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0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阿毗達摩輕鬆談 無知並不總是癡 [複製連結]

Rank: 12Rank: 12Rank: 1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2-12 14:02:1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由於癡被解釋為無明,有些人認為,一個人不知道  有學過的主題,不知道沒有去過的地方,不記得不熟識的名字等等也叫做癡。

此種無知僅是缺乏知識而已並非真正的癡。

因此,它不是不善心所,僅是以前沒有察覺而缺乏認知或想(saññā)〔體會目標的品質〕而已。

甚至阿拉漢也有此種無知,更不用說一般凡夫俗子了。

即使是智慧僅次於佛陀的沙利子尊者(Venerable Sāriputta),也不合宜的教過一位年輕比庫習禪。

想想那位比庫正值好色的年齡,而尊者指示觀想那令人不悅的目標(例如:腐爛的屍體),即不淨觀(asubha kammaṭṭhāna)。

此禪修業處並不適合他學生的特質。

雖然學生禪修了四個月,卻無法獲得最初步的禪相(nimitta),即定的心相。

然後他被帶去見佛陀,佛陀創造了一朵適合他特質的蓮花給他,他很高興。

當佛陀又示現蓮花漸枯萎時,他感到宗教上的迫切感(saṁvega)。

接著佛陀開示,立意使他瞭解無常、苦、無我的本質,他成為一位阿拉漢。

在此請注意佛陀的無限智慧並請注意即使已免除癡的沙利子尊者,也有不知道的事。

所以,甚至沙利子尊者也有過超越他智慧範圍內的事。

因此,不知道沒學過的事以及不知道智者所知的事不是癡。

那僅是他們的知識或學習的弱點。

例如:就以人的情形而言,一個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卻無法看清遠處的目標。

這不是由於障礙物遮住目標使他看不見,而是由於他的視力微弱。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5 17:3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