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4-23
- 最後登錄
- 2025-10-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98
- 閱讀權限
- 60
- 文章
- 40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為了兒女,只得拼了!43歲的謝儀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合併紅斑性狼瘡引起心衰竭,心臟功能只剩兩成只得換心,但又遇到丈夫車禍意外過世,原本喪失求生意志的她,因為8歲的女兒頻頻照顧,還寫「結髮卡片」給自己,要媽媽陪她一起走下去,因而勇敢面對積極治療,心臟功能恢復至六成,謝儀樺出面分享心路歷程,提醒病友絕對不要放棄。
謝儀樺十多年前發現罹患類風濕關節炎,曾服用抗發炎藥、施打生物製劑等多種藥物,最讓她害怕的就是每周要打好幾次生物製劑,打到雙手都是針孔,連肚子都是針孔,不料七年前發現下肢嚴重水腫,急喘,已經嚴重心衰竭需要換心,並且併發紅斑狼瘡等,多重打擊讓她一度想放棄。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黃春明表示,心臟病是紅斑性狼瘡比較嚴重的併發症,類風濕併紅斑性狼瘡並不罕見,都是自體免疫疾病,與體內B細胞有關,謝儀樺改注射B細胞標靶藥物的生物製劑,一年打2次,就能同時改善疾病,而且也不用挨太多針。
中山醫大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魏正宗說,類風濕關節炎盛行率為0.4%,初估全台約有十萬人罹患,好發於中年婦女,發生原因複雜,體質和環境以及感染等都會誘發,其中,抽菸、空污、氣溫下降容易誘發或加重關節疼痛,提醒冬天要多保暖,注意呼吸道疾病,外出要記得戴口罩,飲食不要進補要清淡適宜。
黃春明補充道,如果早上起床發現手腳僵硬、腫脹、痠痛,或是容易全身疲勞、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等,建議就醫早期診斷治療,現在治療更方便也少副作用,有多種療法選擇,提早治療就能避免關節變形或是出現腦心血管等併發症,患者除了藥物之外,可透過物理療法,例如,按摩、熱敷、緩和運動、護具及關節矯正裝置,能減少關節持續畸形惡化。
來源:健康365 健康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