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16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86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085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時尚「玫瑰鹽」較健康? 國健署:恐缺碘
近年許多民眾喜歡用玫瑰鹽等商品來為食物調味,且傳言這類鹽比較健康;國民健康署提醒,國外進口的鹽可能不含碘,長期吃這些沒有加碘的食鹽,有可能造成缺碘的風險。
國健署在官方網站闢謠專區專文介紹,指出我國在50年代起,就開始在食鹽內添加碘的政策,因為碘不只影響甲狀腺,長期缺乏碘也會影響發育,對於幼兒而言,更會影響智力與學習發展。
進口鹽未標示 可能不含碘
市面上很多各種不同的鹽類產品,例如喜馬拉雅山玫瑰鹽等多樣料理專用的調味鹽,這些鹽看似時尚,許多民眾也以為進口的鹽就比較高級。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說,如果用到沒有含碘的鹽,就必須從海鮮、海帶之類的食物中補充碘;但若因海鮮過敏而不吃海鮮,就要注意碘的攝取。
蘇秀悅說,通常不會建議民眾要從食鹽中攝取碘,因為吃進太多鹽份其實對身體影響更大,因此多會請民眾從正常食物中攝取碘。
蘇秀悅提醒,對於甲狀腺有問題的病患來說,就該注意碘的攝取。如果有甲狀腺亢進,就該採「無碘」飲食;若是甲狀腺低下嚴重的病患,醫師通常會開予甲狀腺素藥物控制。
國健署提醒,幼齡、學齡兒童與育齡婦女更應注意碘的攝取,消費者家裡最常用的鹽也應該要以有添加碘的鹽品為主,在挑選鹽品的時候可認明產品名稱為「碘鹽」、「含碘鹽」或「加碘鹽」,或是產品營養標示具總碘含量,以及產品成份標示有「碘化鉀」或「碘酸鉀」。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