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6
- 最後登錄
- 2025-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28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528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孫思邈 (58l—682)陝西華原人(今陝西省耀縣孫家原村人)。他自幼聰明過人,七歲開始讀書,有日誦千餘言,過目成誦的天才。因為少時患疾,改學醫道。
當時,正是隋朝的繁盛時期、隋文帝重新統一了全國,在農業上繼續實行北魏以來的均田制,把服役的年齡由十八歲推遲到二十一歲。還規定五十歲以上的農民,可以交納一定數量的絹,代替徭役。這樣,農民就可以有較多的時間從事生產。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裡,耕地面積大量增加,農作物的產量有了提高。手工業生產有了新的發展,商業也呈現出一派發達繁榮的景象。這一安定的局面,是孫思邈學好醫術的外部客觀條件。
孫思邈的家鄉,盛產藥材。他一面學習醫書,一面不畏艱險,手執小鎬,身背藥簍,穿山越嶺,攀登陡崖,進山采藥。他走遍家鄉和附近的名山大川外,還經常到五臺山采藥。他采藥回來,親自將藥進行晾曬、加工,有時還親自試用。苦、辛、酸、甜、鹹,究竟是那種滋味 ?寒熱斂瀉,究竟對人體發生何等作用?他都要親自品嘗。
孫思邈二十歲時(601),醫道學成。他一心一意要用自己的精湛醫術為窮苦百姓服務。凡是沒有錢看病的人,他不但不收診費、藥錢,還騰出房子給遠道來的病人住,並親自熬藥給病人喝。不論三更半夜,還是狂風暴雨,只要有人請他看病,他從不推辭,一定立刻趕去救治。
孫思邈對醫術精益求精,而且在醫療實踐中不斷創新,發現了一些新的疾病,創造出一些新的治療方法。世界上第一個眼科疾病夜盲症的發現者是孫思邈,找到治療方法的還是孫思邈。這在世界醫學史上是一個重要發現和突破。那時,山區的老百姓中,有的人白天視力正常,一到了晚上,什麼也看不見了,感到奇怪,便找到孫思邈診治。孫思邈經調查發現,患這種病的都是窮苦人家,他看到窮苦百姓勞苦終日,得不到溫飽,更缺乏營養食品。他想到醫書中有“肝開竅於目”的說法,又想到五臺山區的飛禽和野羊、野豬很多,便讓夜盲症病人吃捕獲動物的肝臟。病人吃上一段時間,夜盲症便慢慢地好轉了。同時,在當地有幾家富人找他看病,他看到病人身上發腫,肌肉疼痛,渾身沒勁,孫思邈診斷為腳氣病。他想:“為啥窮人得的是夜盲症,富人得的是腳氣病呢?這很可能也和飲食有關係。”他比較了窮人和富人的飲食,富人多吃精米白麵,魚蝦蛋肉,而窮人多吃五穀雜糧,他仔細一分析,粗糧內夾雜著不少米糠麩子,精米白麵把這類東西全去掉了。他估計:腳氣病很可能是缺少米糠和麩子這些物質引起的。於是他試著用米糠和麥麩來治療腳氣病,果然很是靈驗,不到半年,周圍幾家富人的腳氣病都陸續治好了。後來,他還發現用杏仁、吳茱萸等幾味中藥也能治好腳氣病。
孫思邈又是世界上導尿術的發明者。據記載:有一個病人得了尿瀦留病,撒不出尿來。孫思邈看到病人憋得難受的樣子,他想:“吃藥來不及了。如果想辦法用根管子插進尿道,尿或許會流出來。”他看見鄰居的孩子拿一根蔥管在吹著玩兒,蔥管尖尖的,又細又軟,孫思邈決定用蔥管來試一試,於是他挑選出一根適宜的蔥管,在火上輕輕燒了燒,切去尖的一頭,然後小心翼翼地插進病人的尿道裡,再用力一吹,不一會兒尿果然順著蔥管流了出來。病人的小肚子慢慢癟了下去,病也就好了。
後來,孫思邈肩挎藥包,翻山越嶺到長安一帶行醫,進行途中,突然看到四個人抬著一口棺材往墓地走。他看見有些顏色鮮紅的血液從棺材縫隙裡滴出來,他看到這一情景,心中一動,趕忙追上去詢問跟在棺材後面哭得很傷心的老媽媽。老媽媽告訴他說,她的女兒因為生孩子難產,死有大半天了。孫思邈聽了這段話,又仔細察看了棺材縫裡流出來的血水。他斷定這個產婦是由於難產窒息而假死。他想:如果這個產婦真正死了,又經過半天多的時間,就不可能再流出鮮紅的血液來,於是他判斷產婦沒有真死,忙叫開棺搶救。老媽媽一聽,半信半疑地讓人把棺材蓋打開了。棺材打開,孫思邈連忙上前察看。只見那婦女臉色蠟黃,嘴唇蒼白,沒有一絲血色。孫思邈仔細摸脈,發覺脈搏還在微弱地跳動,就趕緊選好穴位,紮下一根金針,又把身邊帶的藥拿出來,向附近人家要了點熱開水,給產婦灌了下去,產婦完全蘇醒過來了,並生下一個胖娃娃。大家見孫思邈把行將入土的人都救活了,而且是一針救活了兩條人命,都情不自禁地讚頌他是“起死回生的神醫”。
孫思邈醫術高明的聲譽傳遍都城長安,隋文帝請他出任“國子博士”,這是主管教育行政及給王侯公卿的子弟教書的官職,孫思邈不慕高官厚祿,假託有病謝絕,繼續隱居埋名,鑽研醫學,為山區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久住山區的人很容易得大脖子病,脖子前面長出一個大瘤子來。孫思邈想:人們常說,吃心補心,吃肝補肝。能不能用羊靨治療大脖子病呢?他試治了幾個病人,果然都治好了。一天,一個患腿疼的病人來就診,孫思邈便給他針灸。他按照醫書上的穴位,紮了幾針,都未能止疼。他想,難道除了古人發現的三百六十五個穴位之外,再沒有別的穴位了嗎?他仔細地認真地尋找新的穴位,一面用大拇指輕輕按掐,一面問病人按掐的部位是不是疼,病人一直搖頭。最後,當孫思邈的手指按掐住一點時,病人立即感到腿疼的症狀減輕了好多。孫思邈就在這一點紮了一針,病人的腿立刻不痛了。這種隨疼點而定的穴位,叫做“阿是穴”又名天應穴、不定穴。這是孫思邈對我國針灸學的一大貢獻。
隋文帝去世,隋煬帝繼位。隋煬帝奢侈腐化、在國內役使二百萬人營造宮殿,對外發動了侵略高麗的戰爭。由於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全國各地農民,紛紛起義,規模較大的即達幾十處之多。隋煬帝被困揚州,隋朝的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乘機起兵攻佔長安,西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但不久,山西北部劉武周的一股軍隊又奪取了太原,並向南進軍。唐高祖李淵命兒子李世民率兵回師北上,在晉南一帶迎擊劉武周的軍隊。據山西省洪洞縣城南南安樂阪街的孫真人廟正殿的碑文記載:李世民在洪洞南阪一帶與劉武周的驍將尉遲恭進行了一場決戰。戰鬥中李世民和好多將士負傷。據說當時李世民傷勢相當嚴重,但經孫思邈治療,痊癒康復,得以繼續北上消滅了劉武周的軍隊。為了表彰孫思邈的功績,唐太宗曾賜他爵位,唐高宗也封他為“諫議大夫”,他都未接受,繼續在民間行醫。
孫思邈行醫中始終堅持做醫生的道德品質,他告誡跟他學醫的人們,一要熱愛祖國的醫學。他認為祖國醫學是寶貴的,不願為窮苦人治病的人切勿教他,不是熱愛祖國醫學的人切勿傳授,正如他在《索問金匱真言論》中說:“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二要醫術精益求精,他告誡從事醫學技術的人,不能道聼塗説,必須勤學苦練,博覽群書,對醫術精益求精,他認為:“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聼塗説,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他又說:“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乃為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三要視病人如親人,他說“若有疾厄來求救者……皆如至親之想。”四要不為名利行醫。他說:“凡大醫治病……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五要不畏艱險赴救。他說; “凡大醫治病,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勿避險峻,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六要加強責任感,診治無差錯,他說:“人命之重,貴于千金,差之毫釐,疑似之間,便有死生禍福之異。”七要求醫生和病家不要談與診治病無關的話,也勿多語,影響病人的治療和身心健康。他說:“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八要對患者一視同仁,不論社會地位高低和窮富,不論長老年幼和美醜,不論親戚和朋友,不分民族和愚智,看病都同等對待。他說:“若有病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九要切勿驕傲,不要因偶然治癒一病,就自高自大,驕傲起來,這是醫生最危險的隱患。他說:“偶然治瘥一病,即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膏育也。”十要團結同道,他指出:不可“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
他在醫療實踐中,經過不斷努力,總結了唐以前的醫學理論和臨床經驗,親自採集藥物分析藥性,收集方藥、針灸等內容,在他七十全書共三十卷,二百三十二門,方論五千三百餘首,記載了八百多種藥物,書之規模之大,在唐代以前的醫書中是罕見的。其書倡立髒病二腑病分類,具有新的系統性,對婦兒科方面,也有許多獨創。孫思邈認為:胎兒初生,必須“先以棉裹指,拭兒口中及舌上青泥惡血”,對“落地不作聲的假死兒”也提出了許多急救之法。這部醫書的問世,突破了長期以來,醫必《黃帝內經》和藥必《神農本草》的舊框框。這部被後世譽為臨床醫學的百科全書,它的內容精要而豐富,包括了做一名醫生必須具備的各種醫學理論與實踐知識。
孫思邈從七十一歲到整整一百歲 (681)時,他又把後三十年所積累的驗方編成第二部醫書《千金翼方》為《備急千金要方》作了補充。除這兩部醫學專著外,還著有《攝生論》、 《福壽論》等醫書。孫思邈于唐永淳元年(682)病逝,相傳葬于洪洞縣淹底鄉孫張村。
孫思邈的醫學著作是集七世紀以前中國醫學之大成,充實和擴大了我國的醫學寶庫,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的高尚醫德永垂青史。一千多年來,世人為了紀念他在祖國醫學上的豐功偉績,奉他為藥王,在全國大部地區,都建有大大小小的藥王廟,而山西洪洞南安樂阪之孫真人廟,無論規模之宏大,建築之雄偉,歷史之悠久,影響之深遠,在全國眾多的藥王廟中,可謂首屈一指了。
轉載自 香港論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