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4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79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少年立志忠孝兩全
比斯泰咪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靠母親一人養育。從他懂事開始,母親為他尋求全城最好的教育,希望他長大之後繼承書香門第的家風。 在他青少年時期,母親茹苦含辛,把他送進本城最好的書院讀書,受教于名師,學習《古蘭經》、修辭學、法學、哲學、數學。 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受到導師鍾愛。
有一天,他回到家,母親看到兒子悶悶不樂,似乎心思重重。 在他媽媽的追問下,比斯泰咪對媽媽說出了心裡話,“我學習《古蘭經》時,看到真主啟示說,‘你應當感謝我和你的父母(31:14),’這是人生兩大重任,不可三心二意,言而無信。 作為真主的僕人,必須侍奉真主,傳播真理;作為兒子,我又必須對母親盡孝。 兒子因此苦惱,如何才能兩全其美呢?”
母親聽到兒子這番話,沉默了一會兒,然後握住兒子的雙手說:“孩子啊! 你的心思媽媽明白,不用憂慮,只要你有誠意,兩個重任都可以做到完美。 媽媽如今正在年輕力壯,不需要兒子守在身邊伺候,這是真主給我們的恩賜。 今天你刻苦學習,以後服務社會,為主道盡忠,等媽媽到了年邁體衰時,你再回到媽媽身邊,對母親盡孝。 這難道不是兩全其美了嗎!”
年輕聰慧的比斯泰咪聽到媽媽這番言論,如釋重負,頓時心明眼亮了起來,高高興興地跑回書院去了。 從那以後,比斯泰咪的學業突飛猛進,每天起早貪黑,學習勤奮,如饑似渴,成績優異。 校長聽到許多教師對比斯泰咪的溢美之詞,便約他談心,得知他母親對他忠孝兩全的引導和期待。 校長聽了之後深受感動,在本書院結業之後,為他推薦世界各地的學者,支持他外出訪學,去尋求高深知識。 他受聘在巴格達一所高等學校任教,有機會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學者。
他廣采百家之長,創立了自己的蘇菲哲學體系。 他遊歷印度列國訪問各類高僧、道長、神父、拉比,探索真理,設壇開學,傳播伊斯蘭,桃李滿天下,在許多文化古城留下了他的足跡和人們對他的記憶。 當他人過中年時,正在印度北方吉達城講學授徒,收到故鄉老校長親筆書信,“見信速回,尊母欠安”。 得知慈母年邁有恙,比斯泰咪記得青年時代與老校長有約,聽從召喚,歸心似箭,路途千里迢迢,回到波斯國老家。 老校長見到他回來,告訴他說:“你為真主效忠一生,求學、傳道、宣教,盡力而為了,現在應該歸來孝敬你母親了。”
比斯泰咪回到他出生的老家,推開門,看到母親正在跪地祈禱,但已雙目失明,聽到兒子的聲音,激動萬分,用手撫摸兒子的頭和臉,萬贊真主。母親向真主祈禱說:“仁慈的主啊! 你把我兒子送回來了,圓滿了他忠孝兩全的理想。”
來源:伊斯蘭之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