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6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武術] 太極經典 [複製連結]

Rank: 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9-5 18:25: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十三勢解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掤[才履]擠按採[才列]肘靠,此八
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才履]擠按,即乾坤坎離四方,
四正方也,採[才列]肘靠,巽震兌艮,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
也,合之則為十三勢也。
太極拳習練要點
一、虛靈頂勁 二、含胸拔背
三、鬆肩墜肘 四、鬆腰落胯
五、腳分虛實 六、尾閭中正
六、用意不用力 七、上下相隨
八、內外相合 九、相連不斷
十、動中求靜
五 字 訣
清 李亦畬
一曰心靜: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故要心靜。起初舉動
未能由己,要息心體認,隨人所動,隨屈就伸,不丟不頂,勿自
伸縮。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
仍在先。要刻刻留意,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須向不丟不頂中
討消息。從此做去,一年半載,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
用勁。久之,則人為我所制,我不為人制矣。
二曰身靈:身滯則進退不能自如,故要身靈。舉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礙
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內。兩手支撐,一氣貫串。左重則左虛,
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
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先,以心
使身,從人不從己;後,身能從心,由己仍是從人。由己則滯,
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釐不錯;
權彼來之長短,亳髮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功彌久而技彌
精矣!
三曰氣斂: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易散亂,務使氣斂入脊骨,呼吸通靈,
週身罔間。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則自然提得起,
亦拏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非
以力使氣也!
四曰勁整: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發勁要有根源:勁起於腳根,
主於腰間、形於手指,發於脊骨。又要提起全副精神,於彼勁將
發未發之際,我勁已接入彼勁。恰好不先不後,如皮燃火,如泉
湧出。前進後退,無絲毫散亂。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方能隨手
奏效。此所謂「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也」!
五曰神聚:上四者俱備,總歸神聚,神聚則一氣鼓鑄,煉氣歸神,氣勢騰挪;
精神貫注、開合有致,虛實清楚。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虛,
非全然無力,氣勢要有騰挪;實,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貴貫注。
緊要全在胸中、腰間變化,不在外面,力從人借,氣由脊發,胡
能氣由脊發?氣向下沉,由兩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間,此氣之由
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形於脊骨,布於兩膊,施於手指,此
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即是放。能懂開合,
便知陰陽,到此地位,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罔
不如意矣!
十 三 勢 歌
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轉虛實需留意,氣遍身軀不稍滯。
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示神奇。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鬆淨氣騰然。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入門引路需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
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卅字,字字真切義無遺。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貽嘆息。
十三勢行功心解
以心行氣,務令沈著,乃能收斂入骨。
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
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
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
發勁需沈著鬆靜,專主一方。立身需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
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岳,動若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
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斷而復連。
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
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
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淨,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
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
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
力,無氣者純剛。氣若車輪,腰如車軸。
太 極 拳 經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
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
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
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
上即有下,有前則有後,有左則有右。如意要向上,則寓下意。若將物掀起,
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
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太 極 拳 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
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
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惟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
仰之則彌高,俯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
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
顯非力勝;觀耄耋能禦眾之形,快何能為?!
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
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須知陰陽: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
相濟,方為懂勁。懂勁之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學
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楊氏太極拳譜(八十五式)
預備式、起勢、攬雀尾、單鞭、提手上勢、白鶴亮翅、左摟膝拗步、手揮
琵琶、左右摟膝拗步、手揮琵琶、左摟膝拗步、進步搬攔捶、如封似閉、十字
手、抱虎歸山、肘底看捶、左右倒攆猴、斜飛式、提手上勢、白鶴亮翅、左摟
膝拗步、海底針、扇通背、撇身捶、進步搬攔捶、上步攬雀尾、單鞭、雲手、
單鞭、高探馬、左右分腳、轉身蹬腳、左右摟膝拗步、進步栽捶、翻身撇身捶、
進步搬攔捶、右蹬腳、左打虎式、右打虎式、回身右蹬腳、雙峰貫耳、左瞪腳、
轉身右蹬腳、進步搬攔捶、如封似閉、十字手、抱虎歸山、斜單鞭、野馬分鬃、
攬雀尾、單鞭、玉女穿梭、攬雀尾、單鞭、雲手、單鞭、下勢、金雞獨立、左
右倒攆猴、斜飛勢、提手上勢、白鶴亮翅、左摟膝拗步、海底針、扇通背、轉
身白蛇吐信、搬攔捶、攬雀尾、單鞭、雲手、單鞭、高探馬帶穿掌、十字腿、
進步指襠捶、上步攬雀尾、單鞭、下勢、上步七星、退步跨虎、轉身擺蓮、彎
弓射虎、進步搬攔捶、如封似閉、十字手、收勢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7 07:2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