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7-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5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64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無染原罪
1.今日的神學,已可將「原罪」分辨出「因性原罪」和「果性原罪」。亞當妄用天主賜予他的自由,吃了禁果,犯了人類「第一個罪」(這就是「因性原罪」,指亞當這個犯罪的行為),打破了與主(及與自己、與人、與萬物)的和諧關係。因為他這個罪,整個世界和人類也承受了其「惡果」(這就是「果性原罪」,指亞當之罪對後裔的影響),那就是人在罪惡的權勢下,生活在罪的氛圍下,人沒能力勝過罪惡。
2.果性原罪處處可見,例如:我們明知應當包容別人的過錯,但卻無能力(完全)包容,結果責駡對方,犯了罪(本罪,自己運用自由行了惡事);看見A君批評B君,我們知道「批評」別人是不對的,但自己又批評了A君;人人都有階級、種族歧視時,我們不自覺地也會認同這種看法;活在一個人人貪污的社會中,你也很難獨善其身…等等。
3.說我們是「罪人」,首先並非說我們一生下來就是個「衰人」或「壞蛋」,而是說出我們是個「被罪惡所奴役的人、軟弱的人」,但由於我們都活在罪惡的權勢下,無力勝過罪惡(果性原罪),我們很容易便會作惡犯罪,犯了本罪之後,那就成了「真實的罪人」。
4.在聖經裡的確難以找到直接談及聖母「無染原罪」的經文,但一般聖經學者都以創3:15及路1:28作為「無染原罪」的啟示基礎。創3:15被稱為「原始福音」,即是當人犯罪後,天主向人類預告拯救的第一個喜訊。猶太人沒視這段聖經為預言默西亞/彌賽亞的福音,但教父卻認為這段聖經是預言默西亞的勝利。按某些聖經學者的解釋,創3:15中所說的踏破蛇頭的女人,其圓滿意義應當是指瑪利亞。既然因著基督的救恩,這女人能夠戰勝邪惡的魔鬼,換言之,在這女人身上不可能有一刻時間隸屬于罪惡權下,由此推論,聖母從受孕那一刻開始,就沒有受到原罪的玷污。
5.此外,路1:28又稱聖母為「萬福,充滿恩寵者」。按希伯來文,「萬福」本有「高興吧,歡樂吧!」之意,這一問安語正反映了舊約匝/亞9:9所說的:「熙雍女子,你應儘量喜樂!耶路撒冷女子,你應該歡呼!看,你的君王到你這裡來,他是正義的,勝利的,謙遜的,騎在驢駒上。」這「歡樂吧!」亦反映著偽經諾厄耳先知書的「西雍女子歡樂吧…上主君王已在你們當中。」由此可見,天使向聖母請安時所說的這句話,並非普通的問候語,「萬福」是含有特殊的意義。天使邀請聖母進入歡樂之中,因為默西亞/彌賽亞君王要在她身上來到人間。「萬福,充滿恩寵者」,可以譯為:「歡樂吧!早已被天主所寵愛的」,既然聖母充滿了天主的恩寵(fullofgrace),則在她身上不可能有罪的陰影存在,所以結論出聖母是「無染原罪」的。
6.可是,人人都在罪惡的權勢下,所有人都需要基督的救恩,難道聖母就不需被救贖嗎?聖母自己不是也說:「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路1:47)其實,說聖母「無染原罪」並不否定「人人都在罪惡的權勢下,所有人都需要基督的救恩」,聖母都需要被救贖,只是她得救的方式是特殊的--「預先性(或預防性)的救贖」,即是說她未跌倒天主已經救了她,我們所得到的卻是「治療性的救贖」,即跌倒了以後天主救我們。小弟想出了另一個比喻(這只是小弟個人的看法),或許也能表達「預防性」和「治療性」的救贖,就是人人都會患病(例如:嬰孩出痲疹),憑自己的力量必不會不出痲疹,有些人出痲疹後被治好,有些人則打了預防針,所以能克勝這種病。他之所以能夠勝過痲疹,不是因為自己了得,只是由於人家給他打了預防針所致。在天主面前沒有不能的事,祂要恩待誰,就恩待誰,祂絕對可以用「預防性救贖」這種特殊方式預先拯救了聖母,而這個特恩(既是特恩)亦無需要因為給了聖母所以又一定要給其它人(例如:聖母的母親及其祖先),這是「特恩」,不是一種普遍地賜予眾人的恩典。
7.聖母「無染原罪」的道理亦肯定了基督救恩的宇宙性,祂的救恩是超越時空的,無遠弗屆的,可以dateback的,不受時間空間所阻礙,在耶穌死而復活以後的人(例如:今日的信徒)可以得到祂的救恩,在祂死而復活以前的人也可分沾恩澤,否則,在耶穌降生以前的人豈不是不能得救!若是如此,耶穌這麼「遲」(只在二千年前)才降生救贖,豈不是「害死」五千年前出生的人?!對耶穌以後的基督信徒來說,正常的得救方法是「信」(當然,在天主教的理解,「信」都包括領洗和愛德),對聖母來說,是「預防性的救贖」,對耶穌以前的人(及「無名基督徒」),天主自有給他們分施救恩的方法。
8.在一個「靜態」的角度下,聖母「無染原罪」是指天主在聖母受孕的一刻,一次而永遠地免除了她原罪的魔咒;若說罪是背離天主的行為,那麼,在一個「動態」的角度下,一個完全與天主結合、沒有一刻與主分離的人便是無罪。天主賜此特恩給聖母,好使她更適當地作天主之母,更完滿地擔當這神聖的母職,天主特別加強她、保謢她,使她沒有一天在罪的勢力之下,使她充滿恩寵,與天主合作無間,一生承行主旨(「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聖母語,見路1:38),因此,她的「無染原罪」正說出當她一存在,她已跟天主合作,她一開始就已處身於一種叫做「恩寵的境況」當中,即完全無罪、完全在恩寵的境況當中,而這個境況──稱為「原始境況」,或「原始境界」(ORIGINALSTATE),本來就是天主創造亞當厄娃的時候,賜給了人的,我們本來是擁有它的,但由於人運用天主所賜予的自由犯了罪,與天主割裂,便失落了「無罪」的「原始境況」,跌了下來,淪落到一個「不應當有」的境況--與天主與萬物不和諧。
9.但是天主很好,祂如此忠誠地愛人,在人犯罪之後,祂仍將這個「無罪」的恩典繼續賜給人。祂怎樣做呢?就是賜下祂的聖子耶穌基督,把人從這個「不應當有」的境況中扯回來,所以,祂建立「聖洗聖事」以赦免原罪,又建立了「告解聖事」以赦免人用自由所犯的一切罪過,使人不斷地回歸祂,與祂及與萬物修和。
10.所以「無染原罪」這個特恩並不是只給聖母一人而已,其實這個特恩是先給聖母,目的是為給我們每一個人。「無染原罪」彰顯出基督救恩的宇宙性,也告訴我們:只要我們與天主合作,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回到」這個「原始境況」當中,好象聖母一樣那麼光華、美麗(人性本來就是這麼完整),她只不過是先我們一步回到這個境況;這端教義它亦告訴我們,我們原來是不應在「淪落的境況」當中,但天主對人類的愛是忠誠和永不挽回的,祂很愛我們,亦沒放棄我們,祂賜下耶穌基督,把我們帶回一個無罪、無原罪、無本罪的「恩寵境況」去。
來源:天主教在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