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4-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88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6513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伊斯蘭世界的頭巾
綜觀整個伊斯蘭教歷史,穆斯林女性在著裝上一方面嚴格遵守經訓原則,戴頭巾,著裝得體,另一方面又呈現出紛繁多樣性。伊斯蘭教遍及五大洲,在與各地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各種地方性的伊斯蘭文化,每個亞文化群體對頭巾的理解和詮釋都不一樣。因此,頭巾在樣式、質地、花色和戴法上都呈現出了差異性,這也正是穆斯林頭巾的魅力所在。
(1)土耳其方巾
土耳其的前身是奧斯曼帝國,穆斯林女性外出時都要戴頭巾、穿罩袍。上世紀初,在國父凱末爾的帶領下,土耳其走上了現代化道路,並追隨法國走世俗主義道路,實行了徹底的政教分離政策,禁止土耳其女性在公共場所、中小學和大學戴頭巾,因此許多女性不得不在校門口摘掉頭巾讀書、工作。隨著伊斯蘭主義的上臺,新的土耳其議會在2008年2月以高票支持率通過了修憲案,允許穆斯林女性在公共場所戴頭巾,以此來真正實現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雖然老精英階層反對這一立法,認為這威脅到了土耳其的世俗特徵,但我們從中能看到土耳其試圖走一條積極世俗主義和多元主義道路,以此來拉近與歐洲國家的距離並推動加入歐盟的進程。
隨著新憲法的出臺,越來越多的土耳其女性開始戴上頭巾進入學校和職場。她們女性喜歡戴一塊小小的方巾,材質主要是土耳其紗,質地柔軟、懸垂挺括、滑爽舒適。此外,還有很多其他材質的方巾,諸如純棉、模擬絲、真絲、喬其紗、巴厘紗、佳麗紗、雪紡等等。頭巾以各種土耳其民族風情的印花為主,也有幾何圖案和花卉圖案。最小的方巾寬和長為50釐米,勉強能把脖子護住,與這種方巾配套的衣服一般是高領的。為了顯得更加漂亮,她們還會戴80釐米見方的大方巾,除了把脖子護住外,多餘的部分還可以在脖頸處挽各種結,蝴蝶結和玫瑰花結是最常見的。各種漂亮的方巾再配上時尚的服裝,真正實現了方巾之美和人之美的完美結合。老年女性一般戴比較寬大的方巾,也很少挽各種結,主要追求的是樸素大方。
(2)埃及頭巾
埃及是世俗化國家,實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頭巾禁令,在許多崗位特別是新聞媒體業,禁止女性戴頭巾。隨著穆巴拉克的下臺,新政府開始允許女性在公共場合戴頭巾,以此來體現國家的民主和自由。因此,近些年戴頭巾的女孩越來越多。埃及頭巾可謂是五顏六色、材質多樣、樣式迥異,棉麻、絲質頭巾最受青睞。這樣的頭巾與頭髮更加貼合,不容易走形,也比較透氣。埃及女孩一般戴長巾,最普通的戴法是在脖頸處用別針固定住,較短部分垂在胸前,較長部分在頭上繞一圈或兩圈,再用別針進行最後的固定,這樣的戴法既簡潔又優美。埃及女孩注重頭巾和衣服的搭配,如果頭巾是玫紅的,那麼至少有一件衣服屬於這個色系。為了使頭巾顯得更加有層次感,埃及女孩還會選擇兩條到三條顏色不同的薄頭巾疊加相戴,呈現出階梯狀,一般打底是一塊純白色的小方巾。這樣的戴法使臉部輪廓更加清晰,人也顯得更加嫵媚動人。
(3)馬來西亞和印尼的頭巾
馬來西亞和印尼都是多元文化並存的伊斯蘭國家,馬來文化、中國文化、印度文化齊聚一堂,使這兩個國家呈現出開放和包容的特色。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這裡的女性戴頭巾完全是一種自願行為,但大部分穆斯林女性喜歡戴各式各樣的頭巾。最普通的頭巾是大方巾,在脖頸下用別針扣住就可以了。近些年也出現了流行戴法,一種是在長巾上刺上各種圖案的繡花或用亮片、珠子、碎鑽等縫成各種圖案,戴在頭上後,這些圖案會在頭頂部分和髮髻部分凸顯出來,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更加嫵媚動人。另一種是先戴一個輕薄舒適的棉質打底帽,把頭髮、脖子和耳朵都遮起來,然後在上面戴上帽子、方巾或長巾,隨自己的喜歡挽各種樣式的結,這樣的戴法顯得時尚又美麗。年長的女性一般會選擇戴套頭式頭巾,在頭頂部分縫有亮片、珠子和碎鑽等,戴上後顯得既穩重大方,又優雅得體。
(4)罩袍
還有很多伊斯蘭國家依然延續著歷史上的傳統著裝方式,女性外出時在衣服外面都要穿上罩袍。沙特在瓦哈比教義和政府政策的要求下,女性穿黑色的僅露眼睛和手的“阿巴雅”。伊朗在巴列維王朝時期也通過禁止女性戴頭巾、穿罩袍來改革社會,但在霍梅尼革命之後,伊朗憲法規定女性外出時必須要穿可以露臉的黑色“卡道爾”,認為這有助於道德淨化。近些年,伊朗女性的頭巾禁令也趨於寬鬆,很多女性可以戴頭巾外出,甚至可以露出小部分額發。走在伊朗的大街上,會隨時看到把露出的額發染成各種時尚顏色的女性。阿富汗在塔利班執政、嚴格要求女性外出時,穿把眼睛也用紗網遮住的“波卡”。但隨著塔利班的倒臺和新政府的上臺,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鼓勵女性脫掉“波卡”進入社會,改穿其他符合宗教規定的服裝。阿曼女性喜歡穿精美明亮、靛藍色的“巴圖拉斯”,除了顏色有差異外,其他與沙特罩袍一樣。由此,我們可以發現,雖然都是罩袍,但因文化和地域的不同,罩袍也有顏色、款式上的區別。近些年,罩袍的顏色和樣式也開始與時尚接軌,雖然主流顏色仍然是黑色,但也有深藍、咖啡、淺紫等暗色系列。罩袍的質地有普通的黑布、棉麻、人造絲和純絲質,價格也因布料的不同而迥異。除了單層面料的罩袍外,還有雙層布料的,外層以黑色薄紗為主,裡層是五顏六色、質地各異的布料,使罩袍不再顯得沉悶。此外,參加盛宴時,她們還會穿金色、銀色和大紅色罩袍。這些罩袍在裁剪上也略有差異,一種是兩件套,頭巾和衣服分開,另一種是一件式套頭。傳統罩袍一般比較寬大,近些年也出現了一些修身的罩袍,穿上後顯得婀娜多姿,魅力盡顯。為了讓罩袍顯得更加漂亮時尚,罩袍上還會加上各種花型的刺繡或縫上亮片、珠子、水晶和碎鑽等。
這些國家的女性之所以能接受罩袍,與她們國家的社會隔離制度有著很大的關係。在這些國家裡,男女有各自的活動領域,有專門為女性設置的銀行、商場、娛樂場所等。大多數聚會都是男女分開的。她們出門時,在罩袍下穿上時尚漂亮的衣服,到聚會場所後脫掉罩袍,美麗的身材、彩妝髮型、精美的衣服、奢華的珠寶首飾盡顯眼前。
西方的頭巾
在殖民主義時期,東方主義學者深深折服于穆斯林女性罩袍下的神秘魅力。他們盡各種可能追尋罩袍下的真相,甚至有些旅行者扒在柵欄邊,希望通過窗戶偶爾窺探到穆斯林女性的真容。這種密不透風、無處窺探的現狀,賦予了東方主義者更多的想像,在他們的筆下呈現出的是神秘嫵媚的穆斯林女性形象。伴隨著殖民而來的是移民浪潮,一批又一批的穆斯林以勞動力或技術人才身份移民到西方各國,同時也把伊斯蘭文化帶入西方社會,頭巾也隨之進入西方人的視線。當然,頭巾一開始與落後、壓迫、歧視等名詞相聯繫,很多穆斯林女性在進入西方社會後要麼摘掉了頭巾,要麼不參加工作。上世紀80年代,伴隨著伊斯蘭復興運動而來的頭巾復蘇現象在西方也蔓延開來,戴頭巾者主要是年輕一代的穆斯林移民後裔。她們身穿流行的西方服飾,打扮時髦,身材苗條,唯一與其她女孩不同的是戴著頭巾。信仰不再與樸素、單調相連,而是體現一種個性美和外在美,也體現了穆斯林女性的從容和自信。因西方穆斯林女性是移民後裔,因此她們所選擇的頭巾樣式一方面與母國保持一致,一方面又與時尚潮流趨同,總之呈現出紛繁多樣的特性。
“ 9.11”之後,穆斯林在西方遭到了極大的打擊,戴頭巾的穆斯林女性更是不敢出門。也正是在這種困境下,西方的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都試圖發現和瞭解伊斯蘭教,越來越多的非穆斯林對伊斯蘭教有了更多的認識,越來越多的穆斯林也更加堅定了信仰,越來越多的穆斯林女性開始戴上頭巾來彰顯一種正面的穆斯林形象。
來源:伊斯蘭之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