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0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點推薦] 「嘉南」嘉義-國家廣播文物館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影音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6-25 14:44:4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2

自西元1940年起,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的前身民雄放送所就開始提供廣播服務,延續迄今,歷史相當久遠,在台灣廣播史上已有其重要地位。1999年除仍接續既有的廣播用途之外,另規劃出收藏珍貴廣播硬體設備及文物的「國家廣播文物館」,2001年登錄為嘉義縣歷史建築,2004年加入文建會地方文化館行列,展示有機齡超過70年的廣播發射機、大型真空管、收音機等,民眾入內除可綜覽廣播文物外,也可以進行錄音體驗及參觀電臺運作情形,是一處寓教於樂的活文物館,並且能完全體驗與發揮展示教學功能的互動文物館。


館舍故事:


兩座高塔,天際間

在民雄這一片濃豔綠色大地上,兩座高塔劃過天際的閃閃畫面,是許多民雄人對家鄉的記憶之一,高塔的形象,有家的想像,一如宜蘭人的龜山島,火車奔行、山洞一過見到海中島影,家到了。兩座高達七十幾層樓,206公尺的T型天線鐵塔,是民雄的101大樓,正是地標所在。仰望,感覺離雷公很近,和閃電也可以是好朋友。遠遠地見到了塔,就可順方向抵達塔下的國家廣播文物館。雖然,這個早在1940年代時就打造完成的老鄰居,曾經庭院深深、大門緊閉,充滿機 密,直到1999年後成為國家廣播文物館,才敞開大門。對民雄人而言,國家廣播文物館的存在,是最在地的一段記憶,是和生活一起共存的鄰居。


從電臺到文物館

國家廣播文物館位於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園區內,其前身為民雄放送所。1930年代後期,日本政府推行「工業台灣、農業南洋」政策,想把勢力擴至中國華南 與南洋地區。而為了不讓台灣人聆聽到南京政府中央電臺節目(當時被稱為怪放送),更可徹底宣揚南進政策。1937年年底,由營繕掛掛長鈴置良一擔任設計師,選定了今日我們見到、由廣大農田包裹起的這塊區域,翌年動工。畢竟,掌握了宣傳管道,就能徹底進行思想洗腦,阻絕對岸異聲帶來的無窮影響。三年後,包含發射機房、變電所、宿舍與鐵塔之「民雄放送所」落成。1940年開播,強力的電波涵蓋範圍遠及東南亞和中國大陸江蘇省及南京等地區。

1998年後,國防部所屬的中央廣播電臺與中國廣播公司海外部合併,成為國家電臺。為了保留廣播文物,更讓大眾瞭解歷史,在這裡成立台灣第一座「廣播文物館」。民雄分台內有許多老當益壯的器具,像是機齡超過60年的中波發射機,是全世界唯一還能用的活古董,另外,還陳列了台灣9個中央廣播電台分台的真空管儀器設備,有價值500多萬的真空管,在30多年前,一個就能抵得上台北好幾間樓仔厝。幽靜的空間裡,縮影了聲音的大世界,讓觀者可以無聲地走進有 聲世界。

二次戰後,政治上的移轉,放送所也換了新主人,搖身肩負起對中國大陸的廣播任務。在兩岸關係緊張時,這裡是秘密基地,對海峽的彼岸放送著,島嶼上的富足與自由,島嶼上的快樂與夢想,聲音進行心戰,持續發聲。





  
裝滿活古董的老房子

廣播文物館一樓前段主要做為辦公空間使用,後段為簡報室,綠色地復古的門後,身影來來去去,藏著許多為文物館奉獻的人。沿階梯上二樓、仍保有原始建 築規劃的主題展館,初時,還未能馬上感受到空間之壯,直到漫步往最底端處,豁然開朗,龐大的廣播設備灰色身軀橫過眼前,很難不驚訝其大。隱藏的秘密則是, 這些好眠中的發射機,是由日本NEC電器製造公司設計發明的,至今都可使用,是活的古董。

大大小小的真空管,透明地閃著光,這是聲音的秘密武器,台灣最大的真空管發射機,也在這裡。二樓角落裡,躲著中美合作時期的大風扇、也曾經在地工程師改良發明。一座廣播電台裡,有日治設備、中美合作、台籍工程師獨自研發等多段過程組成,顯然也是大歷史小縮影。


「過去我們是反共電台,現在要作兩岸溝通的橋樑」,台長黃吉祥說,國家廣播文物館更要成為「聲音的平台」,在這裡體驗到廣播的製作過程與特色。

1999年元月,國家廣播文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好奇的在地人、聞名而來的外地人紛紛到來。大門敞開,大王椰子兩列站立,仰頭看著天,一旁的鐵塔低頭看著整個園區。國家廣播文物館保留原本功用,適當維修、利用,讓老建築煥發新內涵;更積極投入廣播文物保存及推廣廣播教育功能,以聲音留下美麗的瞬間。


老電台建築

廣播文物館的建築,並非絕美,端端正正的外觀,難以讓人一眼驚豔。但整體來說,卻是耐看一族。這棟建築,起建時已經進入二次大戰時期,採用的是當時新式鋼筋水泥。在外觀上偏向現代式樣,少有細緻修飾,有明顯的水平帶,牆身為洗黃石子,呈現強烈的水平及垂直分割元素,大方俐落。

在廊下一站,感覺洗石子的柱子有力地撐起房子之重量,眼前見到的是,廣闊的園町,椰子樹在陽光下的耀眼。屋內,即背後是層層的空間,走道兩側古老綠色的 門,呈現一股懷舊氛圍,如同早年的公家建築、學校的裝潢,而今卻已然少見了。老房子的建築看似無華,卻可細細尋找隱藏的光華。一樓走到底部,挑高的空間,白牆、樸拙木地板,與大型的機器對比,拉抬出空間的寬廣。

一樓往二樓,挑高的梯間,貼上廣播發展史,成為一面知識牆。往上看牆面有一圓形室內窗,拉開梯間的高度。綠色的窗戶、古老的造型,讓光線灑落,於老房子裡裝進四時變化,二樓窗前一坐,自己也彷彿融進歷史裡。

主建築之外,南側緊鄰員工宿舍的木造二層日式招待所,最初是工作人員住宿用,後改成招待所,在2001年被指定為嘉義縣歷史建築,也曾在票選全國歷史建築百景被選入。兩棟建築一剛強一溫柔,連結起成為被抱以無限期待的廣播文化園區。

在民雄,在古老的建築裡,留住的是聲音的歷史,而且還繼續活著,開展廣播電台的生命力,也活化成為民雄人可以走進來的活地標。



館舍名稱:   國家廣播文物館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上午09:00~11:00下午13:30~16:00 (團體參觀請事先預約)
休館日:        週一、除夕至初五、政府公告颱風假、特殊情況休館(公告於臉書)
票價:         館內門票100元
電話 :          05-2262016
地址 :          嘉義縣民雄鄉民權路寮頂村74號



資料來源 : 文化部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有些回憶並不美麗  但總有它的意義在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0-24 19:4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