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7-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5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63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北市3民俗 列文化資產
為保留台灣特殊文化,台北市古物、民俗及有關文物審議委員會昨公告「跳鍾馗」、「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與「請關渡媽」等3項民俗,為北市民俗文化資產。

此外,還有具備見證時代意義的「節孝周氏絹之墓碑」與「泰雅族貝珠衣」等2項古物也是文化資產。
文化局表示,由傳統藝術藝師林金鍊提出申請的「跳鍾馗」,是民間藉由鍾馗的身分與形象來驅邪、逐疫、祈福與求安等常見的傳統宗教習俗。林金鍊獨創將驅邪避煞之法事結合傀儡戲演出的跳鍾馗技藝,為北台灣目前獨有。
「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為龍山寺傳承傳統習俗,祭祀內容結合歷史事件,諸如祭拜「樹蘭花腳」、「五泉廟」等,深具在地性、歷史性和文化性意義,足以彰顯北台灣早期移民開發奮鬥歷史。

關渡宮的「關渡二媽」,據說曾經火燒而金身不壞,因而各地爭相迎請,又因靈驗事蹟不斷,現複製的「關渡媽」分身,已多達60尊以上,「請關渡媽」習俗已持續百年以上。「北有關渡媽,南有北港」這俗諺,道盡台灣媽祖信仰的盛況。
古物方面,「泰雅族貝珠衣」為北市文獻委員會典藏文物,文化局表示,貝珠衣為泰雅族傳統社會傳家之寶,屬於部落領袖、獵首英雄的盛裝,是地位和財富的象徵。
文獻會收藏的逾百年的貝珠衣,無領無袖對襟無扣,珠飾精緻,織法細密,裝飾珠貝合計約9萬顆,款式色澤及條紋之調配相當罕見,為泰雅族現今難得尚存之特殊飾物,堪稱極品。
「節孝周氏絹之墓碑」由周氏後代陳浩泰保存並提出申請,周絹因節孝事蹟,在西元1850年受頒建坊,「周氏節孝坊」早於75年被指定為古蹟,如今再申請文化資產,再度見證北投陳家的開發史。
來源:聯合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