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2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東野畢駕馬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懇辭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發帖狂人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2-3 03:01:4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東野畢駕馬

有一次,魯定公饒有興致地問顏回道:「先生,您聽說過東野畢很擅長於駕馬吧?」

顏回答道:「擅長是很擅長,不過他的馬將來必會跑掉。」

魯定公聽了很不高興,東野畢擅長駕馬是眾所周知之事,可如今,顏回卻說他駕的馬必會跑掉,不知顏回是何用心。便對著旁邊的人說:「原來君子也會誣人啊!」

顏回聽後,並沒有辯白什麼,退了出去。

在顏回離開後三天,掌管畜牧的官員突然跑來報告魯定公說:「東野畢駕的馬不聽指喚,掙脫韁繩,車旁的兩匹馬拖著中間的兩匹馬,一起回到馬廄裡了。」

魯定公一聽,驚坐而起,急忙喚人派車將顏回召來。

顏回到後,魯定公便向顏回請教道:「前天,寡人問您東野畢擅長駕馬的事,先生您說,擅長是很擅長,但是他駕的馬必將跑掉。不知您是如何預先知道的呢?」

顏回起身答道:「臣是以政事推測出來的。以前的時候,舜帝善於使用民力,造父擅長使用馬力。舜帝不窮盡民力,造父不窮盡馬力,因此在舜王的那個時代,沒有避世隱居或是逃走的人,而造父手下,也沒有不聽指示逃離的馬。但現在東野畢在駕馬的時候,雖然騎著馬,拿著韁繩,姿態很端正,駕馬的緩急快慢,進退奔走,也很合適,只是當經歷險阻到達遠方之後,馬已經筋疲力盡了,他卻仍然對馬責求不止,臣是從這裡推想到的。」

魯定公很贊賞地說道:「原來如此啊!果真如您所言。不過,先生您話中的含義很大,能不能再稍進一步說明呢?」

顏回說:「臣曾聽說過,當鳥被逼急時就要啄人,獸逼急了就用爪子亂抓,而人被逼得沒辦法時便要欺詐、叛亂,馬被逼過頭了自然就會逃奔。從古到今,沒有能使其手下處於極點,而自己沒有危險的啊!」

魯定公聽了顏回的話後很高興,感到非常受益,也很佩服顏回的智慧與德行,便將此事告訴了孔夫子,夫子聽後,微笑著說:「這就是顏回之所以為顏回了,都是這個樣子的啊,難道還值得贊許嗎?」

.........................................................

顏回觀東野畢駕馬,卻以舜王政事斷定有佚馬之後果,看似二者之間並無關聯,然而道理卻相同,那就是:過猶不及,物極則反。

舜王為聖王,不窮其民力,人民安居樂業,因此沒有佚民。東野畢雖然很有一套御馬的技術,但對馬卻無體諒之心,一味窮馬力而奔波,馬自然不堪忍受而奔逃,這就如後來的秦王朝繁政擾民、刑法嚴酷,弄得民不聊生、雞犬不寧,必然也就會遭致覆亡了。

過猶不及。生活中的我們也不難看到類似於「東野畢」的人,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因求子女成龍成鳳心切,孩子做完作業後,練完鋼琴又學畫,無視孩童的天真無邪,最後使孩子身心俱疲,不堪重負,反而懼怕學習;在工廠企業的生產運營中,也有領導上司追求效率,工人下屬加班加點,日夜操勞,不知體恤,最後也導致人才流失。《孟子》云:「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古聖先賢的教誨,當為我們待人、處事、接物的明鑒。

凡事如果以私心,做過了,必然會走向反面,得到不好的結果。古人推崇「中庸」之道,以利他之心待人待物,不偏不倚,就可做到恰到好處。若善於將此信念時時運用到生活中,便無往而不利,我們的人生必然也會幸福圓滿,這也就是聖賢人的智慧。

來源: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2 10:0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