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亦太極界之神。
在玄黃判分,天地肇定後,乃有 天官、地官、水官三帝出,而為治理天、地、水三界。
考校天人功過,而司眾生禍福之神。
又稱為上元、中元、下元三元也。
天官賜福 天官大帝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
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
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
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 地官大帝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
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
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 水官大帝
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玉清境。
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
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三官大帝,指的是道教中掌管天堂、地府、海洋三界的「三官」之神:「天官」、「地官」和「水官」,閩南語俗稱「三界公」,客家話稱為「三界爺」,又稱「三元大帝」,三官大帝掌握了天堂、地府、海洋間的一切事項,是極為崇高的神祇。
名間寺廟皆與玉皇上帝一同祀奉。
民間最普遍的說法,其正確的定論, 認為天官大帝為堯,地官大帝為舜,水官大帝為禹三位賢君。
道教的說法則是天官大帝為紫微大帝,地官大帝為清虛大帝,水官大帝為洞陰大帝三位大帝。
另說,三清道祖以炁化身,元始天尊化炁為上元天官之神、靈寶天尊化炁為中元地官之神、道德天尊化炁為下元水官之神;是為三元之神,以主宰天庭、地府、水域三界。
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
道教所謂:
「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就是說三官有對世人、亡魂等能「賜與福份、赦免罪過、解除災厄」的權能。
東漢時,張道陵創立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教徒請禱治疾療病的方法。
其則一天官掌其天府之統,掌眾生善福惡禍之籍、諸神先升降之職。
地官掌其九地十方,四維、五嶽、八極,考察眾生禍福核男女功過之籍,另一傳述是掌管所有山及大地。
地官掌其江、河、海皆水域萬靈,掌死魂鬼神之籍,錄眾生之功過。
三元節,就是「三元大帝」的誕辰,民間各有慶典法事。
天官生日乃上元節舉行祈福法事、地官生日為中元節普渡孤魂、水官生日即下元節,請神明為運勢不好的人消災解厄。
江蘇省有懸掛書寫「三官大帝」燈籠的習慣,據說可消災解厄。
清顧鐵卿《清嘉錄》:「遇三元日,士庶拈香,駢集於院觀之有神像者。
郡西七子山有三官行宮,釋氏奉香火,至日,輿舫絡繹,香湖尤盛。歸持燈籠,上禦『三官大帝』四字,紅黑相間,懸於門首,雲可解厄。
或有人以小杌插香供燭,一步一拜至山者,曰拜香。」
三官大帝也是許多寺廟的陪祀神,例如:
大龍峒保安宮、艋舺龍山寺、大甲鎮瀾宮、北港朝天宮、開基玉皇宮、臺南天壇、大天后宮、鹿耳門聖母廟、鹿耳門天后宮、東照山關帝廟、左營啟明堂、文武聖殿、內惟鎮安宮、覆鼎金保安宮、車城福安宮、花蓮勝安宮、道教總廟三清宮等。
聖誕千秋:
上元-正月十五日
中元-七月十五日
下元-十月十五日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