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93|回覆: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道教發源之由來 [33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6-8 00:32:4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54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2-6-8 13:15 編輯

道教發源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中國的傳統宗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濟世救人。

不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對現代世界也有著一定影響性。

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漢朝之後才有教團產生,其個別派係為奉老子為道德天尊,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了。

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被認為是與儒學和佛教一起的一種佔據著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尋求有關實踐練成神仙的方法。

現在學術界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等一些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

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主要經典,追求修鍊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起源與稱呼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並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而形成的。

但是道教與道家是不同的,因為道家是學問,道教是宗教.道教的科儀與祭祀最早可追朔於原始時期的崇拜自然與鬼神,從最早的人神溝通的占卜等多種方式,原始宗教逐漸演變成商周時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到春秋戰國時期,古代宗教經歷了顯著的理性化演變,與社會文化知識的分化。

諸子百家尤以道、儒、墨為「顯學」且當時的陰陽家、神仙家興起,在歷史有所的影響。

至東漢,社會因為戰亂與漢朝崩潰導致對宗教產生急迫的需求,於是原本儒學逐漸宗教化,此時也於傳入佛教。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道教的主要創始人物張道陵綜合傳統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陰陽術數,巫術並於與漢代所崇尚黃老道家的思潮逐漸融合;道教教派也於此時形成。

由於受歐美文化影響,現在中文中的「道教」一詞,認爲起源於西元142年東漢張道陵所創立的「五斗米道」。

(註:這種歷史觀,不能被道教內部人士接受,道教內部一般認爲道教起源於傳説中的黃帝。)。

然而事實上早在東漢之前道教已有許多宗派,以史籍所載所曰,有關張陵、張魯的事蹪,來論述道教不創自三張父子,而《後漢書》有文於下:張魯字公旗。

初祖父陵,順帝時客於蜀,學道鶴鳴山中,造作符書以惑百姓。

受其道者輒出米五斗,故謂之米賊。

陵傳子衡,衡傳於魯,魯遂自號師君。其來學者,被名為鬼卒,後號祭酒。

祭酒各領部眾,眾多者名曰理頭。

皆校以誠信,不聽欺妄。

有病,但令首過而已。諸祭酒各起義舍於路,同之亭傳,縣置米肉以給行旅。

食者量腹取足,過多則鬼能病之。

犯法者先加三原,然後行刑,不置長吏,以祭酒為理,民夷信向。

朝廷不能討,遂就拜魯鎮夷中郎將,領漢寧太守,通其貢獻。

又《三國志張魯傳》劉宋.裴松之注引《典略》:熹平中(靈帝年號,西元一七二~一七七年),妖賊大起,三輔有駱曜。

光和中(西元一八~一八三年),東方有張角,漢中有張脩。

駱曜教民緬匿法,角為太平道,脩為五斗米道。

太平道者,師持九節杖,為符祝(咒)。

教病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得病或日淺而愈者,則雲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則為不信道。

脩法略與角同,加施靜室,使病者處其中思過;又使人為姦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文,使都習,號為姦令,為鬼吏,主為病者請禱。

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

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為常,故號曰五斗米師。

實無益於治病,但為淫妄,然小人昏愚,競共事之。

後角被誅,脩亦亡。

及魯在漢中,因其民信行脩業,遂增飾之。

教使作義舍,以米肉置其中以止行人。又教使自隱,有小過者,當治道百步,則罪除。

又依《月令》,春夏禁殺,又禁酒。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

在《典略》這段文獻的記載中,裴松之以為張脩是張衡之誤。

姑且不論人名是否有誤;但可以很清楚看出當時的教派相當多;五斗米道與太平道一樣,都僅能算是道教的一個派別支流;在當時的道教,不僅僅是張陵張魯一家而已。

而且或說張陵撰,或說張魯撰,常以「偽伎」一語,來攻襲其他教派,可以看出當時不僅道教的派別多,還常互相攻擊。

又張道陵所傳之經,稱為正一經;而《雲笈七籤.卷六第四》:「《正一》者,真一為宗,大上所說。

《正一經》,天師自云:『我受於太上老君,教以正一新出道法。

謂之新者,物厭故舊,盛新,新出,名異實同,學正除邪,仍用舊文,承先經教,無所改造。

亦教人學仙,皆用上古之法。』王長慮後改易師法,故撰傳錄文,名曰《正一新出儀》。」由張陵的標榜「新出」,可知當時舊經舊法固多。

而通常宗教都是發展到某個階段後,才會定向分裂,成為多種不同的教派;由此可印證道教不創自張道陵。

因而若以道教歸屬於張道陵所創不合乎於史實。

因此,其他道教分支為了以示區別,也就不再以「道教」自稱。

道教的稱呼在形成初期有所不同,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中許多人都曾經以「道」來稱呼自己的理論和方法。

儒家、墨家、道家、陰陽家甚至佛教都曾經由於各種原因自稱或被認為是「道教」。

儒家最早使用「道教」一詞,將堯、舜等先王之「道」和孔子的言「教」稱為「道教」。

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時,把「菩提」翻譯成「道」(此部分之出處尚有待確定),因此也被稱為「道教"」。

道教無始亦無終的說法

道教的起源 -無始亦無終

道教 :「道的教化」

《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說文解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道」上古已存在,祂不為萬物而生, 萬物卻因它而豐盛,「道」給萬物得以孕育,眾生又從其所得,是以尊為其所教,是為 「道教」 ,從虛無到宇宙、萬物、諸般物種的誕生,都受「道」所得

道的教化時刻都運轉,卻又如虛無一般,看不見、模不著,單以文字無法言明,需以 「體驗」 而得啟悟,人以自身不同潛能條件、意識印象,因緣得以悟道,感應從「道教」所得,故產生了無數人士,黃帝、孔子、莊子、科學家等等都在這程度下,體驗 「道教」,得以「受道」,著下陰陽、五行、仁愛、仙學、科學......等等無數的學說,人終其一生仍然努力朝「得道(成功)」方向走

現今,人以科學探測宇宙事物,亦是「道教」,就如一個科學家的故事 :- 看見蘋果跌下來,而悟到地心吸力 從其規律,而悟得其法,古今皆是如此 而中國的道教神仙學說正是位處「道教」的高層,哲學可以描述現象,科學可以發現而解釋現象,而仙學系統則可以超脫現象

人從荒蠻中「受道」而進化,開發到一定的潛能可以明白世間事物,太上老君就道成老子肉身施教,以哲學形式啟悟人類「道」的概念,和聖人之道, 以期眾生可以得到個好的環境,去悟道,隨著人朝「道」方向走,所知所學越趨複雜,亦開始有了道派,將各圈子學說有系統地組合起來

就如人生命開始後,從基本的技能而到學習事物,進而成長,產生自己的圈子,各圈子又再組成組織或家庭

道教道派就如這一般那麼自然的因緣「道教」而形成 現代學術界將「道教」界定為東漢道派始出現,分開道家和道教,是狹義和片面的解釋。

「道教」:

以「道」為祖,包含道家和道派,和世間事物

以神仙學說 為宗:《樓觀本起傳》:「是以古仙哲後,景行高真,仰道德為生化之源,宗神仙為立教之本;尋眾妙之軌躅,慕重玄之指歸」

以三皇五帝開始:《雲笈七籤》卷三《道教本始部》:「上古無教,教自三皇五帝以來有矣。

教者,告也,有言有理有義,有授有傳...」

「道」從無始而開始,「教」亦無所終結, 故「道教」 ,無始亦無終



道教歷史概述

道教雖奉老子為祖師,但其主張與老子、莊子的思想並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於漢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養壽的黃老道。

道教的另一淵源是始於戰國、盛於秦漢的方仙道。

方仙道分行氣(含導引)、服餌、房中三派。行氣派尊彭祖、王喬、赤松子為始祖;服餌派以羨門、安期生為代表;房中派以容成、務成子為代表。

此外,亦可遙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道教的內容,南朝梁劉勰《滅惑論》說是上標老子,次述神仙,下襲張陵。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二二五說:道家之術,雜而多端。早期道教的經籍中,最早用道教一詞的是張魯撰《老子想爾注》:「真道藏,邪文出,世間常偽使稱道教,皆為大偽不可用。」接著便是晉代葛洪《抱朴子·內篇·明本篇》說:「惟道家之教,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

值得注意道教在其逐漸形成過程中,與當時正進入中國的佛教的互動(佛教對道教的影響以及道家對佛教中國化的影響)。

道教早期沒有佛教的木魚與圓磬 鍾等法器,後來在隋唐時引入道教樂器中.佛教也沒有疏文,抽籤後來從道教引入.道教早期只有殺鬼,禁鬼的法術沒有有鍊度鬼的法術,是受到佛教超度的法事才在魏晉南北朝一直到明清才有各種鍊度鬼魂的科儀,基本兩教都有互相模仿.但是道教一直模仿儒佛二教的經典教義和法事.

發展歷程

道教的發展一般分為漢魏兩晉的起源時期、唐宋的興盛、元明期間全真教的出現和清以後衰落四個時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作為道教最終形成的兩個標誌性事件,一是《太平經》的流傳,一是張道陵的五斗米道(天師道)。

漢順帝時(126年—144年),于吉(一說干吉)、宮崇所傳的《太平清領書》(即所謂《太平經》,據信傳自漢成帝時齊人甘忠可編著的《包元太平經》)得到廣泛傳播。

到漢靈帝時,張角奉《太平清領書》傳教,號為太平道,自稱大賢良師,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頗有影響。

後來,黃巾起義失敗,太平道日趨衰微。

同樣是在東漢順帝時,張道陵學道於蜀郡鵠鳴山,招徒傳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稱五斗米道(也有研究稱,乃因其崇信北斗南斗等五斗星,加之與蜀地彌教結合,故稱五斗彌教,後訛為五斗米教)。

其孫張魯保據漢中多年,後又與最高統治當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響從西南一隅播於海內,遂發展為道教正宗天師道。

兩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煉丹術的盛行和相關理論的深化,道教獲得了很大發展。同時道教也吸取了當時風行的玄學,豐富了自己的理論。

東晉建武元年,葛洪對戰國以來的神仙家理論進行了系統地論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論的第一次系統化,豐富了道教的思想內容。

南北朝時,寇謙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師道」,陸修靜建立了「南天師道」。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淵認老子李耳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極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號「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因而備受尊崇,成為國教。

此時出現了茅山派、閣皂派等派別,天師道也重新興起。自漢晉以來一直隱而不顯的道教丹鼎一派,由於漢鍾離、呂洞賓等人的大力倡導,內丹之學始露於世。

在理論方面,呂洞賓、陳摶、張伯端等人闡述的內丹學說極為盛行。

此階段不僅中國內部道教有所發展,更藉由遷徙與文化交流發揚至亞洲其他各處。

比方東晉末,五斗米道在中國南方發動起義失敗後,盧循率部逃至越南(交州)。越南人李脫幫助盧循進攻交州府城,失敗後自盡。

這是道教傳入越南最早的記載。

在宋朝的道教,信州龍虎山天師世系之受封,始自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賜張正隨為貞靜先生。又據《宋史.仁宗本記》記載:天聖八年(1030年)五月甲寅,賜信州龍虎山張乾曜號澄素先生。

到宋徽宗時,雖寵信道士林靈素,但對天師世系亦只給予一般封贈。

宋末元初的道教,在北方出現了王重陽創導的全真道。

後來,王重陽的弟子丘處機為蒙古成吉思汗講道,頗受信賴,被元朝統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權力。

而同時,為應對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龍虎山天師道、茅山上清派、閣皂山靈寶派合并為正一道,尊張天師為正一教主,從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派、南有正一派兩大派別的格局。

到元世祖未得位時,常遣所信王先生渡江為間,不得達,留宿淮西者久之。欲歸,懼誅:念北人好鬼,可以計脫也。

明朝時,永樂帝朱棣自詡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對祭祀真武的張三丰及其武當派大力扶持。

此時,道教依然在中國的各種宗教中佔據著主導的地位。

清代開始,滿清統治者信奉薩滿教和藏傳佛教,並壓制主要為漢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走向了衰落。

近現代的道教

明代道教繼元明之際(具體時間有爭議)張三丰之後,又出現了新的發展,出現了「東派」大師陸西星,「西派」大師李涵虛。

清朝由於很多漢族士人擁有反清思想,都皈依了全真教龍門派,於是全真教出現了「龍門」中興的現象。

台灣道教基本上隨著早期的漢人移民而來到台灣,日治時代末期,很多民眾信奉道教以表明自己的民族立場,因此道教備受打壓,道教宮觀屢遭損毀,必須兼供佛像或民間神祇才能得以保全,這種混雜現象延續至今,且導致台灣道佛不分的情況。

1949年,正一道的63代天師張恩溥輾轉到達台灣,1969年過世後,遷台江西省國大代表推張恩溥堂姪張源先為六十四代天師,現居台灣嗣漢天師府。

現據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道教乃為台灣第一大宗教。

道教文化

道教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音樂、繪畫、建築、醫學、藥物學、養生學、氣功、化學、武術、天文學、地理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此外,它對於華人的思維方式、倫理、道德、民俗、民族關係、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等各方面也有很深的影響。

道教與道家

「道家」與「道教」二詞,常被不加區別地使用。

從歷史來看,這兩個詞指稱過很多不同的內容,也曾混為一談;現在也仍然有人主張將二者等同起來。

然而,如果將道家理解為由老子、莊子開創,並在魏晉被重新發明的哲學思想流派,將道教理解為於兩漢逐漸形成,後又有若干發展分化的宗教,那麼,雖然道教在理論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要素,甚至奉老子為教主,但是二者還是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能說道教理論就是道家思想。

道教作為一種宗教,有其神仙崇拜與信仰,有教徒與組織,有一系列的宗教儀式與活動,其主要派別的傳承是大致清楚的。

道家作為一個哲學思想流派,其思想演變與代表人物應是它被解說時最重要的內容;魏晉之後道家思想的傳承演變,現在看來還是模糊而難以說清的,但它對歷代學者文人的影響卻仍是依稀可辨的;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

狹義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時代以老子、莊子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學思想流派。

也有學者認為,道家思想與宗教或有莫大聯繫。

如聞一多在《道教的精神》一文中曾指出:「我常疑心這哲學或玄學的道家思想必有一個前身,而這個前身很可能是某種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或更具體點講,一個巫教。這種宗教在基本性質上恐怕與後來的道教無大差別,雖則形式上盡可截然不同。

這個不知名的古代宗教,我們可暫稱為古道教。」

道教神學與道家思想的異同,如:道教某些人所謂長生不老,追求成仙、神通之類,而老子並未言及。

道教內部的思想本身就很複雜。

也不是所有都追求長生不老,追求成仙、神通之類。

代表學者

先秦 老子,列子,莊子,文子等

漢代 魏伯陽

晉代 葛洪等

唐代 成玄英,司馬承禎

五代 陳摶,譚紫霄

宋代 張伯端

元明 張三丰

清代 王常月

近代 陳攖寧,易心瑩,陳國符

現代 王明,胡孚琛,卿希泰,戈國龍

道教諸仙

道教是一個多神教,最高的神是由道衍化的三清(「一炁化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即是太上老君。

另外道教先人認為天地人中定數代表天庭及玉皇大帝與地獄和海中世界的概念,作為天庭的附屬,也發展出了閻羅地府和龍王水晶宮的一系列神仙官員,再加上地方神仙系列如四值功曹、山神、城隍、土地神、灶君等。

古代-制定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西王母、九天玄女等。

中國道教信奉的神仙譜系極為繁雜。

《太平經》中「神仙」分為六等,張君房《雲笈七箋》道書中「神仙」分為十個等級,以道書來說,道教的神仙譜系中,最高為「三清」、「四御」,最低為「城隍」、「土地」。

這是經過長期演化才逐漸定型的。

如媽祖、關帝、雙忠等。

都因為民間信仰而納入道教的神仙。

道教早期雖然不供俸神像,但為了傳播方便而開始塑造神像供俸,在大型道教宮觀中,必有「天尊殿」(或曰「三清閣」)以及「四禦殿」,至於其他神仙,則根據道觀之歷史、地理特點而不盡相同,並合祀「三清」神像。

此外,道教先人認為人身也是一個小天地,因此人身上的各種器官,例如毛髮、五官等等也都有神靈駐守,而且還有相應的修持方法。

現今許多人引述在封神榜裡神尊.屬於小說野史.與道教記載有很大差別。















資料來源:维基百科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阿文ㄟ + 6 + 6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威望 + 6  SOGO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2-6-8 05:48:51 |只看該作者
恩!原來是這樣的啊!感謝您的分享!又上了一課!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3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2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2-6-8 08:23:11 |只看該作者
雖然還不知道其原理
但是還是值得來研究的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3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2-6-8 11:46:22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資訊~每個道教都拜三清~個人疑問~那三清的老師鴻鈞老祖師誰來拜阿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2-6-8 14:27:42 |只看該作者
我的想法是~當歷史記載對應上宮壇神明時~我們應該要相信甚麼??因為都各自一說(史記也是當時的"人"寫的).....
我覺得真的是上了寶貴的一課!!~謝謝版大的提供分享!!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3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28 07:4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