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門-宋江陣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內門宋江陣」即廟會中結合傳統武術和民俗技藝的陣頭,該名稱源自《水滸傳》。
陣勢之起源眾說紛云,學界認為應與明代軍事訓練有關。
清朝以來,宋江陣即為內門每年觀音佛祖誕辰時的重要活動,故內門亦有「宋江窟」之別稱。
內門宋江陣起源有二,一是先民為強身抵侮的組織;二是居民為感謝當地寺廟神明,在觀音佛祖誕辰時「逗熱鬧」的陣頭。
日治之後,漸成為宗教性、神佛駕前表演的藝陣,成員大多由寺廟信徒組成,至今仍為經常聚集練習的社區組織。
宋江陣的主神明是宋江爺與田都元帥,陣式以36人、72人最多,配樂為鑼、鼓、鈸的陣頭。
成員人手一種兵器,有宋江的烈火旗、黑旋風李逵的雙板斧、大刀關勝、雙刀雙口日月刀、雨傘等。
各陣頭中因領隊者不同,有「跋頭旗」的宋江陣、「跋獅頭」的宋江獅陣、「跋白鶴」的白鶴陣、「跋龍頭」的宋江龍陣等。
內門現有20個宋江陣頭,包括:夏梅林宋江獅陣、埤仔墘宋江獅陣、柿仔園西遊記宋江陣、觀音亭宋江獅陣、腳帛宋江獅陣、小烏山宋江獅陣、東勢埔宋江獅陣、大埔宋江陣、應菜龍宋江陣、中埔頭宋江獅陣、瑞山宋江獅陣、內埔學子宋江陣、橫山宋江陣、茅埔宋江陣、石坑宋江陣、順賢宮宋江陣、內門國中宋江陣、內門國小宋江陣、溝坪國小宋江陣,以及西門國小宋江陣。
社區傳承是民俗藝陣存續的方式之一,更是民俗文化從點拓展到線、面的重要關鍵,內門宋江陣便是透過社區聚落的共同參與來延續與保存。
高雄內門區的宋江陣頭中,除少數幾個是由學生陣頭組成外,其餘多由社區人士所組成,除了歷史背景因素之外,社區民眾對民俗陣頭凝聚的共識和廟宇的大力支持,內門因此而有「臺灣陣頭之鄉」的美譽。
內門宋江陣現更擴大為內門宋江陣系列活動,為臺灣十二項重大節慶之一。
每年3月配合觀音佛祖誕辰日登場,展開為期九天的系列活動,內容包括有文武大會陣頭串演、大專院校創意陣頭大賽、觀音佛祖聖駕遶境、內門總舖師饗宴等各項精彩熱鬧的特色活動。嘉年華會類型的活動方式,融合人物、故事、觀光、文化、民俗、宗教、時尚及歷史的全紀錄,不僅為內門宋江陣增添了更加多元的面貌,同時也賦予臺灣的特色藝陣嶄新的價值。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