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與奧地利在1990年代 初期進行了一項名為奧地利西班牙聯合研製(Austrian-Spanish Co-operative Development,ASCOD)的新一代裝甲戰鬥車系列的合作計畫,研發一種新型裝甲步兵戰鬥車(IFV),並以相同的車體基本設計開發一系列廣泛的衍生型,首輛原型車於1992年出廠,並在1998年的歐洲陸軍展中首度公開展示。在此案中,奧地利方面的主承包商是史泰爾(Steyr-Daimler-Puch),西班牙則是聖塔巴巴拉 系統公司(Santa Barbara Systemas,被美國通用動力集團購併後改稱General Dynamics Santa Barbara Systemas,GDSBS);史泰爾與聖塔芭芭拉在2000年代先後被美國通用動力集團(GD)購併,和同樣被GD購併、生產食人魚輪甲車系的瑞士莫格瓦(Mogwa)公司合組成歐洲地面戰鬥系統公司(European Land Combat System),隸屬於通用動力集團的戰鬥系統部門。西班牙陸軍將ASCOD命名為Pizarro,奧地利則稱之為槍騎兵(Ulan)。
生產
西班牙陸軍對Pizarro車系總共有900輛的需求 ,希望Pizarro的衍生型能取代M-113裝甲運兵車、M-110自走砲與M-60A3戰車等現役各式戰甲車輛。西班牙首先在1996年向 西班牙聖塔巴巴拉(Santa Barbara Systemas)訂購首批123輛IFV型以及21輛指揮/通訊車型(Command and Cotrol Vehicle,C2V),在2002年交貨完畢;隨後西班牙陸軍 又在2004年斥資7.075億歐元訂購第二批212輛Pizarro車細,包括170輛IFV、5輛C2V、28輛砲兵觀測型、8輛裝甲回收型(ARV)、一輛工程型等。而奧地利方面 在1999年向史泰爾訂購112輛槍騎兵,在2002~2006年交付完畢;不過奧地利陸軍希望能採購更多,112輛實在是不敷使用。
基本設計
ASCOD系列包括基本的裝步戰車型(IFV)、通訊指揮車(Armoured Command and Communication Carrier,ACCC,西班牙稱為Command and Cotrol Vehicle,C2V)、砲兵觀測車(Armoured Artillery Observation Post,AAOP)、裝甲回收/維修車(Armoured Repair and Recovery Vehicle,ARRV)、120mm迫砲車(Armoured Mortar Carrier,AMC-120)、裝甲補給車(Armoured Logistics Carrier,ALC)、裝甲救護車(Armoured Ambulance,AAMB)、反戰車飛彈發射車(Anti-Tank Guided Missile Carrier,ATGMC)、短程防空飛彈發射車(Anti-Aircraft Missile Carrier,AAMC)、防空砲車(Wildcat Anti-Aircraft Gun System,AAGS)、配備105mm主砲的LT-105輕戰車型等等。而奧地利也以槍騎兵戰鬥車參與2000年代初期荷蘭陸軍新一代裝步戰車的競標案,但最後敗給了瑞典CV-9030 MK-III。
射控方面,西班牙的Pizarro的砲塔內配備Indra發展的MK-10射控系統,具有精確的瞄準能力以及行進間射擊能力。MK-10的次系統包括新型數位彈道計算電腦、整合式砲手瞄準儀以及雙軸穩定系統,其中砲手瞄準儀包括一具紅外線熱影像儀、一具二氧化碳護眼雷射測距儀、一具日間光學瞄準儀、雙軸穩定儀以及一個可選擇的影像頻道。第一批123輛Pizarro使用第一代紅外線技術的SVT-02熱影像儀,之後生產的車型則會換裝第二代紅外線技術的VC-2熱影像儀。VC-2使用一具240X4影像陣列,偵測頻譜涵蓋7.5至10.5微米(micron),具有12.3X7.7度與4.1X2.6度兩種運作視野。而奧地利的槍騎兵則使用Kollsman的日夜間影像系統(Day Night Range Sight,DNRS),同樣擁有數位彈道計算電腦,以及整合有光學瞄準儀、二氧化碳護眼雷射測距儀以及紅外線熱影像儀 與穩定系統的砲手瞄準儀,其熱影像儀的頻譜接收範圍乃8~12微米,擁有2.8與8.4兩種放大倍率。兩國ASCDO的射控系統均整合有自動目標追蹤系統 (ATT),能根據瞄準儀提供的資料,自動連動砲身與砲塔的伺服裝置對特定目標進行追蹤瞄準,使其 在行進間射擊敵方靜止或移動目標時都保有高檔的命中率。兩國的ASCOD同樣配備一具車長全週界日間瞄準儀以及一具螢幕,此螢幕能顯示砲手熱影像儀以及車長觀測塔上6個潛望鏡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