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0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殿堂分享] 笨南港 天后宮《36p》 [複製連結]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8-8 02:12:3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笨港是台灣早期的河口港,十七世紀初已有漢人來此,因位處嘉南平原腹地廣大,吸引大陸沿海地區移民前來墾殖,形成聚落,清康熙中葉,發展而成街市,即「笨港街」,諸羅縣志載:笨港街,距縣治 三十公里 ,商賈輳集「台屬近海市鎮此為最大。」
笨港街移民以福建省泉州、漳州人士居多,汀州籍人士為數較少,因此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由笨港街泉、漳人士倡建「天妃廟」(即今北港朝天宮),延聘臨濟宗樹壁和尚為開山住持,為笨港地區最早興建的媽祖廟。
相繼其後而有「天后宮」(本宮)、「水仙宮」、「協天宮」的興建,都是笨港街清代早期的寺廟。
笨港街的汀州人,群居於笨港「街尾」一帶,相傳有族人來台時攜帶自汀州府「天妃廟」的媽祖神像,奉祀家中供大家膜拜,由於神威顯赫,眾人提倡歸公,於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正式在街尾地段草創「天后宮」,初建格局不大,由笨港街汀州人士共同管理。廟址在笨港仁和街尾,即今福德堂土地公廟右側,廟前有榕樹二株,及古井一口,由於庇佑眾民,香火漸興,當時街民每有遠行,必求本宮媽祖「香火」,保佑平安,緣由笨南港街民「楊謙」,在雍正年間,因彰化置縣,應聘往彰化為窯工,由於攜帶本宮香火庇佑,而將香火置放在窯廠,因夜間常現神光,屢現神蹟,香火日盛,乾隆初年,居民發起建廟稱「南瑤宮」,此後每年組團回笨港天后宮進香,以本宮為祖家,直呼本宮媽祖為「祖家媽」,由於進香隊伍龐大,進香人數多達數萬之眾,(事見清道光年彰化縣志),「祖家媽」之名因此傳播南北,即本宮「媽祖」稱呼的由來。
 
 
 
 
 



 
 
 
 
 



 
 
 
 
 



 
 
 
 
 



 
 
 
 
 



 
 
 
 
 
 


轉貼於網路&彭城衍派部落格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我承認我很想你可我不打擾你

我想你是我一個人的事

我們從頭到尾也可以是我一個人的事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28 19:3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