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2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708
- 相冊
- 1
- 日誌
- 8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宗教民俗相關名詞。
廟宇所供奉的神明,一般來說,主要分為主祀神、配祀神、同祀神、脇祀神及守廟神等,若神明有其配偶,才會加祀「配偶神」,或為增加法力才有「客祀神」。
而廟宇的山門多半奉祀著守廟神,如佛教四大天王、韋馱尊者、哼哈二將等,又如道教的門神、座壇下的虎爺等。而前殿供奉的,即為此間廟宇的主要供奉祭祀之神衹,也就是「主祀神」。後殿通常都為「同祀神」,指神格地位與主祀神相仿或高於主祀神之神衹,如道教多為「靈霄寶殿」奉祀玉皇大帝,而佛教多為「大雄寶殿」奉祀三寶佛。
而主祀神座前或旁側所祀的為「脇祀神」,通常為主神之部將或護法,如佛教若主祀為「釋迦牟尼佛」,其脥祀定為「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像道教如主祀為「媽祖娘娘」,其脥祀定為「千里眼」及「順風耳」。
而「配祀神」則多半奉祀地位低於主神之神衹,或是較具特殊性的神址,通常供奉在前殿的左右殿或主祀神的左右廂,如常見的配祀神有福德正神、城隍爺、註生娘娘、地藏王菩薩、月下老人等。
來源:文建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