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35|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影片分享] 有人藉法會斂財嗎?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2-9 01:04:1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為什麼要舉行法會?什麼人應該參加法會?

  答:法會即「齋醮」,供齋醮神,是道教徒所從事的主要宗教活動。目的在調和心性,整潔身心口,使與神靈相通,得福消災。通常在昇平時年或發生天災人禍後,人們請道士主持醮儀,藉以撫慰死者、超渡亡者、振奮生者;或敬謝天地,祈禱天地降福於人間,永錫國泰民安,同時答謝先王祖先等;甚而想透過法會集合有功德者的善心力量,神人感應,預防天災人禍的發生。

  參加法會的人包括道教徒和一般信眾。法會的法事部分,由道教神職人員擔任主持人。法會的事務性工作,由地方人士推選奉獻最多者擔任會首。廟堂在舉辦法會時,都會邀請友堂來共襄盛舉,所以法會也是宗教界的聯誼盛會。廟堂並藉法會期間,傳播宗教理念,因此道教徒會積極邀請社會大眾同來參與盛會。

法會方式有逐漸走向公益活動的趨勢,請問法會有沒有特定的型式?

  答:法會含有濟世渡生的崇高目的,將小我之私,擴大到對社會、對人類生靈的大我,為眾生祈福、為國家祈太平。文化院所舉行的法會秉持宗教精神,不但保有傳統宗教的慈悲胸懷,更積極關懷貧弱孤苦者,關心時局及國事之安定和諧。在法會期間舉辦公益活動,是文化院將信仰理念於現實中實踐的表現。

  文化院舉行法會,其宗教儀式簡單隆重。而在法會期間舉辦公益活動,包括透過法會為國為民祈福,興學著書,恤災救難,捐贈慰問金及日用品給孤兒院、少年院及無依老人,對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致上無限關懷和物質幫助,幼稚園、小學生寫生比賽,社會人士漫畫、球類、徵文比賽。近年來更對兩岸文化交流及宣揚道教方面,積極奉獻。

廟宇在舉辦法會時常有「拜斗」的活動,「拜斗」是指何意?若不拜的家庭難道就不平安了嗎?

  答:拜斗又稱禮斗,原是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祭典,但在台灣由於信徒心理上需要,除建醮中的禮斗法會由道士主持外,每年例行的春、秋季禮斗祈安法會,大都由各廟的司祭人員主持,而時間則在三及九月的初一至初九日,也有少數在特定時間舉行;目的為求「闔境(家)平安」,因此拜斗的斗中要放米、油燈、鏡(合鏡)、剪刀(合家)、秤、尺、七星劍等。

  拜斗時也要先安置好斗燈,在文化院法會是於一座座圓筒中(昔時用木斗,故稱為斗燈)點燃一支支紅燭,由低向高壇羅列而上。點斗燈的意義是在為家人求平安、為子女求光明祈福祉,一斗燈就代表一家人,將家人名字及生辰寫在紅紙上置入斗燈中,並置圓石一塊,圓石上寫有符咒,意為鎮煞化解不祥。法會期間並由院生輪值照料及誦經,全天候燭光不熄、經聲不歇,以象徵家人前途光明、功德圓滿。

  拜斗儀式先由「開斗」開始,請求玉皇大帝及寺廟主神降於壇中,接著便是誦經法會,直到最後的「謝斗」終了,整個禮斗法會才算圓滿結束。

  廟堂藉由法會的儀式,主要是為傳達給信眾世人敬天謝神、慎終追遠的宗教觀,並將道中弟子之善果貢獻出來,供社會眾生使用。在夜晚數百斗紅燭散放出暖融融的光焰,使四周洋溢著祥和與光明。其實「能做好事便是福」,心行之實踐就是大功德,這叫做點心燈,心燈秉神燈同樣可以接受福祉;人若能積極進取行善,神自然會去協助他,而不需要有任何形式的表現。

「豎燈篙」是什麼意思?

  答:燈篙,指帶燈的竹篙,多豎立在寺廟的兩側或正中央,分為陰竿和陽竿。陰竿是招引陸空孤魂,配件有地布、七星燈和招魂旗等。陽竿是邀請三界神靈,配件有天布、天燈和天旗等。除了陰陽竿外,有些地方依斗燈而豎竿,也有按村莊數目而豎立。

  燈篙是在入醮之前豎立,好讓鬼神儘早看到而相約前來吃中元普渡的盛宴。豎燈篙,亦稱為「豎旛」,也可說是給鬼的請帖。豎立後,白天升旗、晚上升燈,好讓鬼神依照信號降臨。燈篙一直豎到普渡之前。普渡前,道士團舉行降旗開普儀式,鬼宴開桌。普渡過後,舉行「謝燈篙」儀式,把燈篙拔起,旗布和燈篙尾留作紀念,其餘燒金火化;意謂宴罷送完客人。水路孤魂則另有放水燈儀式,請鬼享用盛宴。

法會經常都有特定的主題,請問這些主題是怎樣選定的?是神定的?還是人定的?

  答:道教神職人員透過宗教儀式,得到神諭,擇定日期舉行法會,同時也得知法會的主題。道教文獻裏敘述,仙神時時關懷眾生,對於眾生的疾苦安危有責任化解。仙神不僅解決人在生時所遭遇的問題,對人死後陰界幽靈也要照顧,如果陰界不安寧,陽界也得不到平安。因此,法會主題的擇定,係針對追思祖先恩德,或針對國事時局,或對社會發生重大天災以致人心不寧等,皆藉法會獲得天禳賜錫。  

  由於道教神職人員重視修身,並將信仰與實踐奉行不渝,對於社會現實問題必加以關心。利用神人的感應,透過宗教儀式,以決定法會舉行的日期、主題等,至於事務分配注意事項等則由人來籌劃抉擇。

主持法會的人必須具備什麼條件?助理法會事務的人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答:主持法會的人,是由地方人士選出來,由奉獻最多且德望高的人當會首。法會法事的主持人,是由平常即做宗教事務的神職人員如道長、寺廟主持人來擔任。

  道教徒認為,學道之人平常就必須積善、修身、做功德、培養仁心,在法會時才能轉化為渡人之力量。 

  助理法會事務的人,不一定要平常就在廟裏擔任宗教事務工作之人,而可依各人專長或興趣發心配合。廟作醮時,會交代參加者要吃齋、整潔身心,遵守清規戒律。

法會的舉行通常需要龐大的經費,那些奉獻功德金協助法會舉行的人,可獲怎樣的回報?

  答:虔誠的道教徒認為,舉行法會時,各方仙佛眾神都光臨法會,帶來很大的福佑,這是無法估計的價值。法會開始時,會把奉獻功德金者名字寫在功德榜疏文貼出來。法會儀式開始時,會唸出奉獻功德金者名字,報給神佛轉呈天帝知道。法會進行到一半時,再唸一次。法會接近完成,於謝神時再唸一次。

  道教徒認為,為法會奉獻功德金,此功德金可以變化為更多的功德,福佑更多的人們。道教徒平常就重修身煉養,法會時是把平常累積的善果貢獻出來;要有平常修煉基礎,於法會時才能與神感應、普渡眾生。因此,道教徒不僅在法會時受到神佛恩澤,平常也因虔誠信仰而時時受到神佛照顧;神佛所賜的福利是很大的。

自古以來,法會的舉行均與寺廟的經濟息息相關,怎樣判斷某廟發起的法會,是否只是巧立名目,藉以斂財?

  答:要判斷廟堂發起的法會,是否只是巧立名目,藉以斂財,可以從法會的內容以及該廟堂平常的作法看出來。

  法會的進行有一定的科儀,與道教的教義、傳統有關。如果一個廟堂的神職人員缺乏道教涵養,則做起法事來必定亂無章法,缺乏氣質。道教舉行的法會有濟世度生、陰陽兩利的崇高目標。舉行法會絕不是臨時抱佛腳,討好神仙;而是把平常累積的善果貢獻出來,供社會眾生使用。如果一個廟堂的神職人員,平常不做功德,而藉辦法會斂財,是很容易被虔誠的道教徒看破手腳。一般民眾平常所得的資訊已很流暢,不肖之徒也無法騙過一般民眾。

文出:高雄文化院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2-3-2 14:53:59 |只看該作者
我覺得啦~
姑且不要用斂財這個來形容!
應該是說.....那個對價關係~
舉辦法會本來就需要~人力的花費~
而是收費多少錢才是合理~來判別吧!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30 19:3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