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3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755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觀 阿卜極(詹獻坤)

觀
阿卜極(詹獻坤)
油畫
油彩、畫布
162 × 130cm(100F)
2000
作 品 賞 析
此件作品延續作者「心相」、「中觀」兩時期的系列作品,將景物轉化為心靈圖像,以繪畫語言來呈現內心感受之意涵。作者以單純的色彩、流暢的筆觸、簡約的造型來描述,重疊的上彩與筆觸製造出色彩透明性,使畫面產生一種穿透時空的感覺,成功的構築了幽靜深遠的靈性空間。作者以其一貫的簡約抽象風格呈現生命的本質,亦使觀者產生寧靜、清澈、莊嚴、肅穆等心靈感受。(文/魏妙琪)
創作自述
【觀】─融入空靈張力的內省。
思索的問題著重在對自我存在的每一時刻之對話、粹煉。一再簡化的圖象,直探存在的我為何物?
評審評語
詹獻坤先生此次參賽作品「觀」、「照」、「街道」、「生死經」四件,延續了其一九九九年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創作論壇」展出作品的創作思維,將多年潛修佛學的心得感知,轉化為繪畫創作。
其以單純、簡約、樸素的形式和材料,呈現生活體驗與佛學思想實踐結合的生命形態,此形態亦成為其創作觀念根源及作品形式的原形。這四件作品在靜穆的色彩基調中,以簡約、單純的線條及造型符號,呈現律動的心靈空間與視覺張力。其中,創作時間稍早的「生死經」為一橫幅鉅作,其在幽境中,以厚實、律動的線條,和單純、淨化的色彩,呈現層層純化的心靈世界,且隱含一股強烈的神秘感,使觀者猶如閱覽空靈而淨化的生命風景圖像。「觀」、「照」、「街道」等作品,則以更簡化的圖像,探尋自我的存在,於靜穆的氛圍中,迸發律動的心靈世界與生命熱力。
整體而言,其作品在內斂、自省的思維中,巧妙的運用人體動態、線條美感、色彩情感,使畫面既具現代感,又凝結了「靜」與「動」之間的玄妙,及蘊涵的禪意。〈第十九屆高雄市美術展覽會〉
藝 術 家 小 傳
一九六五年生於雲林二崙,復興商工美工科、文化大學美術系、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畢業。現任教於高雄市中華藝術學校美術科及東方工專美工科。一九九九年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創作論壇舉辦個展。 詹獻坤童年過著淳樸、自在的鄉村生活,稻菜飄香,牧牛嬉戲,也勤於鄉間田野寫生,年少時即以學習和大自然景物直接對話,奠定其對形體色彩等繪畫基礎,也成為日後創作根源的一部份。 在文化大學期間,受陽明山地理環境薰染,終日居處於竹子湖的山秀氣清,孕育其靜修內省的心境。此期間,詹獻坤也學習沈澱自己、淨化自己,並投入哲學與佛學經典的探索,尤其是佛學中智慧的開啟,使其對生命實相命題與探索藝術本質的旅程,慢慢貼近其真實的自我。 大學時代,詹獻坤常到故宮,醉心在寧靜自然的宋畫世界,也使用同原畫尺寸的絹布,臨摹李唐「萬壑松風」、崔白「雙喜圖」、馬麟「芳春雨霽」、唐寅「函關雪霽」等數十幅宋、元、明畫作,在這過程中汲取頗多宋代心靈美學的養分,領悟元、明兩代文人筆墨的內涵。 大二暑假,詹獻坤獨自一人踏上中國大陸,在貴州苗族山寨的生活體認與省思,漸漸開展出對生命過程的種種觀感,成為日後創作中最主要的部份-「中觀思想」,也成為他大學時期以「中界之限」系列創作的核心主題,及日後主要的思考和處世依憑。 教學、創作、禪修,使詹獻坤時時生活在自在的喜悅中,也漸漸的體悟並開拓精神中的自我。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