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5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勵志] 走平常路,別追求什麼卓越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7-2 06:06:5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卓越是通過一點一點看似很平淡實則很艱難的勞作和努力累積起來的。與其一味的追求卓越,不如去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這條路之所以走的人少,是因為它與那些“金光大道”相比,實在是太平淡無奇了,但繞開它,意味著你已經踏上一條通向平庸的不歸路。沒有疑問。

“追求卓越”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典型的陳詞濫調之一。聽到追求卓越之類的話,看到一堆堆意淫“成功”的寫手們寫就的“成功學”,就會想起《魔鬼詞典》裡對“陳詞濫調”的定義:陳詞濫調是速食讀物特有的一種“榮耀”,是在一大堆煙霧彌漫的詞語中呼呼大睡的思想,是一個笨蛋對一百萬個傻瓜說出的真理,是死去的真理的活僵屍,是思想的海灘上已經被曬乾的海蜇皮。

關於“卓越”和“成功”的種種話語,已經成了深陷平庸且不甘平庸、同時又不肯付出堅實的努力,一心期待有速效妙招的人們的廉價興奮劑。這類興奮劑似乎在年輕中造就了一種共識:要想“成就卓越”,就得“不走尋常路”。

真有心擺脫平庸,還得從扔掉、戒掉這些廉價興奮劑開始。《少有人走的路》可算是一副解藥或戒毒藥。作者所說的這條路之所以少有人走,不是因為它是不尋常的路,恰恰是因為它太尋常、太不是捷徑、太不卓越,因而令大量盼望成功、追求卓越的人不屑一顧了。

最近在和一些年輕人交流的時候,會經常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在與其他同齡人競爭的時候,如何才能做到出類拔萃以至於達到卓越?

如果在10年前,關於這個問題我可能會侃侃而談。但是現在,我面對這個問題時,心情很複雜,甚至覺得追求卓越這個說法本身是有問題的。

“吸引”要比“追求”更靠譜
卓越並不是追求得來的,真正的卓越應該是一種內在的氣質。這就好比在談戀愛的時候,追求一個人和用自身的氣質去吸引一個人,得到的可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愛情。而且隨著閱歷的增長,會越來越覺得“吸引”要比“追求”更靠譜。

雖然現在很多世面上流行的“雞湯”都在談:年輕人之所以不夠卓越,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勇氣去追求,這樣說並沒有什麼錯。但是我始終相信:百草皆藥,百藥皆毒。在使用一種藥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服藥的人自身的身體狀況,如果不切實際的濫用“勇氣”這味藥,就可能把良藥變成了毒藥。


對於年輕人來說,不能“卓越”的原因可能並不是缺乏勇氣。反而是由於過度的自信而產生了一種“自大狂”的病態心理,才導致他們不能吸引卓越。

“自大狂”所導致的不自律
比如說一個孩子,當他長到十三四歲的時候,會發現他們之前的偶像——父母是不完美的,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失望感。對比父母,他會把自己的某些優勢無節制放大,產生一種“自大狂”的心理。

當年輕人抱持著這種“自大狂”心理走上社會的時候,會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是卓越的,未來是輝煌的。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當他們遭受到現實沉重的打擊時,會形成一種天然的心理防禦機制:我很優秀,但現實的我又如此的不堪,那一定是現實的問題。這種“自大狂”的人格折磨著這些年輕人,產生了兩種心理疾病:神經官能症和人格失調。

神經官能症的特點是把全部的問題歸結於自身,而人格失調又會把問題推給環境。比如說:我之所以不卓越,是因為我出身太卑微,但是我出身太卑微的原因又是我的父母導致的。

這兩種心理疾病看似矛盾,實則合一。在這兩種心理交織下,最終往往會形成一種懷才不遇的心態,覺得周圍的人狗眼看人低,完全喪失掉自我反省的能力。這些年輕人會用一套自圓其說的理論解釋他和世界產生巨大衝突的原因,這就導致他們不會去管理自己、糾正自己、磨練自己,陷入一種不自律的狀態之中。

改變不自律的四條途徑
如何擺脫這種不自律的狀態?

美國有一位著名的心理醫生M•斯科特•派克,在他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指出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説明年輕人擺脫這種狀態,即: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一、推遲滿足感。斯坦福大學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棉花糖試驗:老師給每一個幼稚園的小孩子一個棉花糖然後離開,臨走的時候告訴他們:“你可以馬上吃,但如果等我回來再吃,就可以得到雙份的棉花糖。”試驗的結果是:當老師回來的時候發現只有少數幾個孩子沒吃掉他們的棉花糖。後來心理學家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沒吃掉棉花糖的幾個孩子事業都比較成功,這表明推遲滿足感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

二、承擔責任。在《簡•愛》中簡•愛的老師對簡•愛說:“責任就是你不想做但必須做的事情。”這聽起來似乎沒有一點點出類拔萃的意味,但是如果你不能承擔責任,就很難得到他人的認可,很難出類拔萃。

三、尊重事實。比爾蓋茨給青年人的十個忠告裡說:“世界根本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的成就。”因為自尊不是一個稀缺資源,每個人都有自尊,而且越失敗的人自尊心可能越強。但是尊重事實是很少人能做到的,才是真正稀缺的。

四、保持平衡。很多年輕人會理所當然的把自己的追求當作生活的全部。比如說一個追求藝術的人,就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覺得生活都應該是藝術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不那麼藝術的事情,這就要求你必須要保持一種生活上的平衡,才能去追求藝術,不至於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被生活所累。

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契訶夫說:“想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就必須從內心深處覺得自己和平常人沒什麼不同,甚至某些地方不如平常人,只有三流作家才會覺得自己是高於其他人的。”改變三流作家這種“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心態,才有可能真正變得卓越。

卓越是通過一點一點看似很平淡實則很艱難的行為累積起來的,與其一味的追求卓越,不如去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這條路之所以走的人少,不是因為隱秘,而是因為它與那些“金光大道”相比,實在是太平淡無奇了。但這條看上去“不像”通向卓越的路,恰恰是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2 14:2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