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9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勵志] 職場必須會說的“謊言”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11-18 08:54:5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你的能力確實很強,只是最近聽到不少同事說你這樣那樣,你可要注意點兒……
如果你必須和你不喜歡的人共事,那麼你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借別人之意把他令你反感的方面指出來,以期達到和平共處的效果。

◎你年輕有為,這個事除了你,還真想不出有誰比你更合適……
作為主管,如果你想把一件棘手的事委派給某人,他聽了這話不僅心存感激還會使勁出力,保證出色完成任務。

◎這身衣服穿在你身上特顯氣質……
同事之間誰不品頭論足一下,即使衣服不怎麼好看,可是一句顯氣質足以讓你和同事親密三分。

◎哎呀,XXX,哪裡看得出你有40啊……
也許你早已知道對方的年齡,只是在適時的機會脫口而出,保准年長的同事一天都沖你笑盈盈。

◎這事雖然有些難度,但是問題不大……
接受一項工作,既向領導表明了態度,又給自己留有餘地,其間的感覺自然不言而喻。

◎你好厲害,我就喜歡你這種類型的……
也許同事並沒有你誇的這麼棒,可是一句斬釘截鐵的認可似乎有了“我們是一類”的意味,迅速拉近距離,兩人由此結下同盟也不是不可能的。

◎和你共事挺愉快的,有空常聯繫……
對於你即將告別工作崗位或者因調走而離開的同事,一句充滿人情味的話勝過千言萬語,不僅對方收穫了一份好心情,你的人脈指數也會直線上升。



離開了所謂牛逼的公司,剩下的,才是真正的自己    離開了公司的平台,剩下的,才是真正的自己
   
一年前,一個記者朋友跟我講了一件事情,她通過朋友聯繫到了一個大腕兒採訪了他。這個人之前從來不接受採訪,這次竟然答應了她。她回到公司,特別開心地跟領導說:我採訪到了他。
沒想到領導笑笑說,你看,我們平臺重要吧,要沒我們平臺,你怎麼可能有機會接觸到他。
事後,朋友跟我說,重要你妹!
其實為了採訪到這個人,朋友從早到晚創造機會和這個人偶遇、見面,逢年過節短信騷擾、語音襲擊,她孜孜不倦,終於有一天,這個人回了她一條短信,說:我今天晚上七點到九點有空,接受你一個採訪吧。
朋友聽到這句話,欣喜若狂,眼淚都快出來了,於是竟然傻了吧唧地問了一句:為什麼?
那人撲哧笑了,說:你很堅持,這讓我很感動,所以,所有的媒體,我只接受了你的採訪,希望你繼續努力。
朋友說到這裡,我不禁開始思考,平臺和個人能力到底哪個重要,或者,他們的關係到底應該是什麼?
之前,我的觀點是年輕的時候看平臺,年老的時候看能力,可是,這件事情過後,我的觀點發生了很大改變。
那天,我問朋友,你覺得平臺重要嗎?
朋友冷不丁地說,重要個屁。

分享一個故事:
前些時間一個微信號的小編跟我發資訊,說,龍哥我想轉載你一篇文章。
我的習慣是無論你大號小號,只要署名,我都會很快同意,不耽誤大家時間。於是,我很爽快地答應了。
沒想到小編來一句:哎呀,還是平臺重要啊,幸虧我這個平臺很大啊,龍哥你這麼快就答應了!
我當時淩亂了,於是仔細看了一下她的介紹,那個單位我壓根沒聽過,可能是個大號,但這和她號大不大有什麼關係?哪怕她是個小號我依舊會同意。
於是,我好為人師的臭毛病又來了,我跟小編說,孩子,我答應你不是因為你平臺大,因為我誰都會同意,如果我通過看號的大小來決定是否授權,那也是跟號有關係,跟平臺有關係,和你沒有關係,所以,別把平臺當做你的能力,你要明白,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離開平臺剩下的,才是你的本事。
其實在很多社交場合中,大家剛開始記人都是通過頭銜、標籤和平臺去記人。此刻就像你正坐在一艘很大的船上,人們會因為你船大,而尊敬你幾分。可是你總要下船,總要上岸,總要換船。上岸過後,誰還記得船上曾經有你,此時此刻,你是誰,才格外重要。
很多人都有這個錯誤邏輯:我現在這個平臺很牛,所以我很牛。
就像我認識很牛的人,所以我很牛一樣。
其實並不是,每個人在舞臺上化了妝都會很美很吸引人,可當你出了劇院走在路上還能被人認出,才是真正的明星。
比如在我微信裡有很多人因為我並不認識,他們只有一個標籤加姓名,而靜靜地躺在那裡,我們沒有太多的交集。相反,有很多學生我都能記得,因為和他們吃飯、探討、溝通的時候,會覺得他有趣好玩兒,慢慢地,我也就忘記了他的頭銜,只記得他是我朋友。
這個世界喜歡把人貼上標籤,卻不知道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弱者總喜歡炫耀自己的平臺,高談闊論自己有鐵飯碗,得瑟自己在哪個體制內。真正的強者,從來不會拿著平臺說事兒,他們創造平臺;他們每去一個平臺,都能讓這個平臺變得更好;他們不會錯以為平臺是自己的能力,他們明白:離開平臺,剩下的,才是真正的自己。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被貼上了新東方老師的標籤,朋友介紹我的時候,總是會說,這是一名新東方老師。這點讓我很尷尬,因為我在新東方也就三年,而且我辭職快三年了。
有一天,我發現介紹我的朋友開始說,這是我朋友,李尚龍,是一名英語老師,也是青年導演和作家。忽然,我發現我的平臺消失了,大家開始認可我這個人,而不是我的平臺。
後來我慢慢明白,因為自己每天都在進步,你在哪個平臺就不那麼重要了。
現在,我加入了一個剛剛成長的創業公司——考蟲,我現在的目的,是要説明這個公司上市,從而創建更好的平臺給更多人。我經常跟我們公司的新同事說,不要總依靠平臺,要和我們一起共同搭建這個平臺,然後一起進步。
我覺得員工和平臺應該是有這樣一種關係:共同成長,彼此獨立,不寄生彼此,但協助對方,一起變得更好。
員工也不能因為自己賺多少錢而幹多少事情,而應該以提升能力為目的,不能用平臺給你多少錢來決定自己的價值,這樣失去的會更多。
我曾經遇見一個出版社的編輯,她看稿子速度慢,效率低,我問她你怎麼這麼低的效率,她說,老闆一個月才給我這麼點錢,我拼什麼命啊?
她這一句話,我就明白了,她肯定成不了事,無論去哪個公司。
她竟然為了工資而生活,用工資來決定自己的價值,這樣的生活,未免太錯誤。
我想起在新東方上課的日子,賺的是課時費,剛入職的時候,是一個小時140元,一個同事想,反正只要度過兩個小時,課時費都是一樣的,那麼無論講成什麼樣子,價錢是一樣的。所以,混吧。
甚至他跟我說:咱們這個平臺多好啊,反正有課上,只要講得別太差就好。
現在回想起來,幸虧我沒有聽他的,那段時間,我把每節課對著牆講好幾遍錄音聽了後再上臺,而且每次講完,我都會修改課件,雖然繁瑣、痛苦,但每次講課後,自己都能有所提高,結果,雖然我們都賺了一樣的錢,但幾年後,我在臺上的應變能力以及講課技巧已經大幅度提高,之後,我跳槽到任何一家單位,都能獨當一面。
而他只幹了兩年,就被迫轉型離開教育圈。
我開始思考我們之間的區別,終於明白:他總以為我到了這個平臺就安穩了,有了這個平臺作後盾我就放心了,我為了老闆給多少錢而工作;而我想的是,這個平臺不重要,畢竟世界上哪裡有絕對穩定的生活,重要的是自己是否能夠提高,我為變成更好的自己而工作。
所以,平臺和個人,應該是相互依存,但相互獨立的關係。平臺可以有你而更好,但不能全依賴你個人,你可以依靠平臺成長,但不能依賴於平臺。

我們在一畢業的時候,都希望找到一個好工作,認為好工作就有了好平臺。
就像我們都想考上好學校一樣。
後來我們發現,好學校也有庸才,一般學校也一樣能出改變世界的人,當這個人出現在公眾時,大家只能記得他創造的平臺,只有在調侃的時候,才會想起他的母校。
一個強者,一定不會完全依靠平臺,而是會讓自己變得更強。他會和平臺融合在一起,和平臺共同進步,他們像一個球隊一樣,平臺獲得總冠軍時,你,就是MVP。

回到一年前那個故事。
朋友過了幾天遞了辭呈。
領導很可惜地說,離開了我這個平臺,好可惜,你再也找不到這麼好的平臺了。
朋友沒說話,冷笑了一聲,轉身離開了單位。
後來,朋友去了另一家單位,上周,再次採訪到了那個很難採訪到的人,畢竟,他們成為了好朋友。
而他原來的公司,據說,還動不動地開會,質問其他員工:我們這麼好的平臺!你們怎麼約不到那個人了?
一個錯把平臺當本事的人,註定是悲劇的。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1 14:2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