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2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73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青春 李素貞

青春
李素貞
油畫
油彩、畫布
116 × 80cm
1997
作 品 賞 析
作者認為「人是閱讀不完的,其間有太多的想像空間」。一九九七年之後,其人像畫慢慢脫離現實而轉向抽象的造型。此作運用畫刀作色彩的堆疊,細短、交錯的筆觸,不重輪廓,作品當中幾乎找不到一塊穩定的地方。扭曲的輪廓、晦澀不明的面孔,畫中人物雙唇緊閉、僅剩如電一般的雙眼,彷彿正在默默的觀察這個世界。作者擅長營造總體氛圍,其極盡表現力的表達方式,讓每一幅畫予人無限想像空間。(文/魏妙琪)
藝 術 家 小 傳
一九七一年畢業於省立花蓮師範專科學校,隨即進入台中市西屯國小教書。師專美勞組畢業後,李素貞加入了「台中藝術家俱樂部」與「中華民國版畫學會」,每年提出作品參與聯展,保持旺盛的創作力。一九九四年加入「高雄市美術推廣協會」,一九九八年獲高雄市美協展優等獎。 李素貞於一九八一年轉任教高雄市前鎮國小,之後又擔任高雄市光華國小的教師、訓導、總務、輔導主任等職。一九八八年當選高雄市特殊藝能女教師,勤學的她,更先後於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系與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進修。二○○○年考取高雄市國民小學儲備校長。 早期師承吳登祥、蕭仁徵學習水彩,師張姓荃學習水墨。李素真的創作,常是直覺、感性、直接訴說與表現的,即使是寫生作品,也是內在「心象」的呈現,東方文化的線條、留白、意象,及西方的孟克、杜庫寧、盧奧、眼鏡蛇藝術群等共同擁有「人性至善至真的美感本質」,是李素貞創作的養分,從她的「喊」、「吶喊」、「舞月夜」、「騷動」、「海邊的臉」等作品中可得到印證。李素貞的繪畫以人物為主,早期的作品比較抒情帶有詩的意境。平常生活裡,李素貞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然而她的作品中,往往含有強烈的批判性,感覺得出她對社會現象與許多議題的關注,熱烈澎湃的內在情感,無疑地透過畫與畫刀痛快宣洩而出。 一九九七年後,人物慢慢脫離寫實而變成色彩的堆疊、扭曲的輪廓、晦澀不明的面目,唯剩兩隻爍爍如電的雙目,觀看著世界。對於繪畫的主題,她認為「人是閱讀不完的,其間有太多的想像空間」,人物是她心境與意象的結合,透過變形與強調臉部,表達著一種隱喻及對人性的省思,而「眼睛」是對人世的關懷,縱然是「封唇」、「受苦的人」、「劫後餘生」與「環保人士」的無奈控訴,都不掩她對生活的熱切期望。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