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2-2
- 最後登錄
- 2024-11-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953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6746
- 相冊
- 1
- 日誌
- 20
   
狀態︰
離線
|
湧溪火青茶產於安徽省涇縣城湧溪山,屬綠茶類。以平水珠茶特點改良,成品形似珠粒,是非常特別的珠茶類。生產以有400年的歷史,是相當受歡迎的綠茶。
安徽省涇縣城湧溪山,這一帶山高林密,雲霧繚繞,年雨量約1800公釐,平均日照百分率40%左右,春季日照百分率僅26%,這種環境下茶樹生長緩慢,品質也特別優良。當地農民吸收珠茶製法技術,發展出涌溪火青。
當地流傳一個傳說:古時,湧溪有一位名叫劉金的秀才,在湧溪彎頭山發現一株半邊黃葉半邊白葉的茶樹,一時間劉秀才找不到炒製工具,就放入飯鍋裡用猛火炒揉,製成的茶葉形如珍珠、狀如雪球、色澤墨綠、白毫顯露、墜盤有聲。一投入茶壺中,茶葉立刻沉底。由於加工時用猛火,劉秀才稱之為「火青」,又因為沈底迅速,人們又稱之為「冷水沉」。後進貢皇帝,火青隨之廣為傳名。湧溪火青起源於明朝,盛名於清代。當時湧溪的茶農仿徽州炒青的做法,並參照浙江平水珠茶的特點,創制出具有獨特外形和上乘品質的湧溪火青。
工藝特點
湧溪火青由屯綠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術發展創製而成,400年前已有盛名。後曾斷產,1956年方恢復生產。其製作方式最特別處為火青製法,和其它綠茶大有不同。採清明至穀雨茶,一心一葉為佳。採完攤放6小時,後開始製作。
工序分殺青、揉捻、炒坯、復揉、分篩等工序。殺青鍋溫140-160度,殺青時間6-7分鐘,殺青程度要掌握適當偏嫩,殺青葉不能有泡點和焦邊。出鍋後抖散水汽,及時揉捻。
揉捻時雙手輕輕團揉,用力不宜過重,達到初步成條和擠出部分茶汁即可。
炒坯用桶鍋,鍋溫100度,快速抖炒,散失水分,炒到茶不粘手即可。出鍋復揉,並慢慢做形,至茶葉彎卷,形成蝦形。
湧溪火青茶沖泡法
以85度熱水沖泡,每泡3分鐘,每泡一次多1分鐘。約可泡4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