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洗茶洗的是什麼?你真的知道嗎?
在飲茶時,人們習慣性地在泡之前洗一下。大多數人認為,洗茶是洗「泥塵」或是洗「農殘」;也有人覺得是心理作用,認為可以把茶葉洗乾淨。不單普通人有這種認識,就在茶學學術界亦有人把「洗茶」列為茶藝規範,在不少茶藝流程中把「洗茶」列成一道必經的環節。但「洗」有表示茶不夠乾淨的意思,會給客人留下陰影,影響品茶的雅興。
因此,現代茶藝中「洗茶」一詞,則逐漸改稱為了「潤茶」、「醒茶」。而日常泡茶中,無太多忌諱,「潤茶」、「醒茶」、「洗茶」混用,且口語上「洗茶」使用頻率更多。
一、洗茶到底洗掉了什麼?
洗塵?
目前的茶葉生產加工,對於稍具規模的加工廠而言,基本都符合清潔化生產的需求。即便對於規模相對小的農戶或者作坊,茶葉生產過程也基本能做到不著地。
茶葉上的「塵」,主要是茶葉的茶毫和生產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塵狀微粒,並非泥土灰塵。
洗農殘?
食品安全問題是當今社會的熱點,茶葉的安全問題也倍受關注。市面上正常流通的質量合格的茶葉,其農殘和重金屬等指標,均國家標準規定的安全範圍之內。
即便茶葉中有微量甚至痕量農殘,也是以脂溶性為主,幾乎不溶於水,泡出來的茶湯也是安全的。
還是洗茶?
根據研究表明,茶葉沖泡後,首先浸出的是帶有爽鮮味的胺基酸和帶有刺激味的生物鹼。如果我們洗茶的時間過長,那麼倒掉的茶湯中就含有大量的維生素、胺基酸、生物鹼等營養物質。
二、這才是洗茶真正的作用!
據考證,「洗茶」一詞始於北宋,一直應用於泡茶飲用程式,至今約近700年歷史。《中國茶葉大辭典》對「洗茶」解釋:「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雜質,且可誘發茶香、茶味。」
由此可見,洗茶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具有洗去茶表面塵粉的作用;另一層意思則是使乾燥的茶葉先受熱吸水濕潤,形成葉片舒展的萌動狀態,便於滋味物質溶解,使茶葉香氣物質更好地散發。
三、什麼樣的茶葉需要洗?
至於哪些茶需要洗哪些茶不需要洗,下面都是「老茶鬼」的經驗之談,我們一起看來看中不中!
正規茶企生產的名優茶不需要洗茶
名優綠茶、紅茶指的是品質較高、較細嫩的茶。正規茶企生產車間管控嚴格,產品經過嚴格的質檢,可以放心沖泡。細嫩的茶葉,其各種內質在水中浸出相對較快,洗茶損失了大量營養物質,影響茶葉滋味。因此名優綠茶以及細嫩的紅茶,不建議洗茶。
黑茶需要潤茶
黑茶是緊壓茶,相對其他茶來說原料比較成熟,工藝繁瑣,做工時間長。所以黑茶一定要「潤」,這樣才能充分喚醒茶葉。
四、洗茶注意事項
水溫不宜過高,可略低於泡茶溫度。時間要掌握好,時間不宜過長,否則營養物質損失過多,滋味較差。
根據茶葉葉片的老嫩、茶葉的形狀和緊結度、茶葉的揉捻程度、發酵程度以及該茶類主體香氣適宜發揮的溫度等因素來綜合來把握。
總之,洗不洗茶,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也可以說是完全按照個人習慣。不過最後都是為了喝到好茶,不浪費好茶,所以最好還是要按照茶的特性來決定。 |
|