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563|回覆: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國歷史] 美國的霸權路:版圖擴大了4倍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影音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6-11 02:29:0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5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5-7-26 11:23 編輯

美利堅合眾國(英語: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The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USA、The U.S.),簡稱美國,是由50個邦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

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除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之外,48個州都位於美國本土。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面和俄羅斯隔著白令海峽。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

在13個殖民地的公民自1776年脫離大不列顛王國管轄,建立國家,殖民地代表一同發表《美國獨立宣言》。在經歷美國獨立戰爭後,於1783年與大不列顛王國簽訂《巴黎條約》,從此受到世界各國承認。美國憲法於1787年通過。1791年,美國權利法案獲得批准之後,又經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民權人士努力引發檢討和改正,而後逐步擴展到美國白人以外全體美國人。

自1783年9月3日《巴黎條約》簽訂,美國獨立獲得承認以來,美國領土向西逐步擴張,前後擴張了7次,州數也由最初的13州增加到目前的50州。

主要大的進展:

1803年4月30日,美國和法國簽訂了路易斯安娜購地,美國以1500萬美元購得2,144,476平方公里土地,相當於今日美國國土面積的22.3%,與當時美國原有國土面積大致相當,使得美國領土大幅向西擴張;
1819年,從西班牙購得佛羅里達州;
1845年,德克薩斯共和國併入美國(德克薩斯共和國於1836年獨立自墨西哥);
1848年,美墨戰爭後,美國獲取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猶他州全部地區,科羅拉多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懷俄明州部分地區;
1864年,與英國簽署條約,取得奧勒岡(包括今天的奧勒岡州、華盛頓州和愛達華州);
1867年4月9日,美國以七百二十萬美元從俄羅斯帝國買到阿拉斯加,1959年升格為美國的第49個州;
1898年8月12日,美西戰爭結束後,西班牙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割讓菲律賓、關島、波多黎各予美國;同年美國吞併夏威夷,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正式成為美國第50個州。

美國是美洲第二大的國家,領土包括美國本土、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面積9,372,61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915.8960萬平方公里,內陸水域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如果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約17萬平方公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面積約為963萬平方公里,如果只計陸地面積,美國排名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大陸,在加拿大之前。


2015年5月20日,美國沃克斯網站也發表了題為《美國如何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的文章,作者馬克斯·費希爾沒有迴避美利堅“成長道路”上的陰暗面,而是比較客觀地向人們描述了美國通過侵略和殺戮,由英屬殖民地一步步走向超級大國的演變道路。而本圖集展示的,就是基於前文內容講述的一部另類“美利堅暗黑史”。


圖為18世紀末以來美國的疆域擴張示意圖。僅1790至1860年間,美國領土就從220多萬平方公里增加到近800 萬平方公里,擴大了約4倍。美國資本主義擁有廣闊大陸(作為發展空間),沒有像歐洲那樣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國境線和關稅壁壘的分割。它還擁有特別豐富的原料供應、適宜的氣候、漫長的海岸線和優良港口。


單從侵占速度上來講,美國“西進運動”的效率(既包括入侵速度,更包括對當地統治的鞏固效果)在世界近代史乃至人類政治史上都堪稱空前絕後。許多幅員遼闊的大國,歷史上都曾開疆拓土,但沒一個像美國“西進運動”那樣,遭遇阻力如此之小,收穫卻超乎尋常的豐厚。


沙俄擴張綿亙5個世紀,之所以這樣費勁,關鍵在於其對手即便實力較弱如中亞各國,也都是發展到較高文明程度的國家或地方政權。更在東亞遇上強大的中國(清代前)。


蒙古人後裔建立的各汗國還算好對付,但一個只有木牆環繞、守軍不過3萬的喀山城,就讓俄軍動用150門大砲和超過10 萬大軍.圍攻整整40天才拿下。至於俄國後來碰上的土耳其、中國(清代前)、 波蘭、瑞典,更是個個威名赫赫。如果不是對手陸續衰落,恐怕俄國也很難占到大便宜。圖為描繪俄軍進攻喀山汗國的畫作。


費希爾在文中說,美國的實力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規模:美國是地球上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雄厚的人力資本。從許多方面來講,美國也可以被稱為“島國”。由於邊境以外不存在重大威脅,美國就能更加自由地向全世界展示實力。


形成這一局面的重要時刻就是18世紀的法國-印第安人戰爭。戰爭結束時,法國將自己在北美的領地拱手讓給了英國和西班牙。由於西班牙帝國已經處於衰落當中,北美大陸成了大英帝國及其後繼者美國的囊中之物。圖為描繪法國-印第安戰爭的畫作。


從這張“法國-印第安”戰爭示意圖中可以看出,在18世紀中葉以前,英國僅控制了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一片狹長地帶(即後來鬧革命的美利堅獨立十三州的主體區域),而法國則掌控了從加拿大至墨西哥灣縱貫北美大陸的遼闊疆域。


但最終的戰爭結果,卻是法國戰敗並拱手讓出包括法屬加拿大、五大湖區在內的大片殖民地,而之後獨立的美利堅又從前宗主國英國手中“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很大一部分英屬北美殖民地。像這般“下山摘桃子”的好事,在世界列強擴張史上是極為罕見的事了。


當然,歐洲探險者和殖民者來到北美時,這裡並非空無一人,而是居住著各具特色的古老部落。他們原本可能發展成擁有主權的民族國家,但美國人把他們趕出自己的土地,不讓他們擁有自治權,而且在他們衰落成少數族裔之後強行同化他們,佔據他們的土地。北美印第安人的悲劇就此開始,據估計在18世紀中期,美國地區約有5000萬左右印第安人,到19世紀末期美國西進開拓大致結束,印第安人只剩300萬人。


這些措施成為美國稱霸北美乃至全球的基礎。圖為描繪美軍與印第安人交戰的畫作,前者對北美印第安人的屠殺和驅趕曾激起後者的激烈反抗。


北美印第安人保留地示意圖。從大圖上方的一系列小圖可以看出,北美印第安人的土地在1830至1890年之間的短短60年內,就基本上被白人殖民者掠奪殆盡。而大圖右下方的小圖則顯示,北美印第安人的數量在18至19世紀持續銳減,其人口直到1980年才恢復至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的水平。


1795年,美國和西班牙籤訂《聖洛倫索條約》,瓜分了大部分北美地區。隨後一個世紀成了美洲土著的災難,他們的土地被一塊一塊割走。圖為描繪美軍騎兵遭奮起反抗的印第安人圍殲的畫作。對於這段不光彩的開​​拓史,美國主流社會選擇了與今天日本看待侵華罪行一樣的態度——迴避+沉默。


美國向西擴張中碰上的唯一像點樣的對手,是當時控制著北美大陸西海岸的墨西哥。1821年獨立之初,墨西哥領土達430萬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大國。由於盛產白銀,墨西哥鑄造的銀元鷹洋 ,被西方商人用作對華貿易,大量流人中國(清代)。


因為看好墨西哥發展前景,1823年到1827年,英國資本家曾提供2200多萬比索,幫助新生的墨革命政府穩定財政、恢復經濟。圖為1821年的墨西哥版圖,其體量與當時的美國相比可謂不分伯仲。


然而,當1848 年美墨戰爭結束後,一切都變了。圖為美墨戰爭示意圖——看得出,美國對墨西哥發動的實際上是一場瘋狂的滅國戰。


至於戰爭起因,費希爾是這樣介紹的:墨西哥在1821年獨立時擁有面積巨大但不太受管控的原西班牙名下土地,今天的德克薩斯和北加利福尼亞都在其中。這些地區的美國定居者人數一直在增加。到1829年,墨西哥德克薩斯地區的美國定居者人數就超過了西班牙語人群。


這些美國人在1835年的一次小規模暴動最終演變成一場全面的獨立戰爭,其間還爆發了一場被今天的美國人大書特書的要塞攻防戰——阿拉莫之戰。最終,美國定居者獲得勝利,建立了所謂的德克薩斯“孤星”共和國,並在1845年自願併入美利堅合眾國。


但墨西哥和美國對於德克薩斯邊界依然存在爭議。1846年,戰火因邊界糾紛而起,迅速燃遍墨西哥大部分地區。最終美國入侵墨西哥,攫取了墨西哥三分之一的領土,包括現在的加利福尼亞州、猶他州、內華達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德克薩斯州。


假如戰爭走向發生變化,或者美國沒有奪得這些墨西哥領土,那麼今天的美國會小很多,恐怕不會擁有太平洋沿岸。這會影響其全球實力,尤其是在越來越重要的太平洋地區的實力。而墨西哥也將和美國雙雄并立。


戰敗的墨西哥被迫割讓給美國半壁江山(240萬平方公里) ,發展潛力從此大挫,其開國先賢的“偉大墨西哥”設想化為泡影。直到今天,墨西哥人還慨嘆自己“離上帝太遠,而離美國太近” 。相反,美國奪取瞭如此廣闊的土地,很快躋身強國之列 。


作為適宜人類定居的最後一大片溫帶地區,美國地理環境之優越.縱觀全球亦無出其右者。美國東西兩側靠海,利於發展國際貿易。西海岸有綿長的落基山脈,擋住了加利福尼亞寒流向內陸的侵襲。中部大平原,使美國高度機械化、專業化的商品農業有了充分施展空間。東北5大湖區資源豐富,是美國的傳統工業基地。而且美國地理上更是受上帝寵愛,東西兩大洋南北無強敵,國土之大僅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鄰國,跟加拿大還系出同源,本土從未遭外敵戰爭侵略,反觀大陸地區,光是陸地鄰國就有14個,實乃天壤之別。


南部地理、氣候條件也不錯,還環抱著“油海”墨西哥灣。


當今世界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版圖超過700萬平方公里、與美國處在同一量級的,只有俄羅斯、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和大陸地區。可這4國1區境內,卻都分佈著大片或不適合人類居住,或難以開發利用的冰原、高山、沙漠、莽林。


1898年,古巴人發動了擺脫西班牙的獨立戰爭,美國借軍艦緬因號神秘爆炸事件介入其中,戰爭以西班牙的失敗告終。圖為描繪緬因號事件的畫作。但美國卻沒趁機吞併古巴是美國唯一失算的時候。


美西戰爭時期,進駐古巴的美軍格林機槍部隊。


圖為1898年聖胡安戰鬥後,西奧多·羅斯福上校(即後來提出“大棒政策”的美國第26任總統)與部下在一起。


除古巴外,美國還獲得了另外3處西班牙領地: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圖為描繪1898年美西馬尼拉海戰的畫作。


通過對西班牙開戰,美國成為一個新興殖民帝國。雖然這場殖民主義實驗為期很短,而且在國內引發爭議,但其揭開了美國成為全球性大國的序幕。


美國公開搞殖民主義的時機比較晚,主要關注對像是全世界被歐洲人瓜分殆儘後殘存的一塊區域:太平洋。美國染指太平洋是從當時依然獨立的夏威夷開始的。美國商人在1893年發動政變,掌握當地權力,要求美國吞併夏威夷。威廉·麥金利擔任美國總統後同意了這一要求,接納了夏威夷。


圖為《海權論》作者、美國海軍軍官馬漢的畫像。正是此公赤裸裸地要求美國公開吞併夏威夷群島。


圖為身著黑衣的夏威夷末代女王里里歐卡拉尼,照片攝於1893年,此時距離她的王國遭吞併僅剩5年時間。她於1917年11月11日病逝美國。


1898年,美國海軍陸戰隊舉行升旗儀式,宣告正式吞併夏威夷。這成為美國在太平洋佔領行動的開始。


數百年來,世界一直被多個相互競爭的全球性大國瓜分。在這樣的體系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希望成為獨一無二的世界超級大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揭開了這一時代走向終結的序幕。戰爭的破壞力與龐大的戰後債務摧毀了大部分強國的經濟——僅有的例外是美國和依然強大的大英帝國。


呼籲民眾購買戰爭債券的一戰美國海報。如圖所示,美國擊敗德國,一躍成為世界強國。


圖為趕赴歐洲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美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美國而言,堪稱另一次天賜良機。雖然戰爭讓所有參戰方都蒙受巨大的損失,但是人口損失尤其巨大的是2個主要軸心國(德國和日本)、蘇聯和中國(中華民國),以及遭到戰爭蹂躪的東歐和東亞各國。戰爭從未波及美國本土。


相比軍隊傷亡,歐亞2大洲死於戰爭、飢荒、屠殺乃至經濟和生態災難的平民要多得多。雖然美國也付出了巨大代價(40萬軍人喪生),但由於其他國家都衰落了,走出戰爭的美國頓時顯得無比強大。圖為參加二戰的美軍在列隊接受檢閱。


由於本土遠離二戰主戰場,美國得以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下擴大並對外展現自身蘊藏的強大實力,圖為波音B-17轟炸機生產工廠。


圖為美軍向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後形成的沖天蘑菇雲——對日本的兩次核武攻擊不僅加速了二戰結束的進程,更向全世界宣告了美國在當時所擁有的無人匹敵的超強力量。


美國崛起為超級大國,還與二戰結束後短短幾年,維持數百年的歐洲殖民主義事業幾乎完全崩潰直接相關。個中原因有很多:拉美、非洲和亞洲獨立運動風起雲湧;歐洲經濟崩潰,各國注意力回到國內.讓美國有可乘之機。


在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等戰後殖民地負面事件的推動下,人們開始覺得新的世界秩序不應該繼續容忍殖民主義。不管怎麼說,世界上僅剩2個地域遼闊的大帝國:美國和蘇聯。兩者恰好都源於歐洲。圖為描繪1956年蘇伊士運河事件的畫作。


1948年,蘇聯封鎖柏林,切斷其與西德的聯繫。次年,西歐大國與美國、加拿大簽署集體防禦條約(也就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希望阻止蘇聯的進攻,制衡蘇聯在歐洲的力量。冷戰期間,北約擴張到蘇聯陣營以西幾乎所有歐洲國家。


在經歷2次世界大戰和殖民主義的終結之後,全球體係從許多大國相互競爭發展到僅剩2家分庭抗禮的局面。美國和蘇聯擁有相互矛盾的意識形態,擁有相互衝突的歐亞利益,對彼此懷有深刻的不信任感。


雖然這種情況通常都會演變成戰爭,但核武的恐怖威力迫使雙方都避免正面衝突。兩國轉而去世界各地爭奪影響力。圖為冷戰時期的漫畫,甘迺迪與布里滋涅夫互相較勁。


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都發動過政變,援助過叛軍,支持過獨裁者,參與過世界幾乎每個角落的代理人戰爭。兩國都建立了同盟體系、海外基地和強大的軍隊,有能力向全世界輻射影響力。圖為1989年10月,蘇聯軍從阿富汗撤離。


雙方經過40多年激烈較量,蘇聯最終不支解體,美國則擁有了龐大的全球軍事架構和一時間無人能敵的外交影響力。


冷戰結束後,北約繼續東擴,逐漸將戰線推到了俄羅斯的家門口,而其新老成員國依然處於美國的領導之下。圖為2014年6月9日,美國第6艦隊指揮大批北約艦艇在當年原本屬於蘇聯勢力範圍的巴爾乾海舉行聯合演習,向俄羅斯示威。


展示美國唯一全球超級大國地位的另一個方式是軍費預算:其比緊隨其後的12個軍費大國的軍費預算總和還要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冷戰的遺產,但同樣反映了美國作為全球安全和國際秩序保衛者的角色。


前面曾提到,構成美國霸權的一大重要基石,就是其強大的科技實力。據統計,美國已獲得371項諾貝爾獎,其中絕大部分涉及科學領域。僅佔世界人口4%的美國卻擁有世界34%的諾貝爾獎得主。圖為美國正在研發的電磁砲。


促成這一結果的因素有很多:財富;鼓勵創新的美國文化與經濟;教育水準;規模龐大的國家和私人研究項目;長期吸引高素質移民的政治文化,等等。圖為美國海軍試驗雷射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頭像被屏蔽

禁止發言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5-6-11 18:11:59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5-7-25 21:06:42 |只看該作者
美國真是世界強權 感覺每個國際經濟重大波動都是他們在操控的! 而且他們一定有51區 專門研究外星人!!

Rank: 2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5-7-30 19:04:09 |只看該作者
西方國家的歷史,不外乎殖民、剝削其他國家,日本西化之後,也走上相同的道路,可笑的是,他們來他們那一套來看我們,便說亞洲人落後、沒有文化、哲學、科學,殊不知我們根本不走他們那樣的路線,完全被誤解,一誤解就是整個20世紀,直到如今亞洲各國興起,才又搬出「黃禍說」,實在令人無言。

Rank: 4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5-12-8 10:29:29 |只看該作者
美國是最好的敵人,因為它滿足於自己的疆界,不會想要入侵他國
但卻是最壞的朋友,因為為了它的利益,常常翻臉不認人
我想這些對國際處境艱難的我國有更深的體會
但對於美國我還是很欽佩的,它的科技實力創造了人類文明的盛世、它的價值體系讓人民不再甘願被權勢集團統治
一個了不起的國家!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5-12-12 17:24:59 |只看該作者
至少這顯示出了一個事實:孫子曰:治理軍隊、治理國家,不可問鬼神(就是不可用宗教那套道理來治理)。

俄羅斯與美國就是不甩聖經裡的訓誨,強行用明搶暗偷的方式,方才國土擴張至如斯的地步,國勢漸漸強盛到難以推翻的地步。

他們的富強之道,我們華夏民族要吸取其中的學問,他們道德人心之敗壞,我們要引以為鑑!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5 02:3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