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17|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死亡的深刻教育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0-4 01:14:1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世界上每個古老的民族都有尋求長生不老術的傳說﹐但是從來沒有聽說誰找到過。 每一種有生命的物種都有死亡的那一天﹐這是造物主獨有的特權。 生物中聰慧絕頂的人類﹐每一代人都同死亡作了不懈的鬥爭﹐看來還是沒有一點希望﹐這一場與造物主對抗的行動必敗無疑。 真主在【古蘭經】中啟示說﹕“每一個有氣息的﹐都要嘗死的滋味﹐然後﹐你們將被召歸於我。”(29﹕57) 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意味著他的生命在走向死亡﹐時光的消失﹐就是死亡的接近﹐沒有一個人例外﹐那一天早已註定﹐任何人也無法逃避。 不幸的是﹐許多人不願思考死亡﹐正如飲鴆止渴者﹐全然不顧嚴重的後果。

   一個新生嬰兒呱呱落地﹐或者一個老人最後咽氣﹔這兩種情況都由不得自己作主。 這全憑著掌握人類生與死特權的造物主的意欲﹐每個人的生命是真主的恩賜﹐也是應真主的召喚而歸於他。 人的軀體難逃死亡的結束﹐腐爛之後歸於大地﹐但生命不死﹐應召返回到造物主那裡。 真主命令先知穆聖傳告真主的啟示說﹕“你說﹕‘你們所逃避的死亡﹐必定與你們會面﹐然後你們將被送到全知幽明的主那裡﹐他將把你們的行為告訴你們。’”((62﹕18)

   絕大多數人每天都在忙碌中﹐顧不得思考死亡將臨的可怕情形。 學生要考試昇學夜以繼日埋頭苦幹﹔工商界人忙於生產和交易追趕市場的動態天天焦頭爛額﹔家庭主婦日常飲食衣服兒女家務忙得不可開交。 生命就象被迫吸入了身不由主的旋渦﹐沒有時間思考死亡﹐更沒有人願意停下腳步耐心地聽你說死亡。 在年紀不老﹐精力旺盛的時候﹐總覺得死亡十分遙遠﹔誰知對所有的人﹐每時每秒都可能出現﹐沒有絕對保證什麼時候死亡不來。 臨上飛機前﹐保險公司向你推銷一份生命保險﹐其實是在提醒你﹐有可能起飛之後不會安全著陸﹐你將在天空化為灰燼。 這樣的事根本不奇怪﹐你經常會聽說某某“最不該死的人”﹐他竟然在一場災禍中喪身﹔每天打開電視節目﹐那些都是“最不該死的人”就是每天的新聞。 人們形容他們的死亡是“猝然”也好﹐“暴死”也好﹐只是表示惋惜或意外﹐但死者的期限已到﹐是天命給人的教訓﹕人人難逃死亡﹐死期不由人自己決定﹐在任何時候都可能合理地到來﹐不容任何怨悔。

  死亡是生活的真實﹐生命與人世間最後告別﹐在那一刻之前身體還能運動﹐能說﹑能看﹑能動﹑能思考。 死亡使身體的全部機件突然失靈﹐原先無比強大的雄心和體力都徹底癱瘓﹑垮臺﹑靜止了下來。 從停止呼吸的那時開始﹐尚且留有余溫的肉體被人稱作是“屍體”﹐被抬進停屍房﹐由專門的人來做些處理﹐為他最後淨身﹐裹上白布﹐等候下葬。 昨天還是能對週圍人說話並且能動彈的肉體﹐還在思念遙遠親人的大腦﹐深深埋入黃土中﹐只在地面上隆起一小堆泥土或插上一塊石碑標誌這個人安葬在此。 這是一個人生命舞台的閉幕式﹐轟轟烈烈的一生宣告劇終。

  曾經與之朝暮共處的家人﹐在送走屍體後﹐立即收拾亡人生前留下的生活道具﹕衣服﹑用具﹑書籍以及各種喜好的玩賞。 在他工作過的地方﹐還保留著他的生平檔案﹐不會再增加新的內容﹔與他生活過的人經常會想起他﹐都是過去的情景﹐故事不會再有延續。 當下一代人進入他曾經工作或生活的地方﹐沒有人會追憶他在此曾經發生過的任何事﹐他從人們的記憶中就象去年的雲霧一樣完全消失。

  在家中的人清理亡人用具的時候﹐家人們的眼睛時而為失去的親人濕潤的時候﹐靜臥在墳穴中的屍體開始了腐爛。 各種細菌和蟲蛆在他死亡的肉體上活躍地嚼食和繁殖﹐同時臭氣充滿墓穴﹐腐爛的身體膨脹﹐七竅流血﹐皮膚破裂﹐腐肉四散﹐淤血化入泥土﹐最後只剩下一架枯骨。 儘管家人還在不斷思念﹐原來的樣子經常出現在親人的夢中﹐但是他再也不可能回到原來的住所﹐在客廳裡同家人或親朋談笑風生。

  人活著的時候﹐不會想到死後肉體的如此結局﹐他在為生存鬥爭的同時﹐必然有時間思考未來的理想和遠景的將來﹐人的存在不僅是肉體﹐他還有一種不會毀滅的意識和感覺。 這是任何生物所不具備的人類心靈﹐人的心靈不屈服於體弱﹐也從來不畏懼死亡﹐這就是通常說的靈魂﹐生前只是依附肉體而表現﹐一旦死亡降臨﹐靈魂脫離身體而飄逝﹐進入另一種狀態。 每個人都覺得死亡來得很突然﹐或者來得“過早”﹐這是因為他無法預料﹐也無法抵禦﹔這可以證明﹐沒有了肉體﹐他的心靈沒有結束﹐靈魂依然存在。 那些為他舉哀和送葬的人﹐都確定了他生命的結束﹐從人世間最後消失了﹐但是﹐他自己的靈魂並沒有完全失去意識﹐只是原來屬於他的肉體不服從他的意欲使喚了﹐這不等於說他對於自己的存在毫無感覺。

  他不希望這樣快就結束了生命﹐也許他還有一番野心勃勃的規劃和策略﹐但是無法躲避的死亡迫使他停止活動。 【古蘭經】說﹕“你說﹕‘如果你們逃避死亡﹐或殺戮﹐那麼﹐逃避對於你們絕無裨益。 你們即使逃避﹐也只得到稍稍的享受。”(33﹕16)

  每個人都是單獨來到這個世界上﹐也是在死亡時單獨離開人間﹐真主對待每個人有區別的對待﹐在真主那裡保存著他個人的“文卷簿”﹐最後單獨出現在真主面前等待清算。 可是﹐人在活著的期間﹐忙於最多地獲取和佔有﹐爭奪個人的權力和利益。 當他死去的時候﹐丟下了他爭奪的一切物質和財富﹐俗話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是單指物質財富而言。 從每個人的靈魂角度﹐完全不是這樣﹐他離開人世的時候﹐他的心靈或靈魂與出生的時候極不相同了﹐因為﹐他經歷了各種曲折的思想和生活道路﹐他在死亡時的靈魂帶走了生命存在時的全部信仰﹑善行和罪惡。

這就是死亡對理智者的教育﹐我們希望以什麼樣的靈魂離開這個令人留戀的世界。 生命的機會對每個人都是一次﹐如何珍惜自己﹐應當從現在就開始實行。

來源:伊斯蘭之光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10-22 16:42:28 |只看該作者
我是回覆達人









了解死亡在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對你有何影響等等。亦即以死亡為主題,使人改變自己想法、感受、價值觀,乃至行動,而這改變的過程就是教育。簡單說,死亡教育就是一種促進個人了解死亡是生命之一部分的教學過程。內容大概有三方面:探討死亡現象、死亡問題、生死的關係。

雖然是以死亡為主題,但是也會連帶影響我們對許多事物的看法。它雖然是一生中最後發生的事情,但是,從時間先後的相對關係來看,它反過
來會影響我們對生命意義的看法。我們會進一步思索:對於自己的一生應如何處理、如何看待?所以,雖然是以死亡為主題,但是它可以增進我們對生命的看法,例如增加對生命的欣賞力;而且可以反映到日常生活中。換言之,雖然討論的是未來的事,但是會影響目前的日常生活,你會將看法融入生活當中。

因為我們並不知道何時會遇上死亡這件事,一口氣沒進來,沒出去,這就是死亡了。今天躺下去睡,明天是否保證還能爬得起來,很難說。看起來似乎是很遙遠的事,但是有可能在任何時間發生,例如:意外、重報等等,很難預料。所以這就是你生命的現實,你如何看待這種生命無常的現實,就會影響到你這一生的認知或行為,二者可說有很密切的關係。

進一步來看,若對死亡有更深入的了解,對於每分每秒、每一個你所遇到的人或事,就更能將它視為如同一生最後所面對的事物一般。若能用這種態度處事或待人,你會發覺很多事情自然就很好解決。譬如,當你想到:這件事是你一生中最後所要做的事,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自然會流露出真誠心;今天你遇到某個人,不論他是親或冤,若能當成是最後一次的見面,就能自然顯現出佛法的智慧與慈悲。你會覺得每件事對你而言都很有意義,因為你知道,這是最後一件事情,不會再有第二次了。人類為何有許多潛能無法發揮出來?
或者用佛教的術語,為何「佛性」不能發揮出來?就是因為認為永遠還有明天、還有下一秒、還有明年。

把所遇到的人或事當成是最後一次,其實就是佛教所說的「無常」的體會。把無常的道理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這點的認識很重要。

再換個角度來看,不但是最後一次,而且也是最新鮮的一次。我常說的:「把任何接觸、遭遇,都當成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把它當成是第一次,就不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例如,你昨天對我是好是壞,我都不會記在心裡,而是用最新的態度來對待你,全部重新開始;而且我也會當成最後一次,非常珍惜而全力以赴。

因為是最新鮮的一次,所以我不會受過去的影響;同時也是最後一次,所以也不會因循苟且,想要拖延到明天或下次再做。今天應該說道歉或感謝的話語,今天就說;應該要改進的,不要留到明天再做,而是今天就做。把任何人事或遭遇都當成第一次和最後一次,這是對無常很重要的體會。

「死亡教育」就是以死亡為主題,使人了解死亡,而且也能進一步使我們了解日常生活的現實。它有助於我們對生命意義的了解,進而影響日常生活的行為。這是從時間先後的相對關係來說的,也就是從死亡反過來看生命的意義。

若從「網狀」(周圍)的關係來講,死亡則可以使我們了解與死亡相關的文化、宗教、哲學背景。因為社會、文化是由單一的個人組合形成的,
所以很多個人對於死亡的看法、做法、問題,組合起來就形成一種文化或宗教。舉例來說,佛教的產生,就是由於佛陀從四個城門出遊,看到老、病、死、解脫等現象,引發他想了解生死的問題,於是有佛教的起源與發展。這便是從死亡的問題而產生宗教的典型例子。

所以,從死亡這件事可看出不同文化對死亡的處理方式,不同宗教對死亡的看法,乃至不同哲學對死亡的理論或觀點。所以,在這網狀的關係上,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孤星雨 + 3 + 5 感謝您熱心參與論壇加分活動,論壇有您更精.

總評分: 威望 + 3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1-10-23 10:27:5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foxpup111 於 2011-10-23 10:29 編輯

我是回覆達人
 
 
 
 
 
 

對一般民間信仰者可以用過世取代死。對基督教徒可以用回到主身邊取代死。對佛教徒可以用往生取代死。對回教徒可以說回到阿拉身邊取代死。對道教徒可以用成仙取代死。台灣一般民間信仰則接近佛道之間,兼而有之,有些人相信輪迴,則較為接近佛教的往生投胎觀念。往生是最常用的說法。對儒家觀念者,可以說臨終或生命終終結取代死。



台灣民俗對死亡的觀念,大部分源自傳統中國文化中的生死觀念。其實早期的人類是沒有「死亡」的觀念,他們認為人死了只是靈魂暫時出遊,因此用招魂旗,希望靈魂又回到肉體。



★【原始宗教】★死亡問題

對於靈魂的歸宿,許多土著希望達到出神的狀態,例如有某個地方土著便相信,藉著嚴格之齋戒和不斷之跳舞,將可使他們身體輕盈,並到達位於海洋之上的「無罪之地」。

大多數被稱為原始社會的土著,相信他們的祖先死後,居住於與現今世界相似的另一世界;大多數非洲人相信人死後,靈魂會轉世到一新生命之上,甚而同時轉世於數個生命之上,特別是雙胞胎。

對於人死之後,原始社會土著認為有的靈魂會回到祖靈居住之處,有的靈魂則轉世到後代,特別是轉世到曾孫,也有的靈魂會以替身出現在其他人的睡夢之中。

相較於這些對生前和死後有較為明確的意識想法之外,垂死階段卻是原始社會民族最無法想像和面對的事,事實上即使在文明社會之中,對垂死階段的恐懼不曾稍歇。在原始社會中,在垂死階段所進行的儀式甚至比對死屍所進行的儀式還複雜。

此外,除了正常的第一次處理屍體喪葬儀式之外,通常還會進行第二次的喪葬儀式,這次儀式處理的對象則是靈魂,他們相信要這亡魂仍留有怨恨,並且仍在人間世界的邊緣遊蕩,因而必要藉著第二次喪禮來消彌這亡魂的怨恨,並使其歸到列祖列宗的穩定狀態之中,並藉以維持人間正常的生活。

總結上述所言,許多原始社會相信同一個人會有數個靈魂,並且各自擁有獨特之功能;並且認為死亡可能影響某種穩定的生存秩序。若是觀察台灣社會之民間宗教,是否發覺某些觀念與此有不謀而合之處,這是我們可以注意之處。



★【基督教】★死亡問題

基督教認為縱然死亡是種“懲罰”,但只要信靠上帝,死亡後並非是被遺棄。

新約所表明的是藉著主耶穌基督的死亡和復活,帶來了恩典的救恩。而人們只要藉著對主耶穌的恩典,就可獲得此救恩。

在聖經中,有許多對主耶穌死亡和復活的預表,例如拆毀聖殿的比喻、約拿事跡的預表、以及聖餐儀式的預表……等。

因此縱然罪曾帶來死亡,如今藉著沒有罪的耶穌基督,從耶穌基督的死亡及復活,勝過了罪的惡果。

死後的歸屬之處,在樂園和地獄之間無法相通。

基督教對死亡的闡述,由於有許多都是以預言的形式來表達,因此並不是生活在現世的基督徒能完全明白的,也因之惟有以信心來領受。



★【佛教】★死亡問題

釋迦摩尼認為印度教視為永恆的自我(Atman),其實仍在變動的現象世界裡,並且現象世界所充滿的就是苦。他認為苦修並沒有用,只是讓自己更陷入到苦之中,只要認識這種苦的來源,解除苦難的道路就可以獲得。也因此就強調個人的洞見,必要擯棄一切關於永恆、不滅、不衰、常存或常駐的自我。

他們認為構成眾生相的是五蘊。當五蘊分離開來,死亡就發生了。但釋迦摩尼拒絕死後有永恆的靈魂,但也不是說死亡就代表滅絕。在此其中存留的就是業(karma)。

業力不會消失,它會在這個生命或其他生命傳承,因此成為物化了的業力。至於人之所以會記得前生,則是因為五蘊中的「識蘊」所致,到了後期,則將此業的過程,由一個生命轉入另一個生命的「識」,稱為「阿賴耶識」。所謂「阿賴耶識」,又稱「藏識」,意為儲存一切意識的倉庫,又稱「一切種識」,是產生萬物的種子。但是作為萬物之種的阿賴耶識,也不是永恆的,最後仍要歸入寂滅。

由於拒絕持續的永恆性,因此釋迦摩尼不說輪迴。他甚而認為持續的載體,肉體將比意識更長的時間。因此持續性直接被當作完整的存在之流(有)。

死亡的時刻是重要的,這時人們若凝思回想這一生,業的力量就會導致一種轉生的想像所形成的持續性。



然而有的流派認為有中間過程,因而人們便須藉著誦經等法事來位死者超渡。此外,佛教各流派還有「觀死」的沈思,想藉此來克服對生命的執著。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孤星雨 + 2 + 5 感謝您熱心參與論壇加分活動,論壇有您更精.

總評分: 威望 + 2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24 00:3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