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1-2
- 最後登錄
- 2019-7-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706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315
- 相冊
- 16
- 日誌
- 25
   
狀態︰
離線
|
風水
風水學,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古代稱勘輿術,目的是用來選擇宮殿、村落選址、墓地建設等方法及原則。
原意是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學問。
詞源:
風水一詞早見於晉朝郭璞:「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歷史:
風水的歷史相當久遠,在古代,風水盛行於中華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有許多與風水相關的文獻被保留下來。
由文獻中可知,古代的風水多用作城鎮及村落選址、還有宮殿建設,後來發展至尋找喪葬地形。
「篤公劉,既溥既長。
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
徹田為糧,度其夕陽。
豳居允荒。」這是《詩經》里的一章,說的是周人的先祖公劉相土嘗水,觀察山川的陰陽向背,選擇居外營建住房,和軍民一起治理田地,種植莊稼。
山坡上建築櫛次鄰枇,田野豐收在望,好一派悠哉悠哉的田園風光。
這說明至少在周代就有了相土嘗水等有必要及實際用途之方案。
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記載了樗里子(嚴君疾)利用觀察風水地理預測未來的事蹟。
樗里子即秦孝公子,秦惠文王弟嬴疾,由於封於嚴道,故又稱嚴君疾,是戰國時代秦國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史記記載,嚴君疾晚年的時候,他自擇墓地,說「後百歲,是當有天子之宮來夾我墓 」。
果然在他卒後百歲,劉邦建立漢朝,於渭南建宮殿,其中長樂宮在其墓之東,未央宮在其西,印證了嚴君疾的預言不假。
於是後世的堪輿家皆奉嚴君疾為相地術正宗。
在漢代形成了初步的臨場校察地理風水的理論。
風水作為一個研究對象,從民俗學及建築學的角度均有研究的價值。
風水在秦漢時開始與民間方術聯繫起來,和五術的命、卜、相皆有所關聯,還說基本構成源自《易經》的卦象,分為看門、主、灶的陽宅相法與看陰宅的相法等現稱玄學術數的民間信仰。
其主要的流派有三元法、三合法、九星法、陽宅三要法、八宅明鏡法、玄空法等。
唐、宋後,不同學派的太極圖出現以來,風水與術數、民間信仰已密不可分。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