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52|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無常就是永恆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1-14 01:24: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一般人對人生的追求,大多從物質、精神、永恆三個方向著手。物質是人類生活的先決條件,包括自己的身體以及生活環境,都需要透過物質才能得到種種滿足與享受。在現代社會,因為科技進步,物質條件普遍提高,人們生活得更舒適。但是,現代人並沒有因此比從前的人更快樂,煩惱的人還是覺得煩惱,甚至比從前更痛苦。
  
  因為欲無止境,對物質的貪求永遠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與幸福,只能夠帶來一些便利。但是所謂的便利,也並不是絕對的便利,因為從一方面獲得便利,同時在另一方面卻也可能失去種種的優勢。例如,現代人住在大房子裡,窗戶關得密不通風,室內有空調,又有各種現代化設施,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安全、享受。可是,住在房子裡的人畢竟與天然的空氣隔離了,因此他們同時也失去了與大自然連結。所以,對物質的追求並不總是可靠的。
  
  至於精神層面的追求,則是非常抽象的,因為這是每個人內心的感受、認識、經驗和體會。精神生活的層次因人而異,精神層次低的人,無法體會到在物質之外還有什麼生活意義。可是擁有精神生活的人,便能從讀書當中體會到一些道理、理念,讀書對他而言就是一種享受。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並不是說讀書一定會帶來物質上的財富,而是指書本能夠帶來精神上的成長、寄託和安慰。藝術與宗教也是如此,特別是宗教上的信仰,相信有天國、佛國、淨土,或是相信在冥冥之中有神、佛、菩薩來協助我們,這也是精神生活中的一環。
  
  至於永恆,其實是永遠都追尋不到的,因為世界上並沒有這種東西。佛法講「無常」,沒有一樣東西是永遠不變的,只有「經常在變」這個原則永遠不變,所以無常就是永恆。如果我們能明白任何東西隨時都在變動,並不是經常、永久的,而不執著永恆的存在,就能得到解脫了。
  
  以佛法的觀點而言,在物質、精神與永恆三者之中,物質與精神是需要提昇的,但永恆則是空洞不實,所以我們不需要追求永恆。追求、執著於虛幻的理想,一定會產生問題,不如腳踏實地面對現實。如果在現實生活之中,能夠活得非常踏實、清楚,不覺得有煩惱或痛苦,這就是最好、最究竟的生活方式。
  
  也許有人會懷疑,既然成佛是最究竟的,難道佛不是永恆的嗎?其實,佛的力量是處處都在、時時都在,但因此也等於處處不在、時時不在。他並不是永遠都在固定的地方,但也不是永遠都不在那個地方。平常我們雖然感覺不到佛的存在,但每當我們需要佛的時候,他的精神、力量就自然與我們同在。
  
  所以,真正的永恆就是沒有永恆,而是超越永恆的。

來源:真正的快樂 聖嚴法師著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9-8-2 19:10:22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19-8-2 19:14 編輯
有人會懷疑,既然成佛是最究竟的,難道佛不是永恆的嗎?其實,佛的力量是處處都在、時時都在,但因此也等於處處不在、時時不在。他並不是永遠都在固定的地方,但也不是永遠都不在那個地方。平常我們雖然感覺不到佛的存在,但每當我們需要佛的時候,他的精神、力量就自然與我們同在。

這段話 顯然有違佛說

《佛說如來興顯經》無所不周。佛身如是。

佛經說,如來法身 無所不周、遍一切處
也就是說,一切處 皆是如來法身

處處都在、也等於處處不在」這種說法 很不恰當

感覺不到佛存在,這是自己的問題。這不表示 佛有不在的時候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2 12:0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