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5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印光大師開示:18.往生淨土以什麼為本?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10-9 08:45:1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18.往生淨土以什麼為本?

淨土法門,唯信為本。信得及,五逆十惡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斷惑者,皆無其分。(增廣文鈔卷一書一第八五頁「復周智茂居士書」)

唯淨土一法,專仗佛力,以故不論斷證,唯恃信願。信願若具,雖罪大惡極,將墮阿鼻地獄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徑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來大慈普度,一物不遺,唯此一法,最為周摯。(增廣文鈔卷三序第六一頁「淨土釋疑序」)

然念佛一法,注重在信、願、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發願,縱得一心,也未必得住生。果具真信、切願,雖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往生。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種種境界,而不以決定求生為事,即所謂捨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極處,若未斷盡煩惑,仍然是六道輪迴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極處,而未斷盡煩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淵懸殊。(文鈔續編卷上復習懷辛居士書)

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而復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此種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實則,由此而益加信願,以致一心,則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則成壞想念矣。不可不知。(文鈔續編卷上第一百七四頁「復朱德大居士書」)

又念佛一法,要緊在有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縱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若無信願,縱能心無妄念,亦只是人天福報。以與佛不相應故。固當注重於信願求生西方也。(文鈔續編卷上第一百零一頁「復又真師覺三居士書」)

須知往生淨土,全仗信、願。有信願,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亂,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亂及得念佛三昧為志事,不復以信願、淨念為事(都攝六根而念為淨念。念佛時,常聽自己念佛音聲,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切須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實益,由不注重信願,不能與佛感應道交,仍在此五濁惡世中,做苦眾生耳。(文鈔續編卷上第一百五六頁「復郁智朗居士書」)

念佛一法重在佛慈加被,雖屬具足惑業之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帶業往生。餘一切法,則決無此義。(文鈔三編卷三第六O五頁「復溫光熹居士書六」)

信願門中尤宜致力,庶可決定深得念佛之實益。若效他宗,專以功夫為事,棄信願而不講,則便成仗自力之法門,其失大矣。(文鈔三編卷四第九九五頁「復李覲丹居士書六」)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426&cid=59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18 16:2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