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3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中國“六大茶山”的傳說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2-22 18:47: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易武茶山的古茶樹種群較為單純,大都屬普洱茶種(學名為阿薩姆種),較有代表性的古茶樹有易武村落水洞,高10.33米、基圍1.32米、樹齡約七百多年的茶王樹;有易武村銅箐河高14.52米,基圍1.8米、樹齡約四百多年的大茶樹。  

  歷史上,易武曾是西雙版納12個承擔田賦的地區之一。明隆慶四年(1570年),車裏宣慰史刀應猛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六大茶山”為一個版納——茶山版納。清雍正七年(1729年),江內六版納實行改土歸流,易武始改屬普洱府思茅廳。民國18年(1929年)成立鎮越縣,易武一度成為縣府所在地。  

  在現有的典籍和傳說中,易武地區對茶的利用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傳說中易武茶山在漢朝已有茶,孔明來時才教授採茶飲茶的方法,因此易武人稱孔明為茶祖。他們在每年農曆7月23日,舉行孔明生日集會紀念,稱為茶祖會。而到了清嘉慶、道光年間,這裏年產的幹茶已達7萬餘擔。尤其是到了乾隆年間,許多石屏人紛紛遷居易武種茶樹,進一步促進了易武茶葉的種植,使易武成為一座著名的茶山。因茶而興,因茶而旺,茶葉讓易武商賈雲集,也讓易武產生了一批在普洱茶史上名號極響的茶莊,留下了一批極具收藏價值的普洱茶珍品。  

  當然,易武之所以後來居上,超越江北六大茶山,並非只是仰仗產量。這裏山高霧重,土地肥沃,溫熱多雨,天然就是產上等茶葉的好地方。再加上外地客商到易武設廠制茶,帶來了先進的制茶技術,自然就生產出讓人難以忘懷的精妙茶品。易武茶山所產的茶葉屬大葉種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茶味濃郁,適宜於製成普洱茶,經久藏後,其湯色褐紅,陳香活現。尤其是陳舊的易武春芽,湯色紅潤耐泡,葉底呈現褐紅色,乃普洱散茶中之極品。一些資深的普洱茶品嘗家都清楚,若從越陳越香的角度看普洱茶,易武茶山大葉種普洱茶實屬最佳。也正因為易武茶的天生麗質,古六大茶山貢茶大都產自于易武鄉周圍,一些茶商在製作茶葉時,常常在包裝上注明易武茶,使易武從產茶量和茶質兩方面都一躍為古代版納的茶山之冠。  

  清雍正七年,清政府在易武設置了“錢糧茶務軍功司”,專門管理茶葉、糧食的購銷貿易,而雍正九年(西元1732年),隨著普洱茶被立為貢茶,易武茶區(易武、曼撒兩茶山)每年必須解決貢茶66666斤,貢茶未完成前茶葉不許上市買賣。可以說正是借助產量與茶葉卓爾不群的品質,當年的易武成為了雲南為數不多的富庶之地,並被稱為“利潤城”。  

  商業的繁榮與茶葉產量的猛增,還讓易武成為了“茶馬古道”的始發地,那一時期,以易武為中心的茶馬古道朝四方散射開去,主要的有易武—老撾的烏德—豐沙裏—越南的奠邊府—海防—香港;易武—尚房—老撾的南塔—萬象;易武—猛臘—老撾的猛百察—泰國的米賽;易武—思茅—景穀—大理—中甸—拉薩;易武—江城—揚武—昆明—昭通—宜賓—北京。

來源:淘茶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5 05:4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