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55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淺談道教前身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4-27 11:52: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淺談道教前身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作為中國傳統宗教,有著悠久的歷史,因為中國有漫長的史實可考,在世界史中屬僅存的古國。道教是在神州大地的懷抱中誕生,為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乳汁養育而成,它在創建與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不少的中華傳統文化作為它的營養成分,經過長期發展,道教有著豐厚的文化積累,並且滲透於中國社會的諸多領域。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多元互補的文化。其中儒、釋、道三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流。但道教一直是受到冷落的。但近年來,道教文化研究受到海外漢學界的重視。身為中國人,了解一下民族傳統宗教文化是必要的。

  中國百科全書定義「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的中國傳統宗教,產生於東漢中葉。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基礎上,沿襲方仙道、黃老道某些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而逐漸形成。相信人經過一定修煉有可能長生不死,成為神仙。將老子及《道德經》加以宗教化,稱老子為教主,尊為神明;奉《道德經》為主要經典,並作宗教性的闡釋。創始時,主要流行於民間,並曾與同時的農民起義相結合。魏晉以後,一部分道教受封建統冶者的扶植,使道教逐漸上層化,並與綱常名教觀念相結合;在有些朝代,還捲入宮廷政治。而在民間則繼續流傳通行的道教,從中還演化出一些秘密宗教組織,在有些農民和貧民的鬥爭中,成為發動和組織群眾的旗幟與紐帶。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道教積累了大量的經籍書文,後多編人道藏,對中國封建時代的哲學、文學、藝術、醫學、藥物學、化學、天文、地理等方面曾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有過一定的貢獻,為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的一個組成部分。

  道教的產生有一個較長時期的醞釀、孕育過程。如果從戰國初年算起,到它在組織上最後形成,共經過約六百年的醞釀準備時間,其中主要是方仙道和黃老道兩個階段。方仙道和黃老道實為道教的前身。

  一、方仙道

  所謂「方」是指不死之仙方,所謂「仙」是指長生不死的仙人。因此,所謂方仙道就是指那種掌握了不死仙方,追求長生不死信仰的集團和人們。掌握不死仙方的神仙方士,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出現了。

  神仙方士自春秋後產生以後,直至戰國中期,他們手中還只有「術」,而沒有理論,對社會的影響也不大。到戰國時期,齊國的鄒衍,把古代的「五行」和「陰陽」兩種思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陰陽五行說,用它來解釋自然界和社會界的種種現象。方士們感到此學說很有用,道教之音,就把它吸收過來,使之和自己的方術相結合,將神仙方術染上理論色彩,從此神仙方術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信徒也就日益增多,特別是對一些帝王的吸引力很大,他們希望能找到一種方法使自己長生不死,達到永遠享樂人間的目的。他們對方士們宣揚的海上有三神仙,山上有不死藥等特別感興趣。正是在這些帝王強烈追求不死藥的推動下,從戰國中期起,中國歷史上掀起了三次有名的方士人海求仙藥的浪潮:一是戰國中期齊威、宣和燕昭王時;二是秦始皇時;三是漢武帝時。這三次求仙藥的浪潮一次比一次的規模大。

  方仙道的代表人物,戰國末年的宋毋忌、正伯僑等人;秦始皇時有徐福、韓終(眾)、侯公、石生、盧生等人;漢武帝時有李少君、謬忌、少翁、奕大、公孫卿等。

  方仙道作為道教的雛形,它的形態是很不完備的,沒有形成一個宗教組織,沒有一套宗教儀式,只是一個沒有組織的信仰集團而已。但它已具備許多宗教特徵了。第一,它已經有了宗教信仰,即信仰人可長生不死,經過修煉成為神仙。第二,有了宗教理論,即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第三,有了崇奉的祖師――黃帝。在戰國中期諸子爭言黃帝時,道家和神仙家最突出,這表現他們是把黃帝看作自己的祖師爺。第四,有了修煉方術。最早見於《莊子》的有行氣、吐納、辟穀等。到漢武帝時,方術有了增多,如李少君除行辟穀、祠灶以外,又能化丹砂為黃金,即能搞煉丹。李少君是煉丹術較早的發明者。集古代和西漢神仙方術之大成的是漢武帝叔父淮南王劉安。他「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干,作《內書》二十一篇,《外書》甚眾,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黃白之術,亦二十餘萬言。」(《漢書・淮南王傳》)這個言神仙黃白之術的《中篇》八卷是總結神仙方術的書,不過它早已佚失,不能見到它的全貌。清人輯錄的《淮南萬畢術》,可能有該書遺留下的內容。

  二、黃老道

  繼方仙道之後是黃老道。這是道教醞釀孕育的第二階段。黃老道就是黃老學和方仙道相結合的產物。自戰國以來,社會上興起了黃老之學,又興起了神仙方術。這兩者曾因當時社會的需要和帝王的推動,歷秦至漢都盛行不衰。但是在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前,這兩段思潮和實力雖然互相有些影響,但沒有明顯結合。但到了漢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議,決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特別是到漢元帝時儒家思想占了統治地位以後,情況發生改變,黃老學在政治上失勢了,不得不退出政治舞台。許多黃老學者就不再用心去研究它的經世治國那一套,而著重去研究它修身養性方面的內容了,甚至不少人過起隱居生活。與此同時,許多方士也不再滿足於鄒衍的陰陽五行說,轉而研究黃老學,特別是研究《老子》,使方術和黃老結合。這樣以漢代「獨尊儒術」為轉折點,黃老學和方仙道相結合的過程開始了。漢成帝時的著名道教學者嚴君平可以作為這種結合最早的典型。據史料記載,嚴君平在隱居生活中,是以卜筮收入謀生的,在他身上多少體現了學者與方士「一身而二任焉」的特點,體現了黃老學和方仙道的初步結合。

  東漢以後,由於讖緯神學的興起,黃老學的宗教化、方士化傾向大大加速了。這時,更多的黃老學者著力從《老子》書中去研究養生之道。如在東漢初年,社會上一般人都把《老子》當成修真養性的書。在許多黃老學者著力研究黃老養生內容的推動下,已使黃老學逐漸變成了修真養性之學,加快了它方士化、宗教化的步伐。這種趨勢持續發展,大約到東漢末(至遲到魏晉之際)出現了另一本注《老子》的書,叫《和上公章句》。這是一本將《老子》方士化,宗教化的典型著作。它完全用神仙思想和道教方術來解釋《老子》,使《老子》由一本哲學著作變成了神仙方士的修煉著作。這個著作的出現,標誌著《老子》的方士化、宗教化最後完成,也標誌著黃老學與方仙道的最後完成。

  與《老子》書由治國經世之道向修真養性之道轉化的同時,對老子的神話運動也目益深入廣泛的展開。東漢初年的明帝時,光武之子楚王劉英把老子和浮屠一起祭祀。到了東漢中晚期以後,老子的神話更大規模的展開。例如桓帝永興元年王阜作《老子聖母碑》,文曰:「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游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判,窺清濁之未分。」這明確表明老子並非常人,而是道的化身,是宇宙未形成前就已存在的神。到東漢桓帝時,老子作為先天地而生的神的形象,在人們的心中已完全樹立起來了。


  正是以上這種老子被神化,《老子》被方士化的過程中,老子學與方仙道逐步結合,最後轉化為黃老道。其轉化的完成時間,大致就在順、桓時期。

  黃老道和以前的方仙道比較,有以下不同:第一,所尊的祖師,已不再是黃帝,而是老子。如上所說,經過兩漢,主要是東漢時期,老子的神化工作已基本完成,它已經由一個哲學家變成為地地道道的神。道教給它所上的「太上老君」尊號,在漢魏之際即已出現,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也多次稱老子為老君。第二,黃老道的理論和信仰,基本是老子的「道」。雖然他把方仙道的神仙信仰也吸收了過來,但它卻將其納入「道」這個信仰的總體系之中,使它帶上了更多的理論色彩。待道教正式成立以後,這種思想繼續發展,終於以「道」統帥一切,把道教的教理、教義、方術等都建立在「道」的基礎上。第三,有了經書《太平青領書》,即現在的《太平經》。這可能是在西漢齊人的甘忠可《天官曆包元太平經》的基礎上,經過東漢許多方士之手,用了很長時間才完成的。據《後漢書・襄楷傳》說,奉事黃老道的張角「頗有其書焉」,證明當時信奉黃老道的人是以它作經典的。第四,黃老道奉持的方術,從《太平經》看,主要有存神守一,畫符飲水,摶顙祈禱等。為日後道教符派所繼承和發展。

  從方仙到黃老經過漫長的醞釀發育過程,為以後出現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道教的正式產生起到了奠基作用。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6 14:2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