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10-7
- 最後登錄
- 2024-1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98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146
- 相冊
- 1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一、十方世界佛的老師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無量光佛。
二、佛有三身:「法身」,無形無相(不動尊)、「報身」,徹知一切真相(慧身)、「化身」,隨度衆生而方便用的色身(如人身、動物身、天人、鬼…等,隨類應化之身)。
三、世尊(釋迦牟尼佛)出世,是為了告訴眾生了生死的教理與方法,幫助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凡夫心的品質,無法看到佛的法身也聽不到佛講的話,為了救眾生,所以祂才用肉體出世為人(應化身)。
四、世尊出世時雖貴為皇子,但祂放下所有名利、地位,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這些舉動並非無情,而是為了救度眾生,成就大事,所以「演現放下」,為的是幫助眾生了生死、成佛。
五、世尊的隨眾,即聲聞眾生(大比丘僧),過去都學邪道,跟了世尊之後,個個都去邪法歸正法,個個皆修行成功。(在學佛修行的道路上,若發現自己走不對路的時候,當知懸崖勒馬,回頭是岸)。
六、佛在經書裡講的法,與當時衪教導身邊弟子的佛法,全都是在教導要如何改習氣(調整知見、想法、方法),才能入佛心、佛行。
七、佛、菩薩原本都是世間的人(凡夫),祂們全都是利用可以成佛、往生西方的教理及方法,清掉凡夫心的一切污染(習氣種子)而成佛,成為西方世界之『人』。只要我們老老實實的用佛經的教導來落實,一定也會成功。
八、「持名念佛」是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為了要救度我們末法時期的眾生,脫離六道輪迴之苦,而合作出來的最特別的方法。
九、末法時代的眾生,一定要用念佛法門(淨土),才能了生死(如同穿衣服一樣,需隨著朝代而改變款式才合適)。佛在世間時是正法時期,當時的環境人心忠厚單純,適合以小乘方法修行;末法時期的環境,佛法衰微,且人心較雜亂,故適合用淨土法門(大乘)來念佛修行。(自己可以想想古代、現代的環境與人心,是否有所差別?)
十、持名念佛並不在八萬四千法門之內,但卻包含八萬四千法門,是最殊勝、安全、快速,且不論上、中、下根的人,都適合使用的方法。
十一、只要真信願行,攝心默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必可解決一切問題,因為南無阿彌陀佛早已把祂無上大慈悲、無上大願力、無上大醫王,及可解決一切問題的無上大藥王,全都輸入在這六字聖號裡面了。
十二、「南無阿彌陀佛」是一切佛號、經書的總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就 代表已念到一切諸佛了。一切諸佛、菩薩皆會為有真信願行念佛的人「助念」。除淨土法門之外,其他法門皆需靠自力,沒有佛力護念。
十三、修行是有方法、有層次的,例如:睡覺、吃飯、說話、咳嗽及臨終時,口皆不能唸佛,且用口唸佛,不能與佛相應,若用攝心默念佛號(佛入眾生心想中),即能早日提升戒定慧,入一心不亂念佛的層次。
十四、只有口唸佛,而心裡無佛,那即使念一輩子,也相應不到佛力的幫助。若沿路至往生,皆勤修「攝心默持佛號或憶佛」,那麼不用斷盡見思惑,亦可得到佛力的幫助,不但能消業障,且在世間的日子,也能過得自在舒服,與世間緣盡時,亦可帶業往生西方。
十五、念佛名義上是「淨土法門」,其實也就是「心地法門」。
十六、依《大寶積經》的法意:末法眾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有念佛 得度生死。
十七、過去的高僧大德,其修行成就的方法,不一定是淨土法門,但為了不退其正等正覺(不退轉),亦會老實念佛。
十八、清淨心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佛,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十九、《阿彌陀經》,是佛唯一的自說經,內容所講的皆是信、願、行念佛。「念佛」是無上甚深微妙法,不要小看這一句佛號的功德受用。
二十、佛是無上綜合「大醫王」;南無阿彌陀佛聖號,是無上綜合「大藥王」;「真」善知識是無上有效的「助緣」,可治六道的一切痛苦。
二一、真正知道正確的教理及方法只是「處方」,有拿到處方藥且「有服用」病才會好。且一路上要「一直服用」,直到往生西方,到了安全的世界,才不會再犯「六道輪迴之病」。
二二、唯有佛才有無上的正知正覺,明白宇宙的一切真相與真理,我們凡夫無法衡量祂的一切。唯有照佛講的教理及方法(指標)去實行,才能真正永遠離苦,也才有智慧做出平等、大愛的事情。
二三、若要接觸多種或其他法門之前,要先知道自己的根性在那裡,才不會雖然有在念佛,卻落入雜修的心態,而走冤枉路。
二四、一方面修行,一方面研讀佛經,要花很多時間,所以修行所需的時間亦會延長。若尚未真正開悟,看經書反而,可能誤解法意、增長慢心,而障礙修行,所以還不如單純、且老實的念佛號或憶佛,既可保證安全,且成就又大。
二五、講錯法,會傷害眾人的慧根,故不可隨便講經說法。有時因為一句話,就會背負大因果。
二六、若想邊念佛又想邊看經書者,初學者可參考看《阿彌陀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等過一段時間,念佛的基礎穩了,再參考看《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及《地藏經》;等念佛有成就時,再參考看一些般若經書,如:《心經》、《金剛經》、《楞嚴經》等。看經書,要先看完一本再看另一本。平時、早晚課時,都要以一心念佛為主。看經書的時間,不須刻意安排,平時有空閒時再看即可。若能真正把一部經書的法意通徹到底,其他一切經書,雖不看但亦可全部都通徹。
二七、佛經的教理及方法是佛講的,所以關鍵是在於,要把佛經的法意拿來「實修」,而不是要拿來「念給佛聽」,也不是在做給他人看。
二八、念佛念到成就時,三藏十二部經書,自然全都包括在心中了;過去修行大德,有的人原本不識字,但修到後來不但能看經書、能說法,甚至能寫字弘法。
二九、所有一切語言文字、一切相,皆是生滅相(方便用的假相)。唯有「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可幫助末法眾生離六塵一切相,且成佛。
三十、未往生西方之前,皆還不算是真正修行成功,皆要持續的真心念佛。
三一、一切問題的原點是「心」,所以心要依靠,心不離佛、佛不離心的功德受用,才能解決心的一切問題,身口意的品質,亦自然跟著提升。
三二、念佛人,不要用自己習氣的那一把尺,去測量佛菩薩及他人,或因生活較平順了,自以為念佛的成就都歸功於自己(要小心貢高我慢)。
三三、面對正當的事,一方面要盡力去做,另一方面則要順其自然,且要知足也要有因果觀念,日子就會更順利。
三四、修行是要靠自己在生活中落實去體悟,而不是靠感覺或自我合理化。
三五、不能才念佛幾天、幾年,覺得沒有什麼效果時,就不再信、不再修此法了。此時應自己誠實的靜下心來,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真相信、真照佛講的教理及方法去行?「若有真依照佛經的教理,及方法實修,即使不想要順利、不想要好處、不想往生西方也難」。
三六、有些人表相看起來有用功在念佛,很懂經書,很相信佛法的樣子,但因妄心「自以為是的主觀習氣太剛強,且跟著妄心的合理化走」,所以修行了幾十年,還不如用清淨心念一句佛號所得的利益。
三七、修行之人的目標只有一個,讓自己活在世間時能,「改掉執取六塵的習氣」,能一心念佛,且與世間緣盡之後能往生西方,沒其它花樣。 (修行的過程要實在,才不會因為著相,招引幻境,而往偏路走)。
三八、正法的工具,只要到達彼岸,皆要捨去,何況非正法的工具,所以路程的風光皆不可攀,只管攝心在自己,心裡念的佛號或憶佛才安全。
三九、不是要刻意「造」個清淨心、不住相的心、不亂的心來念佛,而是在行住坐臥中,「心」不需專事時,什麼都不想,「心」只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就是在修:信願行念佛改習氣的法意,「只要有依此法意勤修」,習氣即會自然漸減、消融,心自然會提升至不亂、清淨。
四十、過去生因無明,而跌進了六塵相的泥沼中,才會在六道輪迴,若今生再不覺悟,就又會被六塵相,留在六道輪迴了。
四一、因為宇宙間有很多條路,亦有很多方法在運作,但結果都不同。
四二、心若隨習氣六塵相走,就會像迷路的小孩一樣,回不了家。心若跟著佛走(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就可往生西方,回歸到清淨的家。
四三、雖然有在用功念佛,但不是真正願意往生西方(心捨不得丟掉攀緣、攀相的習慣),那麼縱使整天念佛,也只是跟佛號「結個緣」而已,念一輩子也是枉然。
四四、念佛號很「簡單」,三歲小孩也都會念佛號,但想要通過臨終的大考驗,關鍵是在於:我們能放下幾分?及用幾分在攝心念佛?
四五、若平時不勤修,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修行就會進進退退,在逆境裡肯學,變順境就不學了,或想到時就念幾句佛號來「安自己的心」,就打混過去了。光知道眼前之事,不知眼後之事,其人可憐,罪還不知要受到何時才能止。
四六、不要因認為自己罪業深重,就產生懷疑自己,有資格往生西方嗎?佛會救度我嗎?…等等擔憂疑慮的心態,才不會加深雜念,而阻擋自己信願行念佛,往生西方的機會。
四七、發現妄想生起時,只要知道就好,不要再跟著它往下想。只管念佛號,才不會妄念「長似連續劇」。
四八、並非要等有空才念佛,而是心不須專用在某件事時,記得就要念佛。
四九、「只要習慣念佛的種子,勝過習氣的種子,就能慢慢破除妄想執著,往一心念佛的層次走」。
五十、早晚課念佛畢,也把平時所有善行、念佛,都回向往生西方,不要再眷戀世間福了。
五一、念佛時,有妄念出現,並非全是不好,正因為有在念佛改習氣,「才會發現」自己的妄念,所以不要覺得懊惱。只要心不離佛、佛不離心,「不去管妄念」,那麼反而可藉妄念來捨妄念,習氣自然會慢慢消減。亦可提升至超越五蘊、六塵的層次。(沒有念佛修改習氣的一般人,根本「不會發現」自己的妄念、習氣)。
五二、若念佛時,心有佛號與妄念同時並行,就如同走到「分叉路」,只要心不往妄念的那一條路走(不往妄念那邊的題目去想),只往念佛號這一條路走(心跟著佛號走),就是走對路。
五三、念佛念不好,並不是你笨,而是因為這一條路,你還不熟悉,不要懊惱、氣餒,只要常常,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妄念自會減輕。
五四、不要一直停在,心裡有苦受妄念出現時,把心念用「轉移」念佛的層次,要漸漸提升到,心有苦受妄念出現時知道就好,不再用轉移的方法,而是保持跟前念那樣,「只管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直直往前走,才會提升戒定慧。相歸相、心歸念佛的層次。
五五、對於自己最珍愛最重視的人事物,因感情深厚,所以會最放不下,會最想念他,工作時想、吃飯時也想,走、站、坐、躺,思思念念「想」的都是他。若我們能把這樣的感情,拿來「想念佛」,那麼很自然的就不會再忘記念佛了。
五六、假設某賣場在舉辦,三分鐘免費搬東西的活動,賣場裡的一切東西都可以自由搬回家去…。我們若能把在搬東西,那時的專注及迫切的心態,拿來用在念佛修行,分分秒秒不敢懈怠,則今生一定會有成就。
五七、一般人都只知重視六塵、六道之事,卻不知道要重視了生死的大事,所以才會忘記念佛。
五八、修行若一下很用功,一下又放鬆回來,像是要報答自己剛剛用功的辛勞;或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又執著六塵相,一再加重習氣或好高騖遠,只求效率不肯依正解行,按部就班的實修,即是走錯路。
五九、生氣、煩悶、心酸的時候,雖然也是有在念佛號,但若生氣、煩的心情還是存在,那念佛號的效果就會比較不理想。應把生氣、心酸的心情放掉,若放不掉就不要去管它,任憑它出來吧。只管心不離佛、佛不離心,持之以恆,心自然就能與它保持距離,就不會再被意識心出來的產物「牽著走」,而加深業力(習氣)。
六十、心有事就有苦,心無事就不會苦,心黏在佛號,就會自在,有煩惱有苦皆是自找的。
六一、念佛須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最好加「南無」表示恭敬及皈依,但隨眾念時則可隨緣,或須出聲念時,亦要心口一致的攝心念。
六二、早晨醒來的第一個念頭,及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要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晚上睡覺時身心平靜放輕鬆,心裡也要默念佛號或憶佛。睡前念佛,關鍵不在於念多或念少,要平靜的念,自然的睡著,不要提著一份心在念,才不會影響睡眠。
六三、初學者念佛號時,不論是默念、出聲念、金剛念(雙唇微動)皆可,沒有規定要以什麼形式來念,只要適合自己,「自然」就好。
六四、初學者想用個方法,使自己念佛號能更加攝心,可參考用:「字字口唸清楚,字字聽清楚」,或三、三、四,每遍十句的方法。
六五、口唸佛心無佛,不能與佛相應。口唸佛號是前方便,一段時日後,要提升到心(意根),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心是在胸前正中央的位置」,不要在音聲及心外求法尋佛。要攝心念佛,才能提升觀照力,超越文字法,而減輕心不甘寂寞,貪瞋痴的困境。
六六、心外的念佛聲(例如念佛機等),是提醒自己心裡要念佛的助緣,心不要去攀相,「心」要專注在自己心裡念的佛號,才是走對路。
六七、要辦一切事皆有方法、有順序,修行的過程,皆要隨著不同的層次,而用不同的正知見、正解行並用,才能成就,「只要每個層次的知見、方法是對的」,不但不會盲修瞎練,修行的層次,也會自然提升。
六八、心的每個念頭、想法,皆有因果,攝心念佛、清淨,就是正的法意。
六九、不管身走到那裡,生活皆要正當及正常,六根對六塵,心皆不跑去攀相,要用祥和的心態,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真用功半年或一年,就會提升智慧。
七十、原本用計數念佛、拜佛,可參考改用計時念佛、拜佛,會比較自然。
七一、若早晚課一作好,就覺得輕鬆了,那表示是用應付的心態在作。不管是作早晚課時,或是平時念佛,心都要平靜放輕鬆,自在的念,才不會傷到元氣。作早晚課也不要缺課,若停作一次,就會前功盡棄。
七二、初學的人念佛,比較容易感到昏沈,靜坐時若是有深重的昏沈出現時,就休息一下,等睡飽再念佛;若是輕微昏沈,心裡也要念佛,或起來拜佛,或走動一下、喝點水等。活動是身體在動,吃東西是嘴巴在吃東西,不需要用到心去走動或用心吃東西,所以要心不離佛。
七三、靜坐時要以念佛為主,心不要放空也不亂想、心不要攀相,才安全。
七四、洗澡、睡覺、上廁所、在不潔之處時,念佛要改用默念,表示恭敬。
七五、念佛時會頭痛,那是因為當時把力都用在頭腦(氣往上升,且頭腦是意識,不能得定),「心不是在頭部,是在胸前正中央的位置,且佛法是在心、西方亦在心、作佛亦是心,不是在心外求法、尋佛」。
七六、念佛的過程,若心裡有感覺枯燥乏味,或有起煩惱時,皆不要去研究它,「心要不取不捨不動,心攝在佛號,才會有自然的智慧受用」。
七七、念佛時,身心的一切感受,及世間的一切六塵現象,雖然都在,但心都不要去管它,亦不是硬撐、不是壓抑,要自然面對一切緣相過正當生活,餓了就吃、癢就抓、冷就加衣…等。心不要急,把「念佛但又同時在想事情的習慣,丟掉不再用它」。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心清淨,心才能見到真法,及一心不亂念佛的層次。
七八、念佛修行的過程,會因心態的轉變,而感到不習慣,以及因為你的用功,而把八識裡習氣的種子「逼出來」,心裡的妄念、感受,將會比未念佛、未改習氣之前,變得更多、更孤單寂寞、心的感受,會更苦或更煩更亂,(會反覆翻滾多次)。但此階段只是必經的過程,是在幫助我們,清垃圾改習氣的好機會,也是修行的關鍵處,千萬別放棄或苦惱。遇到這種狀況時,只管冷靜放輕鬆,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幻﹂就好,所以不要去管它,心裡認定念佛號才是「真」,千萬不要因心不甘寂寞,而再被習氣牽著跑,或再外加其他法門。「只要勤修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自然能相應佛、菩薩幫助我們,平順通過這些過程,(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七九、意識是妄心、且沒有智慧,所以要用祥和的心態,深入勤修、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即有機會把識轉為智。
八十、如果所在的場合不方便念佛,或遇到有人不願意見到你念佛時,則可改為在心裡默念即可,不需要因為任何狀況的阻撓,而改變自己念佛修行的心意。(自己心裡在念佛,凡夫不會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
八一、初學者,當在看書、工作、講話、算錢、計劃事情…等。心需專用的時候,就先專心的做好事情,等事情做好了再念佛。等念佛基礎穩了,再提升至,不管身在何處於行住坐臥中,做任何事皆要留三分,在心裡念佛,再漸漸加分至攝心念佛、憶佛的層次。
八二、當我們在把修行的路想清楚時,或是在計劃某件正當的事情時,因為自己還沒有走到有慧照力的層次,就需要靠「想」臨時方便用。等把事情想好了,心就要收回來,「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如果能依照這樣做,就不算是妄念。
八三、念佛不是為了要肯定自己或精神寄託、與他人比高低比名氣、或做人情跟流行。在修行的過程也不要有一點小悟出現,就認為自己有多了不起(有得),若有這種傲慢心,就很容易會失去正確的方向。
八四、順境時不可執相,逆境時更不可執相。修行人要有決心與耐心,不要急躁或嫌無聊,應一路不更改的,「一門深入再深入」。
八五、「至心信樂」是指:心裡的堅定要如同「釘子釘住了」!心就不再動搖,從此一門深入,「心不離佛、佛不離心」不再心外,求法尋佛。
八六、心放下無常的假緣相、改掉一切習氣、心不住相、萬緣放下,名相雖不同,但皆是「心不住六塵一切妄相」的代名詞。
◎小結語: 今世有幸得人身,不管自己長相如何、身份地位高低、過去是好人或壞人,從現在起:自己真心願意在道德之下過日常生活,把執著六塵相的習氣,換為信願行念佛的習氣,就是歸依佛,就是佛弟子。 千知萬解不如用對的知見、方法。若已識得念佛路,就要盡其一生勤修,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雖習氣未斷盡,但能靠這一句佛號,「不讓習氣起現行」,佛號自然就會導航我們,帶著舊業往生西方。 一般人臨終時,都要找到好的環境、好的因緣,才能念佛。若平時 都能勤修「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穩住在心裡 ,習氣就會自然放下,而不管在哪個地點,或遇到怎樣的因緣往生,皆可順利往生西方。 對正法的解行、方法、知見愈了解,修行的過程,就會走得更輕 鬆又快速。 修行有走對路的人,心情會愈來愈輕鬆祥和,如果會愈來愈有壓力不快樂,就要靜下心來想清楚,是否自己跟錯法緣了?或用錯法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