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5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老子道德經-白話譯文 {共八十一章}71/81章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8-26 00:33: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老子道德經-白話譯文 {共八十一章}71/81章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白話譯文:

能體會得大道之難知,這是上焉者;對大道無所體會而又強以為知,這是病痛。唯有對這樣之病痛有所對治,這樣才能免於病痛。聖人之所以不患此病痛,就是因為他能對治這病痛,因而能不患此病痛!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白話譯文:

人民不畏懼統治者的威勢,那麼人民所發出的更大威力勢將來臨!不要狹迫人民的居處,不要壓迫人民的生長;唯有居上位者不鎮壓,因此居下位的人民才不會厭棄它。正因這樣,聖人反躬自省了解自己,而不會限於己見,誇耀自己,懂得寶愛內在真實的自己,而不為外在的榮華富貴所迷惑;正因如此,聖人捨棄了後者,而寧取前者。


第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白話譯文:

勇於表現兇狠果敢的人,勢將帶來殺身之禍;勇於表現不兇狠不果敢的人,才能存活起來。這兩者有利有害。自然大道就是厭惡勇於果敢的人,這又有誰知道它的原因呢?因此即使是聖人還是很難了解這道理。自然大道不競爭而善於取勝,不說話而善於感應,不召喚而自動到來,胸懷寬廣而善於謀畫,上天所布下的天網雖是寬廣的,稀稀疏疏,卻絲毫沒有漏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白話譯文:

人民不畏懼死亡,奈何以死亡來威脅人民呢?要是人民通常會畏懼死亡,而那些胡作非為的,我就可以拘捕起來殺掉他們,這樣又有誰敢為非作歹呢?自然的經常之道一直有專門管理殺人任務的人去殺人。那代替這專門管理殺人任務的人去殺人,這叫代替自然大匠去砍木頭。那代替自然大匠去砍木頭的人,很少有說不傷害到自己的手的啊!



第七十五章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白話譯文:

人民之所以飢餓,乃因為居上位的統治者縱欲玩樂收稅過多所致,因此人民受了飢餓之苦。人民之所以難以治理,乃因為居上位的統治者太過於有為造作,因此人民難以治理。人民之所以不懼死亡(輕忽死亡),乃因為居上位的人縱欲玩樂,逼得人民梃而走險,因此人民才會輕忽死亡。那一些不把自己生命當生命來看待的人,比起那些縱欲玩樂,老以為自己生命是最重要的人可要賢德的多!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白話譯文:

人活著時身體是柔軟的,而死亡後身體反而是堅硬的。草木萬物活著時也是柔軟的,而死亡後卻是枯槁僵硬的。由此看來,堅持己見,個性剛強的人往往屬於「死亡之徒」,柔和溫潤的人才是「生存之徒」。因此,依賴強大軍力,逞強好戰,這難以取勝;樹木高大強壯則必遭砍伐,強大者反而居於下風劣勢,柔弱者卻可以處在上風優勢。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白話譯文:

自然之道就好像人們張開弓弦對準目標一樣!目標居高,弓弦下抑;目標在下,弓弦上舉;弦拉過頭了就放鬆一點,弦拉得還不夠就再拉緊一點。自然之道就是這樣,減損有餘的來彌補不足的。人世之道卻往往不是這樣,它竟是減損不足的來奉獻給那有餘的。誰能夠真讓那有餘的拿來奉獻給天下呢!這只有那有道者才做得到。正因如此,聖人他能努力實踐而不恃恩求報,成就了事功而不居執其功,他不願意誇耀自己的賢德。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白話譯文:

天下間的東西沒有比起水還來得柔弱的,但要攻擊堅硬的東西,卻沒有比起水還能勝任的,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水啊!軟弱能勝過強硬,溫柔能勝過剛強;這道理天下人沒有不了解的,卻沒有人能好好去實踐它。正因如此,古先聖人說:能為國家大事而蒙受污垢的人,這就叫國家社稷之主;能為國家大事而擔負禍患的人,這才足以做為天下之王。以上所說乃是雅正之言,但看似相反爾!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白話譯文:

調解了大怨,之後,一定有餘怨,這怎可以說是完善的結局呢!因此聖人執拿著債券,卻不向人逼求。有德的人手拿債券亦無所逼求,無德的人手拿著租稅章例向人逼索稅租;自然大道是無所偏私的,祂永遠幫助那有德的善人。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白話譯文:

小小的國度,很少的人民,讓那些超過十人、百人這樣的有才華的人物也用不著,讓人民愛惜生命而不願意遠徙外地,即使有舟船車轎,也用不著乘坐;即使有盔甲兵器,也用不著陳列;讓人民回復到遠古結繩紀事的時代,品嘗甘甜的食物,穿著豐美的衣服,居住安適的處所,悅樂文雅的風俗,接鄰的國度,彼此相望,雞啼狗叫的聲音,彼此相應感通,人民直到老死也不必急得往來。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白話譯文:

真實的話不華美,華美的話不真實;良善的人不巧辯,巧辯的人不良善;真懂的人不炫博,炫博的人不真懂;聖人不積蓄,他深切體認:盡力助人,反而更富有;盡力給予別人,反而更充足。上蒼的自然之道,利益萬物而無害於萬物。人間的聖人之道,服務大眾而不與大眾相爭!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0 02:3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