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3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修道子入道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演蝦是裝瞎的最高境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6-8 01:07:2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修道子入道

詩曰:修身養性進鸞堂。格物致知有義方。

   眾志輸誠明儀禮。忍人不忍德沾光。

為求學習先天大道義,而一一皈依進入鸞門聖地,藉以學習人生哲學,了達修身之目的。修身不外行功立德,養性不外降伏貪、嗔、痴、愛、妄;而一個修行者,縱然智慧再高,那也不過是內涵而已,但終究未實踐在外,一切的功行,皆在於外在之實踐,方稱功德。

修身之人必先使其知瞭是非、善惡、對錯,以其心中明白是非善惡,而後能明辨是非善惡,因為心中已明白如何造作,所以能身體力行,把心中之物欲降伏,便能行真道。修身養性最容易實行的便是外行,而最易犯錯的也是身行。何以故?身體力行攸關大眾,而內性之修持,僅個人之事而已,影響不到外人。諸如一位自稱是孝子,對父母是如何恭敬有禮,如何的遵從,但實際上對父母並不予以理睬,甚至頂撞,如此之人在心上雖然孝敬,但外行上卻已是違孝行,而造成影響的只有外在之行為,卻與內在涵養無關。諸修道子一致輸誠入道,求學、知禮達義,實難能可貴;須知凡事先由修身為本,本是致用,是實踐,將我人身內之脾氣毛病藉由外在之改進,漸而身內可化育去蕪存菁。養性是體,是不變之道理,但終是較不易持久,因人心時常在變,所以外行之功德常行,正可培育內心之品德。譬如有一個人無故將不滿加諸在我人身上,我人必定自然的加以反彈,這是自然現象。然而必須有忍辱之精神,而忍辱乃由心中之分辨,下達身體力行,但心中長久之忍辱,必定在有朝一日,爆發出積壓已久之忍氣,然而修身之人將一切忍辱視作平常,毫無忍字可言,是以必不會有忍氣充爆之時。修身以養性必須合而為一,因為性德是發自於心,身行則是顯諸於外,是相輔而相成,缺一不可,但就重要性而言,修身佔有極其重要地位,若眾人能依循而行,則德澤萬眾,九玄七祖同沾光也。

來源:慈 聲 橋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信者恆信乎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4 22:0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