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0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神秘失蹤的十八年’疑案 ──佛教與基督教的淵源探原之一 (1)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3-9 08:08:3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神秘失蹤的十八年’疑案 ──佛教與基督教的淵源探原之一

馮馮

Mygod123 / 謄錄

我從前曾在【內明】月刊提過耶稣基督到過印度研究佛學。遠在數十年前,虛雲和尚也早就提起過同樣的講法(見虛雲年譜內:民國三十二年一百零四歲答某公問法書) 。

我說過耶稣往印度研究佛學,事載於原始本子的新約【彼得福音】內。大彼得是耶稣的最早門徒,與西門一同歸依耶稣,跟隨耶稣最久,是耶稣最得力的左右手,當然對於耶稣有更深的認識,可能聖彼得比任何門徒對耶稣的認識都深入得多。作為大弟子及隨身侍者,彼得對於耶稣的一切事跡都有紀錄下來,但是當時並未自稱為福音,只稱為【水徒行傳】(英文稱為:Aquarian Apostle Chronicle),記下耶稣的言行語錄甚詳,其中提到耶稣去印度學習東方宗教。

在耶稣上十字架受難之後,各門徒星散,各處傳道,大彼得前往羅馬傳道,被羅馬人逮捕焚死。他的筆記則被門徒收藏,被改名為【水徒福音】(Aquarian Gospel),實在可說是最早的新約的一部份。

其他門徒:馬太、約翰、路加、馬可等各人都是較晚歸依耶稣的,他們各人所記錄耶稣的言行與語錄,後來被稱為四大福音書,與大彼得的福音書,互相銜接。

大彼得所記錄的,是耶稣十二歲初次講道以後,直到三十一歲重返以色列進入耶路撒冷的十八至二十年當中的一切重要事跡,一直紀到耶稣上十字架。

馬太等四大福音,記載耶稣出生到十二歲初次講道於猶太教堂,但是十二歲後的事跡全然只字不提,記載中斷,直到耶稣登上橄榄山被魔鬼試探,在約但河受洗禮於聖施洗約翰,才有紀錄,而那時的耶稣已經有三十一二歲了。

四福音強調耶稣是上帝的獨生子,天賦超人能力智慧,十二歲即能在猶太教堂講道折服各猶太長老,但是四福音對於耶稣十二歲至三十一歲之間的傳道事跡只字不提,這事豈不奇怪?依理說,他們應該都有詳細紀載才對呀!難道耶稣在彼十八至二十年中的事跡都一無可提?全都不值得紀錄?

細讀四福音書,我們不難發現四者文字語氣與紀事如同出於一人口吻!好像是經過細心整理刪改統一的。

同一件事,四個人的看法說法,怎可能如此統一?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各有各的觀點,總不會完全吻合的。

四福音已經過歷代教廷刪改增減,所以才會有現在本子的欽定統一模式。其實,新約當初並不是這樣子的。

當初的原始新約,有【彼得福音】,也有其他門徒的筆錄,在份量上,比今本要多上不只十倍!

聖保羅原名掃羅,本來是一個官吏,一向仇視及迫害基督徒不遺余力,他並沒有歸依在世時的耶稣。他是某次喝醉了酒,在路上看見已經上了十字架升天的耶稣基督對他顯聖,他才改邪歸正成為基督徒。從此洗心革面,發奮努力宣揚基督教義,成為基督教西傳歐洲的最大功臣。他的筆記與書函很多,後來編輯為【羅馬書】【哥林多前書後書】等等。

被尊為首任教宗的保羅,棄家而出家傳道,立下清規,創下基督教修士的嚴格苦行修行濟世風范,為後世所宗,保羅律己極嚴,尤其痛責淫亂,最禁酒色。他對於耶稣的早期弟子大彼得,有沒有爭取領導地位,我們很難斷言,但是,那是不無可能的。因為保羅的才干,一歸主之後,就立刻壓倒了各門徒。而當時,大彼得正是公認共戴的耶稣繼承人。

大彼得與西門都出身是漁夫,原在加利利海航海捕魚,在教育水准上,自然比不上出身尊貴的保羅,漁人與海員生涯階段,難免酒色寄情,歸依耶稣以後,當然改掉酒色嗜習,但是,恐怕多少也還有些殘余的不羁態度罷?大彼得的自由作風與豪放態度,是主張苦行禁欲的保羅所不滿的。彼得與保羅不相為謀,各傳各道。如果彼得不是死於羅馬人手中,或者一場劇烈的權力斗爭,終不可避免發生於彼得與保羅之間的。

保羅後來以其正統繼承耶稣的地位,著手整理經典,不用說是把自己的【羅馬書】【哥林多書】之類全都收進新約內。同時,把大彼得的筆記【水徒行紀】整個刪除不留。耶稣在十二歲到三十一歲之間的二十年周游各國傳道與研究其他宗教的經歷,在保羅這樣極端狂熱的‘基督至上’信徒看來,那都是有損耶稣聲譽地位的,無必要保留的!耶稣是唯一的神──上帝的化身,怎可以被記載去各國參學?

從首任教宗保羅開始,教廷就一直在用心整理新約與舊約,首先在舊約內加入‘彌賽亞’將臨的預言(猶太教的舊約本子並無這些預言)。然後統一四福音書的敘述,以確立耶稣的地位是天賦的、超人的。把任何有關耶稣青年時代周游列國的紀錄全都毀滅不留,務必要把耶稣講成唯一的至尊至大榮耀的救主──當然是不需要向任何人學習的。

新舊約在中世紀已定了現型。西傳拉丁文本子被譯成英文的,當前最流行是英王詹姆士欽定本子,裡面就更看不到耶稣青年時代的言行了。

各種本子的新約,都有些用心可誅地將大彼得貶格。各福音都說:猶大出賣耶稣以後,羅馬與猶太士兵來客棧搜捕耶稣之時,問彼得:‘你認得這個人是不是耶稣?’彼得就答:‘我不認得這個人’,這段有名的‘彼得三次不認主’故事,其實是可疑的!彼得是首徒,早已將生命都獻出來追隨耶稣,甘願為師而死,怎會那樣貪生怕死而否認他的師父?

這一段紀載,極有可能是有意偽造來貶格彼得的!熱血豪邁而忠烈的大彼得,不可能有那種不義的態度!總之,聖彼得的筆記,都被保羅與古代教廷刪除了,秘存於教廷資料館的‘彼得福音’也被毀掉了。

可是,在土耳其與伊朗及蘇聯交界的阿拉利山腰的修道院,在愛琴海一個小島的修道院等數處都還秘藏看羊皮古本的彼得福音書,即【水徒行紀】。

這些秘本,今人恐怕難得一見了。

我從前寫過,我神游得見這些古代秘本,許多人總認為我是講神話,我一直都盼望,有一天讓我有機會找到這些秘本之一,將之公開於世,以證我言不誣。

我同時也知道,世上也還有許多人知道有這本彼得筆記的水徒行紀,甚至於還有英文譯本。不過由於基督教無論新教與舊教都不承認這些本子,更不承認耶稣去過印度學習佛法,所以,縱然這些本子問世,也必會遭到基督教大力擊抨的。這種本子必難廣傳,我若想找到它,恐怕比大海撈針還困難!

我查遍了數不清的圖書館與學府,都找不到這本【水徒行紀】,可是我並不灰心,我知道總有一天會找到的。

我無意要把耶稣說成是佛教徒,也無意說耶稣的學問全部得力於佛教,我只想證明,這一個偉大的宗教家,以其深思好學,必然曾經涉獵過許多宗教哲學的學問,在其青年時代,極有可能曾經到過當時文明最盛的印度去參學研究各種學問。古代印度阿育王武功極盛,曾經征服安息(波斯)與中東各國,疆土拓至埃及與馬達加斯加。阿育王早年殘暴,後來皈依佛法,成為最大力的護法君王,在各處建立佛教道場與無數佛塔,派出許多佛教僧人前往中東各國傳法。到了耶稣時代,阿育王的帝國已不存在,但是佛教在中東的殘余影響力仍然可觀(至今仍有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之間的佛教寺院殘跡可見,在伊朗境內的山地也還有可見的佛教遺跡)。──請參閱國家地理雜志。

佛教的慈悲平等濟世作風,與當時中東地區的狹隘民族自私自利的宗教完全相反。更不是極端偏見狹窄排外的猶太教所能望其項背。耶稣從小就不滿猶太教的極端民族自私排外,他可能對於充滿平等慈悲的佛教感到有興趣,更可能被佛教的深奧與神秘吸引。好學深思的他,立意往印度研究東方宗教哲學,應該是很順理成章的事,何況那時代,正是佛教第三次結集經典後不久,對於這位青年宗教革命家,必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他從以色列出發,經波斯、阿富汗而進入印度,這並不是‘全無可能’的事。基督教徒歷來否定耶稣東行研究東方宗教,完全是猶太民族宗教的狹窄仇外心理的殘余心理影響所致!基督徒是沒有自由可以考查經典的,只有盲目接受自古以來教廷頒定的聖經,並不知道這樣盲信觀念的對外排斥,實際上已經惡意地否定了耶稣基督在東方的研究與傳道事跡,並且減削了耶稣的博學精湛修為!

現今當代的基督教神學院很多都已設有比較宗教科目,教廷設有研究佛學的課程。研究佛學並不會減少基督教本身的自尊,也不會因研究而就成為佛教徒,不明白為什麼仍有許多固執的基督教徒一意孤行地否定非基督教的一切學問!他們甚至於不容許耶稣游歷東方研究東方宗教哲學。這都是過猶不及的極端狹窄自我心理作祟!

有人說當時交通行旅不便,耶稣不可能去那麼遠,這種講法是幼稚可笑的!

太古時代的亞洲民族已經行經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大雪原,跨越白令海峽而進入北美洲。春秋戰國時代已經有中東商旅開始經西域進入中國,秦代漢代已有數以萬計的波斯商旅駱駝隊由阿富汗進入新疆天山,走向開封。成千成萬的猶太人循著‘絲綢之路’來華,定居於開封洛陽。關山雖遠隔,沙漠雪山,也都阻不住古代的旅人。哪像今人這樣,沒有汽車飛機就走不動?在古代,從波斯經阿富汗進入中國或印度,是商旅駝隊不絕於途的必經路線。耶稣為什麼不可能循此路到東方來?耶稣志在傳道,當然會上各國去傳道及參學,怎會限定在以色列境內活動?

我認為耶稣經阿富汗進入印度研究以佛教為主的東方宗教哲學是合乎情理的事!聖經新約完全不提,完全是保羅及其同路人的猶太民族自私、偏狹遺風的做法。

基督教某神父說,聖經提及耶稣東行,亦未提及耶稣三十一歲以前的事,是因為那一段他沒有什歷重要的事!

這些話可以令人信服麼?耶稣在那二十年之中,竟然沒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麼?

聖經新約不厭其詳地紀述耶稣出生的奇跡,十二歲講道折服各長老,三十一歲折服施洗約翰……甚至在路上咒詛一株沒有果子供給他吃的無花果樹使之立刻枯萎……,但是,竟完全不不提他在十二歲到三十一歲這一段做什麼事這不太奇怪了麼?

我一直在找尋聖彼得的筆記;因為三十一歲以後的耶稣講的博愛,接近佛陀講的慈悲,耶稣講的‘天國就在你心中’很像佛教講的即心如來及諸法由心生,耶稣講的‘要愛你的敵人’,很像佛教講的‘怨親平等’……耶稣講的與佛陀接近的道理,多得不勝枚舉。‘信主得救’接近‘念佛往生’。

而耶稣在十二歲於猶太教堂講道所講的,並沒有他三十一歲以後所講的接近大乘思想的內涵,十二歲的他所講的只是猶太教的民族宗教思想,未有大乘的博愛觀念──假如他當時講的是平等博愛,還不老早就給猶太教長老縛了起來,吊起來打個半死?那裡還會對他表示佩服?猶太教是最極端民族主義的,直到今天二十世紀末,仍然與阿拉伯民族,在敘利亞作殊死互相屠殺(舊約列王紀每一章都記載著,以色列人每攻占一國一城,就屠城殺了幾十萬人,殺盡一切男丁老幼引以為榮)。猶太人怎會容許耶稣講不分種族界限的平等博愛?由此反證,可知耶稣少年時代尚未講博愛,必然仍是講猶太教的所謂‘公義’ ──即是尊崇猶太人而排斥其他民族的極端主義──故此才獲得各長老一致贊揚稱奇。

那麼,從十二歲時代的猶太民族自私觀念,怎樣轉變到三十一歲以後的博愛無種族歧視觀念?又怎樣轉變成為自我犧牲的利他思想?

我認為這種偉大的崇高理想,斷不是陋居於窮鄉僻野山村做木匠所得來的,說是天啟,毋寧說是從苦行參學而漸悟得來。耶稣初年跟他父親約瑟學做木工,約瑟是個鄉下窮木匠,懂得多少學問?以色列文盲比例,當時高達幾乎百份之九十九,約瑟可能是個博學者麼?能教給兒子什麼?而且,以色列民族充滿看仇恨思想!

我認為耶稣的偉大博愛思想的成熟是漸漸形成的,而且不是在家裡形成的。在充滿仇恨思想的以色列,斷不會有博愛思想生根的余地,也斷不會有任何博愛平等的思想影響耶稣。他的思想必然是在當時佛法大行的印度受到了佛教大乘思想的影響,而漸趨於成熟,後來自創思想體系。

我深信此種推論不會離事實很遠,我認為聖彼得的筆記是很重要的。耶稣在當時,必然已經相當有名,他已具有超凡的神通大能力,才可折服粗犷不羁的漁夫水手彼得與西門,使他們口服心服歸依了他,放棄打魚的生涯,也放棄了酒色賭博之類的惡習。那時耶稣在以色列初收門徒(他在十二歲到三十一歲這段,竟沒收一個門徒,豈非奇怪?顯然他在彼十八年至二十年當中,並不在以色列境內),可能尚未有太多的追隨者,暇時他必會向彼得講及他在過去二十年的往事,並教彼得與西門識字學問,那麼,彼得以首徒身份,把耶稣早年的事跡筆記下來,這也是很合理而又極可能的事。無疑是寫在羊皮做的冊子的,我們若能找到彼得筆記,一定會有很多發現。

我自己老早神游讀過彼得的【水徒行紀】(水上門徒的稱謂,是因為彼得是個在水上航行的漁夫),可是,神游是一件事,我又沒有龍樹的神通可以醒來把全文記下來,我只好盼望見到現代西方的譯本,而我也深知是有這種本子的,教廷不能只手掩口,也不可能禁盡全世界的秘本藏書。西方人士必有譯出一秘本的,就像一九五七年發現【死海經卷】一樣,如今死海經卷也有了英文本子。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廿一日下午,在溫哥華,我偶然外出,有一種力量促使我進入一家舊書店,我一直走到數十行書架當中的最深最僻的一角,打算看看有什麼值得一看的西方醫學書籍。因我喜歡看醫學書籍,每次進書店,都是不看旁的,只找這一類書,這一次也不例外。我來到醫學參考書部門,還未開始找書,赫然地出現在我眼前的,竟是一本厚厚的【水徒行紀】!

這本書是一本相當陳舊的英文譯本,脫皮脫頁,並沒有插放在書籍隊伍之中,只是孤零零地,平平放擺在醫學書籍隊伍的上面!叫我第一眼就瞧見了它!

宗教書怎麼跑到醫學部門?宗教書部門根本就不與醫學部門接近,隔了十多行書架!這本書怎麼會給平放在醫書上的呢?這是一本無疑的絕版書,看它出版的年代,是一百年前了!

我捧起這本舊書,一時感動歡喜得淚湧盈眶!我簡直難以相信這是真實的!

多年來的苦心尋覓,都無消息,踏破鐵鞋無覓處!如今突然奇跡出現在我眼前!能說這不是佛菩薩的安排麼?

我立刻翻開這本書,在殘缺不全的頁次內,找到了下面的各款章目標題:

‘耶稣在印度’‘耶稣在西藏’‘耶稣在波斯’‘耶稣在阿富汗’‘耶稣在土耳其’‘耶稣在埃’……

我大喜過望!也不再流連,立刻捧著此書,走向櫃台付錢,五塊錢加幣買下這本舊書,書店老板是個英國人,看我這麼歡喜,他說:‘別太高興了,這本書可能是偽經,是教廷不承認的,任何教會都認為這本書是偽造的!’

偽造也罷,偽經也罷:什麼叫做真本?什麼叫做真經?

基於我的推論邏輯,加上我的心力神游所見,我知道這本書有根據的,我認為只要合情合理的事就是真,不合理的就是假,教廷與教會承不承認,並不能有損此書的記載的真實可能性!

抱著【水徒行紀】回家,我歡喜得大叫著告訴母親,又打電話告訴馮公夏伯伯,馮伯伯也歡喜,他說:‘這個發現是很重要的,你把它翻譯出來給大家看看吧!’

三百多頁,合計約有二十萬字,不是一下子能譯出來的。我只可先擇其要目譯出在內明發表,供給大家參考,我們何妨姑妄一讀?姑妄言之姑妄信之?

【水徒福音】摘要 (水徒行紀,又稱彼得福音)

第一部:

第一章:敘述耶稣母親瑪利亞的身世。

第二部:

第二章:‘施洗’約翰的出生(耶稣的表兄)。

第三章:耶稣出生。

第六章:猶太王下令捕殺新生嬰兒,瑪利亞與丈夫約瑟攜帶耶稣逃入埃及避難。同行 者,有姨母伊利沙白及其子約翰(施洗)。

第十章

約翰與耶稣同在埃及佐安(Zoan)接受教育,師傅是一位隱士伊利胡(EliHu)。

第一、二節:伊利胡教給耶稣知道:古時候,遙遠的東方,有一種宗教,他們居住在和平之中,他們看見內悟的光,他們在智慧之中修行,他們稱為婆羅門。

第三節:但是婆羅門祭司們肉體欲望太貪婪,他們擅改律法,以作為滿足肉欲與貪欲,使貧苦的人民負擔沉重,婆羅門教已經越來越腐化。

第四節:幸而在那黑暗世代之中,尚有少數的聖者潔身自愛,秉持著偉大的智慧燈光照耀世界。

第五節:他們保存婆羅門的智慧,你可以在他們的神聖經典中學到那些大智慧。

第六節:在沙地亞(Chaleada波斯古國迦底亞)有一個虔誠的婆羅門,名叫德拉(Terah),住在烏爾(Ur),他的兒子更是虔誠信奉婆羅門教,人們就稱他為‘阿婆羅門’(Abram)。他被遣派離開父親,去開宗成為希伯來民族的祖先!

第七節:德拉帶了妻子和兒子,和他的羊群西行,同行還有他的一些親族。來到哈蘭(Haran),德拉死於彼處。

第八節:德拉的兒子阿婆羅門繼承父親的羊群牲口,率領親族繼續向西方移居。

第九節:他來到迦南(Canan──即今日以色列敘利亞一帶)地區的摩拉橡林(Oaks of Morah,就設立營幕居留。

第十節:不久,當地發生了饑荒,阿婆羅門率領他的親族和牲口羊群,進入埃及,來到肥沃的佐安土地,設營居住。

第十三節:在佐安,阿婆羅門設立了聖廟,傳授婆羅門教的智慧及天文科學。

第十四節:他教會了很多人,後來他率眾回到迦南地區居住,定居於馬末利平原(Mamre),老死於彼處。

第十五節:他的一生事跡及其子孫的事跡,都載於以色列民族的希伯來聖經之內!

( 這位阿婆羅門,即是舊約中所講的阿伯拉罕Abraham──本文作者注 :經彼得福音一說明,我們就恍明白,原來希伯來人是婆羅門的子孫!可是基督教與猶太教聖經早已刪除這些記載!)

第十六節:在波斯,人們尊奉婆羅門教,好比極遠遠東國度的人信奉道教一般。

第十一章

第一節:伊利胡師傅教給耶稣:‘印度的祭司都已腐化,婆羅門教已經腐化了,人權已經墮落在塵埃。’

第二節:伊利胡說給耶稣聽:‘幸而後來有一位有大能大力的聖人師傅出世,就是佛陀釋迦牟尼,他放棄了財富尊貴和世俗的榮耀,他出家到荒野山林洞穴去修行,後來終於獲得覺悟的大智慧成為佛陀。

第三節:佛陀教導世人修行佛法以獲升華的人生,又教世人怎樣尊重他人。

第四節:佛陀不講那些神祇的律法,他只講人的本性,他的規律只是公正平等,慈悲和公正。

第五節:伊利胡就說:‘我可以引用一些佛陀的教訓給你聽,那都是很有幫助於你的。’

第六節:‘憎恨是一個殘忍的詞語,假如有人憎恨你,你不要理會!你能將他人的憎恨轉變為愛和慈悲善心,尤其是,慈悲是像諸天空一般偉大的。’

第七節:‘人人都應行善,善必滅惡,捨施可令貪鄙羞慚,真實無偽會使錯謬的曲線恢復為直,因為錯謬只不過是歪曲及迷失的真理。’

第八節:‘心有邪念者行邪行者,必自招痛苦煩惱,好比他腳下的車輪旋轉一樣,必會回向循環。’

第九節:‘人若能克制自己,就比作戰殺掉一千人都偉大得多。’

第十節:‘人若能先以身作則以行所信之道,就是一個完人。’

第十一節:‘以德報怨,以恩報仇,別人就不會再行不義,因為愛會淨化心,愛可淨化施予者及受施者。’

第十二節:‘佛陀的教訓,都記載於印度的佛教聖經群書之內,你應去學習它,因為佛語就是神聖的上帝的言語。’

(本文作者注:此一章內各節,均是意譯,並非一字一字直譯,觀其含義顯然是佛陀所教的八正道內的大意的一部份,由於語言又多次轉譯而走了樣子。)

第十二章

第二十二節:伊利胡與沙樂美在埃及佐安的山林,講學了三年教育耶稣及其他學生,一切的學問都有記錄下來在一本叫做‘錄’(Lo)的書內,那就是語錄,是有價值的權威書籍。

第二十三節:瑪利亞,約瑟,伊利莎白,約翰等,全家離開埃及,但是不敢回耶路撒冷,因為希律王雖已死,其子阿凱勞斯為王(Archelaus),仍然在位,十分殘酷。

第二十四節:他們來到苦海邊上(Bitter Sea)(注:可能是今之死海),他們到達安格地山地(Engedi),休歇在約述華(Joshua)家中,伊利莎白與其子約翰就在彼定居下來了。

(注:約翰後來長大成為施洗約翰,即是日後為耶稣施洗的,也是因為批評國土納娶寡嫂,因而被捕下獄的施洗約翰。這位耶稣的姨表兄,後來被王後的女兒沙樂美向國王跳演七重紗脫衣舞,要求斬取約翰的人頭,約翰因此喪命──這是有名的聖經故事,英國十九世紀作家王爾德著作‘莎樂美’及奧國大作曲家史屈勞斯的歌劇‘莎樂美’內‘七重紗之舞’,就是依此故事而寫成。)

第二十五節:約瑟,瑪利亞,帶著兒子耶稣,走向約旦,經過多日旅途,回到故鄉那撤列(Nazareth) 。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3 19:4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