!拜"好兄弟"是三支!純屬我個人看法!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1-6-10 22:38:43 |只看該作者
奉香時點三柱清香不是代表著~天、地、人或三清不是嗎?
大頭早晚奉香也是用三柱清香啊
急事請神降駕是用36支清香
都是三的倍數啊
以上是大頭於宮中服務時所學到之皮毛
現在廟宇每爐規定上一清香,也是響應政府推動之節能減碳
以上煩請參詳!!

《 本帖最後由 sccot 於 2011-6-10 22:41 編輯 》
玄天悟道居太和
上帝功成鎮武當

Rank: 1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1-6-11 02:04:32 |只看該作者
誠心禮敬心誠則靈大概眾神 不會計較吧
各人觀點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1-6-11 12:33:20 |只看該作者
前幾位大大回帖偏向民間信仰

下面的文章大大看一下,因為不知大大是否為佛教徒


佛家關于香的記載非常之多,如《佛說戒德香經》、《六祖壇經》、《華嚴經》、《楞嚴經》、《玄應音義》、《大唐西域記》等等;而且諸佛圣眾都有與香有關的論述,如釋迦牟尼佛、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慧能大師、龍樹菩薩等等;經書中所記載的香品的種類難以計數,現今使用的絕大多數香料在經書中都有記載。
    在佛教剛剛興起,釋迦牟尼佛還住世之時,就對香十分推崇;其后兩千年多年里,佛家用香的風習不改,而且不斷得到強化和發展,以至于現在有佛寺處必有香煙,居士之家也必設香案寶鼎。
    佛教對香的重視可從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佛家認為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
    佛家認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關系,妙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賢圣,甚至能夠散發出特殊的香氣。據經書記載,佛于說法之時,周身毫毛孔竅會散出妙香,而且其香能普熏十方,震動三界。故在佛教的經文中,常用香來譬喻證道者的心德。
    如《戒德香經》所記,佛陀對弟子阿難講述,持守善德的人具“戒香”,此無上之香普熏十方,雖順風逆風也暢達無礙,非世間眾香所能相比;《六祖壇經》中,慧能大師即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講述了五分法身之理;在《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闡述修持者若能專誠地憶念佛性,則能受到佛的加持與接引,將之喻為“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佛家還把香引為修持的法門。其中最著名的是《楞嚴經》中的香嚴童子,以聞沈水香,觀香氣出入無常而悟道。據經中記載,在楞嚴法會上,香嚴童子敘述自身得悟的因緣,就是以聞香入手。“我于居處靜堂養晦自修,看見比丘們燒沈水香,香氣寂然,入于鼻中。我觀察這個香氣,并非本來就有,也不是本來就空;不是存在煙中,也非存在火中,去時無所執著,來時無所從來。我由此心竟頓銷,發明無漏,證得阿羅漢果位。現在佛陀問我達到圓通所用的法門,如我所證悟者,以香的莊嚴為最勝。”
另有一位孫陀羅難陀,也是觀鼻中氣息出入如煙而悟道。據《楞嚴經》記載,孫陀羅難陀曾自述,“當初我出家隨從佛陀入道時,雖然具足戒律,但是心卻常常散動,無法證入無漏解脫。于是世尊教我觀鼻端一片白,我開始定心諦觀,經過二十一日,只見鼻中氣息出入如煙,內在身心虛空清凈如琉璃。后來,這個煙相逐漸消失,鼻息成為白色,心中開明,煩惱盡除,出入的呼吸都化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由此入道,得阿羅漢果。”     在佛家描述的極樂世界中,還有一個“香積凈土”,即“香積世界”、“眾香國”。其處之佛為“香積如來”,以香開示眾生,天人坐于香樹下,聞妙香即可獲得圓滿的功德。
佛家認為香能溝通凡圣,為最殊勝的供品
    佛陀住世時,弟子們就以香為供養。佛家認為“香為佛使”,“香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幾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內容。從日常的誦經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會、水陸法會、佛像開光、傳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動,都少不了香。特別是法會活動,必以隆重的上香儀式作為序幕。         佛教中用于供養的香品種類十分豐富,除了用于熏燒的“燒香”,香料制作的香水、涂在身上的涂香、研成粉末的末香等都是常用的供物。其中香水還用于浴佛,是一種很高的供養。如《法華經》之“法師品”列出了“十種供養”:花、香、瓔珞、末香、涂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其中四種都是香品。
    在居士家中,無論供品陳設繁簡,香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常用的供品是香、花、燈,如果供品的種類再增多,那么就會多使用幾種香品;如果簡化到一種,也會是香煙一炷敬佛。
    香不僅供在佛像前,還用于供奉經書。也常把香料摻入涂料中粉刷佛殿的堂柱門窗,在重要的場所和還常潑灑香水


如果要上香
  不僅用香,而且上香前后都要有恭敬鄭重的禮儀。特別是在重大法會上,上香之前,全體僧眾先要跪拜持誦專門的燒香偈語才能上香,上香之后也要再誦念贊偈。據《禮佛儀式》記載:“禮敬贊德,先須至于香臺,端身息慮,思念圣德,目睹尊容,雙膝著地,手擎香爐,而舉偈言:戒香定香解脫香,光明云臺遍法界,供養十方無量佛,聞香普熏證寂滅”。
    據經書所記,佛陀本人及其他圣眾,都反復講到香是最重要的供養。佛陀曾對清凈慧菩薩講述,“以牛頭栴檀、紫檀、多摩羅香、甘松、芎藭、白檀郁、金龍腦、沈香、麝香、丁香等種種妙香”制成香水沐浴佛像,再取少許洗像之水置于自頭上,“燒種種香,以為供養”。此為“諸供養中最為殊勝”。
    再如《華嚴經》記載:“以善根回向、供養諸佛,以無量香蓋,無量香幢,無量香幡,無量香宮殿,無量香光,無量香焰,無量香住處,無量香佛世界,無量香須彌山王,無量香海,無量香河,無量香樹,無量香衣,無量香蓮華”……“以如是等無量無數眾香莊嚴以為供養”。
    香不僅是婆娑世界的供品,天人也用香來供佛。據《大寶積經》記:“……興起光照一切香花,善妙香、常熏香、烏虛延香,常有花樂、眼目樂,如是眾花興云致雨。雨眾雜香,鼓天妙樂。”
佛家用香輔助修持
    佛家認為香對人身心有直接的影響。好香不僅芬芳,使人心生歡喜,而且能助人達到沉靜、空凈、靈動的境界,于心曠神怡之中達于正定,證得自性如來。而且好香的氣息對人有潛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與善的方向發展。好香如正氣,若能親近多聞,則大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緣。
    同時,佛家也認為香有好香、惡香之別。并非芬芳馥郁即為好香,而是能培扶靈根者,“悅意”者才是好香。如《入阿毗達摩論》云:“香有三種,一好香,二惡香,三平等香。謂能長養諸根大種名好香;若能損害諸根大種名惡香;若俱相違名平等香。”《五事毗婆沙論》云:“諸悅意者說名好香;不悅意者說名惡香”。
    所以,佛家自古就提倡在打坐、誦經等修持功課中使用熏香,在寺院內外也是處處熏香,以營造好的修煉環境。而且對香的品類也是精心選擇,不僅使用上等的單品香料,還要按照特定的配方調和制作更適用于修煉的合香。甚至不同的修煉法門還要使用不同配方的香。許多修煉有成的法師同時也是調制合香的高手。
佛家以香治病
    由于絕大多數的香料本身就是藥材,如沉香、檀香、丁香、木香、肉桂、菖蒲、龍腦香(冰片)、麝香、降香、安息香、甘松香等,所以佛家的香也很早就用于治病。用于治病的香品,也稱為“香藥”,是“佛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佛教傳入中國以后,與中醫理論頗為相似的佛醫學對中醫的發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例如,佛醫學關于香藥的知識使中藥材的種類得到了擴展,增加了沉香、薰陸香(乳香)、雞舌香、藿香、蘇合香等新藥材,而且在《本草綱目》等經典醫書中增加了“芳香開竅類”藥材。
    佛家香藥的配方種類十分豐富,用途也極其廣泛。不僅熏燒香藥以除污去穢,預防瘟疫,還有專門的藥方對治特殊的病癥。使用香藥的方法也很多,有的是直接熏燒,有的要口服,有的做成香水香膏涂在身上,有的是在浸泡洗浴時用。
    如《大唐西域記》記載:“身涂諸香,所謂旃檀、郁金也。”印度氣候濕熱,易生體垢體味,所以佛家弟子很早就用檀香、郁金制成涂香抹于身上,既能凈身去味,又能消炎殺菌,防治皮膚病。
    再如經書所記:“取藥劫布羅(龍腦香)和拙具羅(安息香)香,各等分,以井花水一升和煎取一升”可治療“蠱毒”;“取胡麻油,煎青木香,摩拭身上”,可治療“偏風,耳鼻不通,手腳不隨”;以“昌蒲、牛黃、麝香、雄黃、枸杞根、桂皮、香附子、豆寇、蒮香”等作“香浴”,可以辟穢化濁,開竅通經。
佛家香品的種類十分豐富
    佛家使用的香料品種豐富,包括南亞、南洋群島、西亞、澳洲、中國等廣大地區出產的多種香料。早期的佛教經書中就記載了很多的香料品種,如沉香、檀香、龍腦香、菖蒲、安息香、牛黃、郁金、苜蓿香、麝香、雄黃 、芎藭、枸杞、松脂、桂皮、白芷、香附子、丁子香、葦香、竹黃、細豆蔻、甘松、藿香、茅根香、芥子、馬芹、龍花須等等。
    佛家的香品種類齊全,有熏燒用的“燒香”,有涂敷在身上的“涂香”,有香料浸制的香水香湯,有香料研磨成的香泥;有片狀、塊狀的香木,也有粉狀的香末;有單品香料,也有多種香料合和而成的合香。而且,這些豐富多彩的香品在佛教形成之初就都已經出現了。
    由于香的尊貴、神奇及其在佛教中的悠久傳統,還有他為諸佛樂道的神圣,在今天的佛教之中幾乎是無處不“香”了。
    僧人打坐以燒一炷香的時間為準,謂之“坐香”;
    圍著佛像“繞佛”,三圈、七圈或更多,既是禮佛也是以“經行”作修持,謂之“行香”,若是跑步繞佛,則謂之“跑香”;
    用于警策修行的形如寶劍的木板,謂之“警策香板”,用于懲戒的謂之“清規香板”;用于警醒昏沉者的謂之“巡香香板”;
    若修持者犯了錯,還有罰去“跪香”;
    佛殿謂之“香殿”,廚房謂之“香廚”,而佛家寺院更是被尊稱為“檀林”。

希望對大大有點幫助

點評

fen4026  受益良多  發表於 2011-8-18 15:35:29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sccot + 1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5 01:0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