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10-7
- 最後登錄
- 2024-1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98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146
- 相冊
- 1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一、人是由「四大」(骨頭、血液、體溫、氣息)所組成;雖然外在的體形不同,但每個人都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與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七識」(如有走到正路而證,識即會轉為智),「八識」(習氣的倉庫),「五蘊」(色、受、想、行、識);而每天人體所接觸到的皆是「五欲」(財、色、名、食、睡)與「六塵」(色、聲、香、味、觸、妄心的想法)。
二、凡夫為了要讓自己的肉體及心裡感到舒服,就會把心思用在金錢、淫欲、地位、口欲、睡欲…五欲方面去費心去執著,且迷失在眼睛所看到的人事物、耳朵所聽到的聲音、鼻子所嗅到的氣味、舌頭所嚐到的味覺、肉體所碰到的觸覺、心裡的念頭等六塵妄相,拼命的去執著去抓取。且在日常生活中「六根對到六塵」,總是被凡夫心的習氣牽著去執著愛恨情仇、食衣住行、吃喝玩樂,更愛享受他人的尊敬與肯定,心裡的一切感受皆要合自己的意,否則就會不舒服。不愛依佛經講的解脫路去行,而偏好用自己往輪迴的那一套習氣去行。就算念佛也愛打妄想,心不甘寂寞,總愛攀在六塵相流浪。
三、富貴如浮雲,人生短短數十載,就算真的貪圖到,一點小好處,又真能享受多久?世事無常,且生命其實是脆弱不堪的,應好好想想今生來世間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為何要執著臨時因緣組合的現象,緊抓著不放呢?若真等到失去人身,才體認到「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的道理,那可就太遲太慘了。
四、肉體是五蘊的「傀儡」,也是五欲、六塵的「奴才」。妄心、雜相,是生滅相、空性,只要心不去攀它,心攀佛號,「心」就不會有事。
五、在日常生活歷境對緣中,心皆要留三分念佛,不要把心全放出去。
六、心若隨六塵相波動,心就會與六塵相糾纏不清。若心攝在憶佛、念佛,心就會有戒定慧,心就不會再隨波逐流。命運會如何?一切端看自己心裡的觀念及方法,是用入世法?或是出世法在過日子?
七、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所以不必與別人做比較,煩惱也無用,但自己要「深思熟慮」,要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若已確立了正當的目標,就要盡其一生去落實,「不要迷失在慾望與得失心之下,身心一再的被物質與凡情所用,糊塗、匆促的走完一生」。
八、過去心(記憶回憶)、現在心、未來心,三妄心皆是虛有,別當真。
九、凡夫心就是被「相」污染的心(染著習氣的種子),而「相」可分為兩種: A、「內相」如:貪、瞋、痴、嫉妒、回憶、煩、苦、痛、感受、想法、念頭…等等一切受想行識感覺之妄念相。 B、「外相」如:色、聲、香、味、觸、語言、文字…等等一切人事物之緣相。 因為凡夫八識(倉庫),裡存檔了習氣的種子,「若種子不清乾淨,則春風吹又起」。例如:當你聽到不合你心意的話,或看到不喜歡的人事物時,瞋心的念頭(瞋的習氣種子),就會出來與相合。若是這樣,則八識裡頭,瞋的習氣種子,不但不會減輕,反而又加重了一份力量…,其他一切相、心裡所有念頭、感受也是如此。
十、煩惱與習氣…等一切相,皆是凡夫心「想」出來的,「想」是妄心的總根源。只要「想」一出來,一有起心動念,心與相合了之後,就會指揮肉體的身口意去造作。就如心裡想要看電視就會去看;想到不喜歡的人事物,心裡就會煩。但只要「心裡想」的是佛號、是佛、是西方,就不算是妄想。
十一、凡事都因先有「想」,才會去做,有「想」就會迷失在「自以為真」的六塵一切妄相中過日子。所以要是能,「把心的念頭都攝在憶佛、默念佛號」,慢慢就能不再隨意識心的「念頭」去造業。
十二、凡夫不知道,每個起心動念皆是妄想,妄想是要經過,正法意持續的訓練,才能捨三妄心,而活在當下的層次。
十三、凡夫以為心裡什麼都沒想,其實心是處在無明,而能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的人,什麼都沒想,則是處在戒定慧(定慧有淺有深)。
十四、凡夫心因為執著五蘊、肉體當「真我」,且把生活中的人事物,及六根所對到的六塵相,認為是真的、永恆的,加上自己內心「合理化」的慣性,才沒辦法把識轉為智。
十五、意識心是「麻煩心」,所以今生一定要下定決心,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有止有觀,把識轉為智,而超越五蘊,捨習氣(捨掉麻煩心)。
十六、修行是需盡其一生去拼,才會成功的,但並非用力道或苦行去拼,而是要拼在:「用祥和的心態,秒秒心不離佛、佛不離心的事修」。
十七、佛是了知,宇宙一切真相的覺者,有依照衪說的正知見、解行並用,即可幫助我們,早日看透六塵真相,而意不顛倒,一心念佛的層次。
十八、如果反覆在六道輪迴有這麼美好,為何還會愁眉苦臉?如果你是真心希望今生可以解脫六道輪迴,往生西方,那麼平時就應和諧的過日子,應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心跟著「佛」走)。
十九、造是非者,是幫他人消災,而自己是在造惡果,是很不划算的事情。
二十、過去的雖然不能重來,但還有未來,所以從現在起,真心懺悔,且勤修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就還有機會,跳脫習氣的牢籠。
二一、若改變不了他人,就要改變自己(自己要迴光返照,不再去看他人的對錯,把心收回來勤修,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才不會生生世世,一直在重覆,恩恩怨怨的事情)。
二二、問世間情為何物?「世間沒有真愛而會放不下,全是因習慣和情執」,莫認得太真,「心」才不會為情所困,要往生西方才能真了緣。
二三、得人身時,心路歷程,有兩條路可選擇:一條是再續走六道路;另一條是:可轉換走念佛往生西方路。
二四、對於念佛往生西方之事,目標要明確,發心要真,要落實去做。
二五、用祥和的心態,「全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念再久心亦不會累。
二六、持名南無阿彌陀佛,心不離佛、佛不離心,法意不是口唸佛,是要攝心默持佛號或憶佛。且「法、西方、作佛亦是心」。
二七、念佛改習氣是一件事,只要我們有勤修,深入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即可提升慧照力,而掃除習氣(相:有粗、有細。習氣:亦有輕、有重。戒定慧:有淺、有深。)
◎小結語: 因每個人對人生,真正的意義有不同的見解、所追求的目標有所不同,或對生命無常轉眼成空的真相,也有不同的體驗與認知,所以對於追求生命的真實意義,與對了生死的迫切程度,也就有所差別。 不管是男女老少,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真我),只是因為經過累世以來的造業,受到妄念、執著的污染,而使本來清淨的法體,變成了汙濁的肉體,肉體是有生滅的,肉體死後腐化就不存在了,只剩妄想、習氣(造業的力量),再次受到業力的牽引,去換上另一個肉體。但我們的佛性並不會因這些生滅輪迴,而損失或消滅,因為佛性是清淨,是不生不滅的實相。 有生必有死,死亡並不可怕,死亡就如換另一間房子那樣。但來世會換到怎樣的房子(身體) ,就要看個人所造的業力。若要換清淨的身體,就要看臨終的最後那一念,是否能意不顛倒、一心不亂,攝心默念佛號或憶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