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3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95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522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船桅臨立 陳寶雄
船桅臨立
陳寶雄
攝影
相紙
內:37.7 × 56.8cm 外:50.7 × 61cm
1990
作 品 賞 析
作者以相機捕捉港口邊船桅林立的景象,現代化的設備使漁民工作上更加的便利。透過此張照片的傳達,我們得以看見高雄漁港的工業化設備,以及繁榮的漁港景象,其中緊密相連的幾艘漁船,以及背景中密密相連的船桅,那高高低低參差交雜的層次感,讓自然的天際線佈滿了現代化工業的意象。(文/李幸潔)
藝 術 家 小 傳
1936年出生於高雄鹽埕。自高雄商職畢業後,任職於金融界。自學生時代即傾心於攝影,他從二十二歲時和同學合資,向酒吧美國水兵購買一部「爛泥貨」照相機後,即和攝影結下不解之緣。他從1972年開始,參加國內外各項攝影比賽,屢獲肯定;尤其,他的作品曾入選日本二科會寫真展多次。1982年以「東南亞行腳」為主題在美國新聞處高雄分處舉辦其首次個展,1993年第二次個展「紅毛港情結」於高雄市立圖書館展出,1998年以「紅毛港故事」為題於高雄市小港區社教館展出第三次個展,第四次個展「彝族風情」則首度「北征」至台北爵士藝廊展出。陳寶雄曾先後加入「高雄市美術協會」、「鄉土文化攝影群」、「日本佳能Canon攝影俱樂部」等攝影團體,並擔任過日本佳能俱樂部高雄市支部部長,活力十足。曾受日本二科會寫真部吉成正一指導,作品多以鄉土文化為題材,常藉著對家鄉如紅毛港、半屏山、旗后等風土民情的捕捉來刻劃生命、記錄歷史。出生於鹽埕卻對紅毛港這個漁村情有獨鍾的陳寶雄,耗費數年的時光拍攝紀錄紅毛港的遷村過程,在其影像紀錄裡,鋪陳出歷史流變中的無奈和悲憫。四川涼山的彝族村寨,是陳寶雄另一個鏡頭聚焦的題材,他自然率真的呈現彝族人節慶的歡欣和家常的親和。無論是對故鄉紅毛港的紀實還是遠在海峽對岸的四川彝族,陳寶雄透過影像流露出的是一貫的入世溫情和對土地的關懷。如同國立史博館館長黃光男所言:「他的攝影真正可貴的是,他有一份人文與歷史的關懷和對人類生命的崇敬。」陳寶雄不僅熱愛攝影,對於文化藝術的推展也不遺餘力。在高雄市立美術館開館首展時,由於他的全力支持與策動,說服高雄第三信用合作社以六百二十五萬購藏布爾代勒的<大戰士>並捐給高美館,當時成為文化界美談。這位文化界的勇士,卻在2001年一次颱風帶來的水災中,不幸因意外而猝死,令文化界譁然徒留遺憾。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