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2-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擺渡人,非典型性寫作愛好者,資深幻想家,自由撰稿人。微博@我就是那個擺渡人,個人公眾號: baiduren66。G.P.A授權轉載。
一
前幾天,和朋友一起去電影院看電影。
離電影開場還有四十多分鐘的時間,朋友突然想起來有東西忘帶,便又回去拿東西。我一個人無聊地坐在等候廳裡玩手機。後來來了一對小情侶,兩人手挽手就坐到了我旁邊。男士戴了一副黑框眼鏡,頭髮鋥亮,女士穿一套休閒商務裝,很職業。看樣子他們應該剛大學畢業不久,已參加工作。
一開始他們並沒有引起我過多的關注,後來就被他們的說話聲吵到抬起頭。當時那個女生盤坐在男生的腿上,嚷嚷著要吃哈根達斯,還非要拽著男生一起去買。最後,男生拗不過她,就出去了。不一會兩個人就帶著昂貴的哈根達斯回來了,女方手裡還捧了一桶捧米花。
本以為有了吃的,他們會就此消停一下。可沒想到他們玩鬧的越來越厲害,一邊吃還一邊嘟囔,整個等候廳裡都是他們兩個的嬉笑聲,不時還打情罵俏。甚至期間還不小心把爆米花撒了一地,男的讓女的撿,女的讓男的撿,最後誰都沒有撿。
電影沒過多久開始了,每當電影裡出現兩個人比較親密的鏡頭,他們兩個竟然也會學著摟摟抱抱。雖說,電影院裡比較黑,可這樣的舉動還是看的一清二楚。就這樣,本打算專心看個電影,卻成了他們兩個人的電影。
電影看到一半,我朋友就拉著我起身走了。並告訴我,以後看電影只坐最前面,絕對不坐在情侶的後面。
二
接下來的這個故事,是大學裡的一位朋友講給我聽的。
她宿舍的人都很節儉,從一開學她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把喝光的礦泉水瓶和不用的紙箱子都攢起來,最後賣給收廢品的人,賣的錢用來當舍費。
某一次臨近暑假的時候,她們宿舍已經攢了一陽臺的廢品,聯繫到了收廢品的人,她和兩個舍友就一起把廢品裝起來,抬下去賣。收廢品的人是一位老奶奶,滿頭白髮,衣著簡樸,弓著背,一看就知道生活很艱辛。老奶奶跟她們講好價,她的兩個舍友卻不依不饒,一定要讓老奶奶提高價錢。
老奶奶邊整理個廢品邊說,姑娘啊,我一天也賺不了幾個錢,看我這把年紀了,還要靠這個生存,你們這麼高的價格,我也沒法買賣啊。當時是中午,太陽最毒的時候,老奶奶的額頭上早已冒了很多汗。我朋友的舍友,就答應了錢的問題。
可臨走的舉動,讓她大為驚訝,舍友把裝好的垃圾一股腦倒在地上,轉身就走了。老奶奶無奈的歎了口氣。我朋友當時也不知該說什麼,只是說了句對不起就走了。
回到宿舍,從樓上看下,老奶奶依舊貓著腰在整理剛才的一堆廢品。事後她告訴我,她那兩個舍友對待老奶奶的態度真的有點過分,尤其是臨走時故意把垃圾一扔,而這只是為幾毛錢,真的很差勁。看到老奶奶,那樣辛苦的收集廢品,我覺得自己也很差勁,竟然沒有幫忙。
捫心自問,讀了這麼多年的書,修了這麼多學分,幾毛錢就讓我們原形畢露。
高二時候的英語老師,是個五大三粗的男人,經常打農村的學生。他的口頭禪是:你一個農村的學生,不好好學習,你來上學幹什麼,快回家種地吧。城市的孩子犯了錯,他會輕輕敲一下他們的頭,笑著告訴他們要用心學習,農村的孩子犯了錯,輕則大罵一頓,整個教學樓裡都回蕩著“你一個農村的孩子”諸如此類的話,重則拳打腳踢。
可笑的是,大家都知道,他也是個農村人。
有次他講課,講到興奮處,突然問一個成績不是很好的女生G,你在班裡最好的朋友是誰,她說是Z,英語老師竟然說了一句,Z學習那麼好,她怎麼會把你當好朋友呢。當時全班沉默,Z恰好是我的同桌,我很清楚的聽到Z說了一句,Teacher,you are wrong。
事後G和Z依舊每天都玩的很開心,但G再也沒有叫他一聲老師。
三
教師,一個很神聖的職業。自古就有為人師表,他不僅教你知識,更告訴你如何做人。可這樣的老師,是怎麼混進去的呢?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對待他人要禮貌,上述三個故事裡的每個主人公對待他人都是禮貌的,但懂禮貌並不等於好教養。對待同事彬彬有禮的上班族,可能對餐禮廳裡的服務員破口大駡;教育學生禮、忠、孝的老師,也可能會在課堂對學生拳打腳踢,嘲笑怒駡。有時候我們自己都不曾察覺到的一言一行,早已把我們的教養暴露的淋漓盡致。
有人說,要想提高教養,應該多讀書。可是,教養一定與讀書有關嗎?讀一千本言情小說的人,不一定會對餐廳裡上菜的服務員說一句“謝謝”;從上小學就開始背《三字經》的我們,也未必都是教養很高的人。
有一位外國的朋友曾經對我說:你看過很多書,在書裡經歷過各種各樣的人生,但哪一個才是你自己的人生?
我認為,教養也是這麼一回事。我們看到書上講古人如何舉止得體,言談文明,我們未必接著就去學習古人。但如果我們親自去街上發一次傳單,下次遇到別人給我們傳單時,我們一定不會像以前那樣粗魯地拒絕。
四
知乎上有個提問:陌生人的哪些事,讓你感觸很深?
有人回答:
有一次,地鐵裡,打翻牛奶,結果灑到了別人身上,趕緊的賠不是,可是旁邊的男士卻拿出紙巾把我身上的牛奶擦乾淨,微笑表示不介意,沒有一句斥責,很快就下車了。
我突然想明白,一個人只有被溫柔的對待過,才知道怎樣溫柔的對待別人,有的人兇悍,也許是因為他不曾被人溫柔相待。
人總是在一次次經歷中反思,然後一步步成熟,嘗過被偷的滋味,就選擇不去偷竊他人的東西,嘗過被朋友惡語中傷的滋味,就選擇絕不去惡語中傷朋友,發現說髒話很low,就選擇同人交流時使用文明語言,作為公司新人被公司老人欺負,就選擇當自己成為公司老人時絕不欺負新來的人,嘗過被人溫柔以待,就選擇以後也溫柔以待他人……你的經歷給你反思,反思後你的選擇決定你成為怎樣的人,成為怎樣的人決定你有怎樣的教養。
單純的讀書,並不能給你帶來多高的教養,因為理論終是要聯繫實際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讀了很多書以後依舊髒話連篇。
讀萬卷書雖好,但不如多注意自己的行為道德。多樣的經歷可以使你理解不同階層群眾的生活,內心也就變得慈悲起來,不需要刻意去表現自己的舉止,你平日的一言一行都是反映你教養的名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