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8-25
- 最後登錄
- 2018-10-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2
- 閱讀權限
- 30
- 文章
- 8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文/沈美玲
「語言」是人類最便利的溝通工具,它是一種約定俗成、有組織的符號編碼系統,讓人與人之間可以透過「手語」、「書面語言」、「口語」三種方式來表達、溝通和互動。
一般嬰幼兒的家長比較關心,也最容易警覺到的是:「我的孩子怎麼還不會說話?」、「為什麼都已經2到3歲了,孩子仍只會叫爸爸、媽媽(雙疊語)」或甚至「怎麼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
其實,口語是經由非常複雜的管道所建立,不會說話或話說得不好,有其複雜成因。
兒童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會將所聽到的口語訊息儲存起來,再連結所看到的人、事、物等動作情境,進而組合、記憶起來。例如:聽到「尿尿」,連結屁股溼溼和換尿布的情境,就學會了「尿尿」這個詞彙的意義;聽到「吃飯」,連結到食物,就學會「吃飯」這個詞彙。
所以,說話是藉由所聽到、看到和當下的情境,及相對應的物品、事件、動作和人物作連結,進而慢慢儲存、記憶、累積而來。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生活經驗的累積、文化的刺激、有利的學習環境等,才能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
要幫助孩子學習語言,家長應蹲下、坐下,和孩子面對面一樣高,注意孩子視線的焦點所在,引導他們觀察,訓練其注意力,並隨情境改變。
引導孩子分辨環境中不同的聲音,要求他們去模仿聲音和說話,孩子的大腦裡就會記憶、累積各種不同的語料、語彙、句型,再教他們如何造句、表達、說故事,久而久之,就能與人有效溝通和互動。
只要家長全心投入,越早發現孩子說話的問題,越早進行刺激和療育,就能減少語言發展遲緩的遺憾,讓心肝寶貝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
(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語言治療師)
=================================================================
現代家庭大部分居一胞胎多
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在嬰兒丫丫學語時別忘了當爸媽時的一言一動
也可能造成嬰兒學習法展的影響.
環境也可能造成幼童身心靈的人格發展唷
別忘了!身教與言教一樣重要
《 本帖最後由 linkevin 於 2009-11-4 18:03 編輯 》 |
-
總評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