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1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7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98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法器「帝鐘」
帝鐘,又稱「手鈴」或「法鈴」,為道士常用法器,多為銅質,似鐘而小,像鈴而大,有柄,方便手持,鈴內有舌,搖動響鈴即具驅邪擊祟的功效。道士誦經、行法多用帝鐘。若在齋醮場合,則由「直香」道士持執此一法器,依節振響。
「帝鐘」一詞最早見於東晉時期上清經派用以驅邪殺鬼的〈天蓬呪〉,其中即言天蓬神將「手把帝鐘」。而此帝鐘與另一法器「流金火鈴」的性質與功能相近。《度人上品妙經》中有「擲火萬里,流鈴八衝」一句。其中即言流金火鈴一旦擲振,其聲聞萬里,所散發之流光交錯八衝,充滿虛空,即得消魔滅鬼。明代朱權《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便認為天蓬元帥「手把帝鐘」所能發揮的功效,就像是《度人上品妙經》所說的「擲火萬裡,流鈴八衝」的那樣,因此才說天丁神將手中所執者,也稱之為「火鈴」。總之,如同帝鐘作為天蓬元帥法器一樣,早期火鈴也被視為仙真所持法器,用以制禦魔精。
及至宋代,帝鐘仍然成為天蓬元帥的重要法器。收錄《道法會元》的〈上清天蓬伏魔大法〉所記捉鬼入獄之法,即以冥想方式存見天蓬元帥搖振帝鐘,令其火光直衝艮方化作火獄,再令諸將遍行捉鬼驅入獄中。除此之外,地司上將殷元帥所持「金鐘」也常被視為道教「帝鐘」的重要源頭。只是,目前熟知的殷元帥形象可能受到密教明王形象影響,其手中持鈴的造形即同密教金剛夜叉明王。因此,除了道教齋醮科儀場合,帝鐘已經成為必要法器,雜有密教法術色彩的閭山法師也會在其驅邪法術使用法鈴。
今日所見帝鐘,手柄頂端常見「山」字造型。根據《道教源流》,此三山乃為最高神靈「三清」之象徵,故或稱「三清鈴」;閭山法師則以其象徵「三山」(閭山、靈山、茅山)。
文章轉載自:全國宗教資訊網【撰寫者】張超然(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