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7-12
- 最後登錄
- 2025-5-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92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4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夏至養生/3消暑湯飲,解你身體的熱
夏至是一年第10個節氣(國曆6月21日前後),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日。由此開始,北半球的白天將日漸減少,夜晚逐步增加。夏至也叫作「夏半」,意謂夏季走到一半,雖然天氣愈來愈炎熱,但離立秋只剩夏季的半程。
中醫認為,暑氣過盛是夏季致病因素,又稱暑邪,讓人產生頭痛、發熱、口渴等類似中暑的症狀。
補充水分預防中暑
炎夏要補充足夠水分,維持身體電解質平衡,如果平日有喝茶或咖啡的習慣,需補充更多水分,因為咖啡因利尿,容易脫水導致中暑。
流汗後猛灌冰飲雖暢快,卻可能衍生胸口鬱悶、呼吸急促等問題,因為冰水會消耗身體能量,不利於氣血循環。經常出入冷氣房,應多喝溫開水、或至少跟室溫差不多的水最解暑,因為熱會讓毛細孔打開來排汗,解除熱氣悶在體內的狀況。
至於涼茶、青草茶性味偏寒涼,一般人只能在天熱、大量流汗後喝一些,平時儘量不要常喝,否則腸胃負擔太大容易腹瀉。女性飲用時可加紅糖(俗稱赤砂),中和青草茶的涼性。
中醫傳授消暑湯方
民間傳統夏日消暑常用綠豆,無論是用冰糖煮成綠豆湯,或製成綠豆粥、綠豆海帶排骨湯,放涼食用都可去暑熱。酸梅湯也是居家常備消暑涼方,小口啜飲生津止渴又開胃。
1. 綠豆湯:
綠豆外皮有清熱功效,因此等綠豆湯煮到豆皮稍微破開即可熄火,可加點冰糖,如果搭配薏仁一起食用,利水滲濕效果更強。不過,中醫師董延齡在《跟著天氣養生》書中提醒,綠豆不能久煮,因為解熱精華在綠豆外皮,如果煮得太久豆皮太爛、湯會變混濁,解暑效果也會因此而變差。
2. 酸梅湯:
中醫師董延齡夏天必定親熬酸梅湯:烏梅、山楂各1兩半,另加入甘草5錢,放入3000~4000cc水中煮約半小時即可,可酌加冰糖。中醫認為酸能入肝斂汗,滋潤身體陰液、養肝及養胃陰,若搭配桂花風味更佳。
夏天容易使人心煩氣躁、腸胃功能運作遲緩,適合易消化的新鮮清淡飲食,盡量別吃太多過於肥膩、滋補的料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