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52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120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聖味增爵與法國的修會改革
聖味增爵,這位十七世紀最偉大的代表人物,實在是白呂耳不小的一件功德,聖味增爵生於1581年,死於1660年,在當代所有的聖人中,再也沒有比聖味增爵更出名,對教會更有影響力的人了。但是當他晉升為神父時一點兒也看不出來他要成為一個神職界的革新者。他生於法國南部的一個窮鄉僻壤,小時候是個牧羊者,是一個平民的兒子,他的父親發現到兒子的聰明,決心栽培他走上神職界,這是一條躋身上等社會的捷徑。
聖味增爵直到三十歲左右,好像關心財富積蓄更甚于在神修之途上的進步,他在三十歲那年,竟然成為法國王后的家庭神師,他以為自己就這樣下去,做個與世浮沉的司鐸就已經很滿意了,可巧就在這時候,他的生活起了重大變化,原來他在這時候認識了白呂耳。他受到白呂耳的影響,回憶起他在擔任鄉村本堂神父時,親身體驗到鄉村居民的宗教生活相當貧乏可憐,而在都市里的居民,總也不會缺乏神父為他們費心,鄉村居民真像是沒有牧人照顧的羊群。
這時候的味增爵開始有了要為鄉村居民講道服務的意念,本來在他之前,早就已經有熱心救人的神父偶爾一兩個星期,或者一個月,到鄉村去講道理,為的是能夠喚醒鄉村居民的宗教生活,味增爵本人也覺得這樣的方法能產生不少好處,但是他這時候的看法,已經有了更積極的改變。他認為想使這種功效持久不衰,必須長此以往,繼續不斷地去從事講道理的工作才行,所以需要有一批神父專門為這種牧道工作獻身服務。於是,他召集了幾位志同道合的人從事這樣的工作,這個小團體的人數逐漸增加擴大,後來有人把在巴黎中心區一所報廢的麻瘋病人療養中心送給味增爵,作為他和他夥伴們活動的中心,加入的人就更可觀了。他為這些中心跟隨他的同伴們,厘定了生活規範,訂定了生活目標,也就是先聖化自己,然後去給窮人,尤其是鄉村居民宣傳福音。接著,他又加上了第三個目標,作為前面兩種目標的綜合,也就是擴大為一般的普通百姓宣講福音。當然,他先得再教育從事牧靈的神職人員才行,因為當時的神職人員,生活已經相當腐化,這就是遣使會成立的經過。
法國的主教看到味增爵對遣使會所做的,就要求他帶領即將接受神品的青年修士做避靜,這工作對提升神職人員的素質,確實是成效卓越。但是,避靜仍然只是短短一星期或數星期的準備而已,如果要能夠長久維持神職人員的心火,這是不夠的,聖味增爵又設立了所謂的“星期二神修訓話”,前後十年之久,給在巴黎渴望增長靈修的神職人員訓話,一直持續到他去世為止。這種訓話的效果,非常驚人,連在巴黎的許多極負名望的人,也在百忙中抽空去聆聽他樸實而懇切的訓話。
避靜加上星期二的神修訓話,就足以全面革新神職人員了嗎?當然不夠。這只是整頓神職界的臨時治標辦法,治本的辦法非得建立符合時代需要的、具有革新精神的新修道院,使新生代的神職人員接受長期的栽培不可。因為,一直到十七世紀,聖味增爵的時代,法國在嘗試建立修道院方面,還沒有多大的成績,聖味增爵於是便開始建設修道院,從此以後,管理修道院便成為遣使會會士的一大主要工作。
整頓教會的工作,還得往上推及到最高當局,才能在全國上下普遍展開。西元1516年,教宗與法國國王所訂的立的協定,授權國王選派主教,然後再由教宗授給主教治理教區的權力,這種方式的缺點是,國王常常無法考慮顧及到教會的權益和需要。當法王路易十三去世後,聖味增爵由神師成了攝政太后的顧問,他便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選派各教區的主教時,協助太后儘量選出能夠稱職的主教。這對法國教會的革新和發展,影響深遠。
聖味增爵雖然不是整頓神職界的唯一人物,卻可以說是最有效力的工作者之一,他本來足以引以自豪了,但是,他的熱心神火拼不因此而滿足,他還提倡並親手建立了許多慈善事業,在這方面,他在教內教外都留下了最活躍的紀念。只因他愛主情深,很自然地便在實際愛人的慈善工作中,舒展他那愛主而愛人的情懷,為了能夠親身參與救助貧病的慈善工作,他席不暇暖,經常重複地說:“我們愛天主吧,弟兄們,愛天主吧,這都是要以出力出汗來實現的啊!”聖味增爵抓住一切機會去救助病苦和貧窮的人,並且在這一方面,又展現了他的組織能力。
1617年他擔任本堂神父時,被一個遭受悲慘命運的家庭所感動,這一家人全部都感染急病,不能彼此互助,急需外人救援,聖味增爵便組織了一個慈善協會,專門在身靈兩方面救助最貧病的人,他明白,好心的人到處都有,缺乏的僅是組織和持久的能力,於是他便把富有愛心的太太們組織起來,成立了慈善協會,還為她們訂下規章。這些慈善協會和當代已經推動的聖母會,都爭先恐後地在教友中間從事互助的工作,他們不但成群結隊地去實行愛人的事業,同時並按照福音的精神努力聖化自己。不久之後,許多的貴族婦女便以“貧窮人的婢女”這樣的姿態出現,奉獻出自己的金錢、時間、精力,去救助監獄或醫院裡的各種悲慘待救的人,並且設法照顧被遺棄的嬰兒。
一段日子以後,聖味增爵便感覺到,單靠世俗人的熱情,不足以使照顧貧病者的工作持續不懈,必須想辦法集合到終身為貧病者服務的婦女才成。於是他仰賴一位名叫路意絲•瑪利亞克的寡婦,協助他創立了仁愛修女會。當我們談到聖方濟撒助爵的時候,他也曾有意要創立一個修女會,從事慈善工作,扶助貧病的人,但是因遭到他人反對,聖方濟撒肋爵所創立的聖母往見會,終究成了隱修性的修會。當代人都認為修女如果不隱居在隱修院內,反而抛頭露面出來從事社會工作,簡直不可思議,聖味增爵也接受了這種思想,因此對仁愛會有這樣的規定:“這個修會沒有修院做為會所,只有病人的住宅,以租借的房間做為居住的斗室,以本堂區的教堂做為聖堂,以街衢或醫院為修院,以服從做為修院的禁地,以一塊方布做為頭巾,……”這樣的背景所產生的修會,卻有了意外的發展。
天主教在十七世紀的繁榮發展著,我們談到法國神職界的革新和新興修會的發展情形,這時期的法國聖人輩出,上星期所談的大聖人是聖味增爵,他創立了遣使會,整頓神職人員,並且創辦各種慈善事業。最後,講到聖味增爵在聖路意絲瑪利亞克的協助下,創立了仁愛修女會,打破歷史傳統,修女不再局限于隱修院內,度著與世隔絕的隱居生活,仁愛會修女開創了修女抛頭露面從事慈善事業的先例,而且有意想不到的發展。
到目前為止,仁愛會的修女已經遍佈世界各國,在她們的崗位上傳揚基督的博愛,她們的人數已經接近五萬人,可以說是會員人數最多的修會。中國在解放以前,就有不少遣使會神父和仁愛會修女,我們習慣稱這些修女是白帽子修女,原本仁愛會的修女頭上,所採用的只不過是當時法國鄉村婦女的裝扮,白色的帽子是日後為了防止強烈日照而改用的,無形中代代相傳,因而成了仁愛會修女的特徵。不過到了1964年,為了配合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所通過的《修會革新法令》,她們放棄了那不合時代潮流的飛機型大帽子,改戴一般女修會的頭紗。
凡是聖味增爵所見得到的任何痛苦患難,他沒有不立即設法救助的,像是被判刑到皇家艦隊船底去搖槳的罪犯、被回教徒的海盜俘擄又被賣到非洲去當奴隸的教友,他就派遣使會會士去救助他們,聖味增爵還為被戰爭蹂躪的地區,發動大規模的募捐運動,組織並訓練發放救濟品的人員,這麼一位元具有組織天才的聖味增爵,真不愧是現代天主教福利會的先驅。
他還在街頭設立爐灶,煮粥煮湯分給窮人,他還建立工廠,設立孤兒院、養老院、失業者的收容所,總之,各式各樣的慈善救濟工作,他都經手創辦了,所以教宗良十三在1885年特別尊奉他為慈善事業的主保,而他也確實當之無愧。當聖味噌爵以八十高齡在1660年去世時,遣使會士的足跡已經從法國抵達到義大利、波蘭、愛爾蘭,甚至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而他所栽培出來的許多主教、神父,仍然繼承他的遺志,努力不懈。
追隨聖味增爵致力於整頓神職界的健將,還有一個名叫歐利耶的神父,他也和當時的許多神父一樣,把教會神職人員的身份當作是晉身的階級,因此在當上神職人員的開頭幾年,他的生活很腐化,後來被天主聖寵感召以後,和白呂耳、聖味增爵走得很近,因此受到他們的薰陶和點化,逐漸改變自己的生活,決心成為聖善的司鐸,不再隨波逐流。他也和白呂耳、味增爵兩人的看法一樣,他認為如果要陶冶培育有志當神父的人,建立修道院實在是當務之急。而且想要培育出良好的神職新生代,就必須先要有優良的師資,於是歐利耶就在他培育的神父中,選拔出一批最優秀的,給以特殊的訓練,讓他們成為修道院的優良師資,這就是蘇比斯修會創立的目的。很可惜歐利耶卻以四十九歲的英年早逝,好在他去世時,蘇比斯修會的神父已經在法國的好幾個地方,管理修道院,還有的已經分派到加拿大,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在世界各國陶冶培育了無數優良的神父。
十七世紀,在法國還有一位宗教生活的偉大改革家聖若望歐德。聖若望歐德在1601年出生於諾曼第省,加入了白呂耳的祈禱會。他是一位民間的宣道員,率領著一批神父,佈道一百一十幾次,每次延長六個星期,有時還更久,吸引了大量聽眾,成效相當好。他也像聖味增爵一樣,深深感到民眾最需要的,莫過於聖善的司鐸和牧者,因此,他脫離祈禱會,好為神父另立修會。他有兩個目標,一是在修道院裡栽培聖善的神職人員,一是進入民間去宣傳主基督的福音。
來源:天主教在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