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4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965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永康二王廟位於二王里,網寮、土虱窟均為舊稱,包括現在的二王里均屬日治時期之網寮庄。原為早期鯽魚潭畔漁民們聚居曬網、補網之處,故稱。至於目前的網寮里,大部份應屬早期的土虱窟。原因是在鯽魚潭西岸,潭旁有很多泥沼(窟)裡,多土虱,以此得名。現在的二王里,則應是早期所謂的甲內,是李姓、林姓二氏的開墾地。光復後將二王廟遷入庄內,故俗稱二王。
二王廟原在南新公路南側二王崙旁(五王社區至第一公墓一帶),面朝東北。永曆三十四年,鄭經西征失敗返台後,委政於監國克臧退居北園(今開元寺),遊獵享樂。三十五年正月,馳馬狩獵於甲內,不幸墜馬,未幾薨逝。里人就在墜馬的地方,立小祠祀之。康熙四十一年,舊制永康上中里轄內十六庄社共同捐資建造,翌年二月完成,祀奉二王鄭經為主神。雍正、乾隆年間猶存。至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抗清之役發生,總督常駐節於關帝廳,二王廟為明鄭遺緒,自然引起注目。地方人士為避免宮廟慘遭不測,乃在土虱窟人士王志遠倡議下,增奉關帝為主神,以祈平安無事。
日治末,實施皇民化運動時被荒廢。民國三十五年新化大地震中坍毀。三十八年李案子等倡修遷建於甲內(即現址),四十三年完工,為四垂亭式建築。此後尚有五十七年、七十七年二次整修,直至今日。二王廟自建廟起源至今已歷三百多年,目前尚存有開基二王爺鄭經神像,仍著明代衣冠。每年農曆五月十五日為境主二王爺壽誕,依慣例提前三天視王爺旨意有『三日遊』或『一日遊』的遶境慶祝活動。十五日當天有一項王爺收『契子』的儀式,晚上則有『宴王』祝壽,信徒擲筊杯卜求壽龜。
寺廟地址:台南市永康區二王里永二街395號
寺廟電話:06-2333215
資料來源 臺南市永康區公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