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1-31
- 最後登錄
- 2021-9-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523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00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清乾隆年間爆發林爽文事件,起義行動二號領袖王勳出身沙鹿麻園十二庄,後代為紀念起義抗侮事蹟,興建福興宮祖廟供奉,還鑄造一把重一百二十斤大刀紀念孔武有力的他,成為當地信仰中心。
第九代子孫王萬成說,年輕一代的孩子已經逐漸遺忘這段史事,希望蒐集相關史料,提供學者參考。
學者指出,清乾隆五十一年,台灣爆發史上最大的民變,當時帶頭起事的林爽文住在大里杙(今大里市),第二號領袖便是王勳,他是大度山西麓麻園車埔人(今沙鹿鎮福興里)。
據傳,王勳自幼拜鹿港阿謙師習武,個性豪邁,臂力驚人,揮舞一百二十斤大刀面色不改,過去大度山常有盜賊出沒,他率領鄉民追剿盜匪於現今弘光科大附近的公山口,平息亂事,受到地方民眾愛戴。
乾隆年間爆發林爽文事件,王勳則被封為平海大將軍,事件之後遭平定時,王勳率兵逃到牛罵頭(清水),遭六千清兵包圍半月後遭捕,清兵擔心他在押送中脫逃,將他就地斬首。
王勳死後依舊受到沙轆庄民崇敬,清同治年間建立福興宮供奉,每年正月十七日冥誕,居民都會虔誠奉祀,廟方還按照傳說,打造一把一百二十斤的大刀。
清乾隆年間爆發林爽文事件,起義行動二號領袖王勳出身沙鹿麻園十二庄,後代為紀念起義抗侮事蹟,興建福興宮祖廟供奉(見上圖,記者王乙徹攝),還鑄造一把重一百二十斤大刀(見下圖)紀念孔武有力的他,成為當地信仰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