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5-1-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176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6397
- 相冊
- 1
- 日誌
- 17
狀態︰
離線
|
訓(亦稱"家戒")是客家尊長(祖父或父親輩)教育子女如何治家、做人的訓導話或家庭中約束後代子孫的規則。
三國時,諸葛亮寫過《示兒》《戒外甥》,即所謂"我今方少年,志當存高遠"、"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旨在要他們樹立遠大志向,向古代聖賢學習,不要追求功名利祿,不能做庸俗的人。
古代客家人祖先多次寫過《家戒》,但大多已失傳了。這裡僅舉永定江氏的清代《金豐祖訓》為例。 全文如下:
" 自石壁而遷九寨,自九寨而遷金豐高頭、平和大溪、詔安霞葛,傳世久遠,子孫興盛。
因地不足以容人之,大半蕩析離居,或在漳,或在潮,就地當差,遂分你我。
我祖因聚族會議,設立訓辭曰:遷者遷,守者守,各從其願。
日後往來詢問,叔侄相認者,發福無疆,忘本背義者,貧窮夭折,孝順者長壽富貴,忤逆者遭凶遇害。
教子讀書,使知禮義,勤攻四業,務安本分。
貴顯莫恃強淩弱,微賤切勿附勢趨炎。如有行惡偷盜,奸猾騙人不肖子孫,許眾房覺察重處。
若移居異地被勢豪欺壓、 誣盜殺傷及圖賴等情,各房長應會眾告官理究,勿得落人圈套。
與異姓同居,務要聽從鄉規,遵守民約,勿得違眾獨霸,以取眾惡。
早納公糧,勿負私債。富貴莫設 娼宿妓,貧窮莫偷盜鼠竊。
莫因小忿而成大禍,勿貪小利以致大害。凡我子孫,慎聽我言,慎勿忽略。"
客家祖先有"朔望講約"的倫理教育的傳統。
朔望講約就是農曆的每月初一與十五對土樓居住的人家,特別是青少年進行倫理道德和奉公守法的教育。
借此機會,房長或家長們常開展一次祖訓、家規教育。
"講約"的內容與家訓相仿,如"慈愛"、"孝順"、"友恭"、"和樂"、"敬長"、"睦族"、"守信"、"慎交"、"勤儉"、"忍耐"等,
祖訓卻因人因事而異有所區別而已。
一年中,大家族內外人等相安無事,各行各業又均有長進,人夀年豐,政通人和,管理便算成功。來年元旦拜尊長,大家拱手祝賀。
為了適合青少年的特點,清朝以來土樓人家還把古代家訓許多好的道理和話語編成楹聯,雕刻在門樓或石柱上,易讀、易記,潛移默化。
例如承啟樓大門兩側楹聯曰:"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孫謀讀與耕"。
樓內對聯:"一本所生,親疏無多,何須分你我;共樓居住,出入相見,最宜重人倫。"
振成樓大門兩側對聯曰:"振綱立紀,成德達材。
"門樓內石柱上,還刻有對聯:"幹國家事,讀聖賢書"、"振乃家聲好就孝悌一邊做去,成些事業端從勤儉二字得來"、"振作那有閒時,
少時、壯時、老年時,時時須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要關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