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7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稅務] 處分法拍屋未報稅 補罰628萬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10-27 11:36:2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中國時報 2014.07.29
處分法拍屋未報稅 補罰628萬  
【A16版+記者張國仁/台北報導】

 台北市李姓婦人經由法院拍賣取得不動產,未列報財產交易所得,遭稅官查獲補稅419萬元且罰鍰209萬元,被法院判決敗訴確定;民眾取自法拍的不動產交易,宜特別注意是否應依稅法規定課稅,以免得不償失。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指出,個人向資產管理公司或銀行購入債權,於強制執行期間,以債權抵繳方式取得抵押物,和取得抵押物後再將它出售,屬於二階段不同的財產交易,二階段產生財產交易所得,本應分別在取得及處分抵押物年度,依所得稅法規定課徵綜合所得稅。

 李婦申報民國98年度綜合所得稅,未列報處分債權損益的財產交易所得1,245萬元,經財政部賦稅署查獲,通報台北國稅局核定,歸戶核定綜合所得總額1,260萬元,補徵稅額419萬元,並按所漏稅額419萬元處0.5倍罰鍰209萬元。李婦不服,遂循序打起行政官司。

 法院說,李婦在96年10月間以1,810萬元向兆豐公司購入債權,擔保該債權所抵押的不動產,後經南投地方法院在98年9月間拍賣,由李婦以3,100萬元承買,並以取自兆豐公司對於債務人的抵押債權抵繳拍賣價金。

 李婦曾經在98年9月間法院強制執行程序中,與高姓婦人就該不動產預先簽訂買賣契約,約定由高女以1,850萬元購買;可是,一直到99年10月間,賦稅署對於本件不良債權交易進行調查日止,李、高兩女並未完成該項契約交易。

 法院因此認定,李婦以處分債權換取3,100萬元價值的抵押物所有權,自屬財產交易行為而有財產交易所得,她的利得已於98年間收付實現,就應依法申報繳納當年度的所得稅。

 法院說,李婦既未能於取得債權抵押物後,依她與高女簽訂契約書約定的交易價格完成買賣,因此依財政部96年7月16日函釋規定,以法院拍定價額為李婦處分債權收入,減除購入債權成本及相關費用核計課稅。同時,李婦因未列報財產交易所得而有過失,違章事證明確,除予補稅並依法處以罰鍰,為合法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3 23:0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